浅论高校课堂教学现存问题影响因素及制度改革

2014-07-08 01:16吕闻佩LVWenpei
价值工程 2014年19期
关键词:生师制度改革

吕闻佩 LV Wen-pei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济南 250014)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

1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中心工作,是完成高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任务的关键,高等学校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必须克服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

2 高校课堂教学现存问题及其根源所在

2.1 高校生师比过高 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提供了生师比计算方法: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根据这个计算方法给出了生师比合格要求规定的本科院校生师比从最低11:1到最高18:1。文件规定,生师比达到14:1 的为优秀,16:1 的为良好,18:1 的为合格,超过这一比例的就要给予黄牌警告,限制其招生。

然而,实际高校生师比都普遍高于优秀的范围,2003到2012年,普通高校生师比除04年以外基本都在17:1以上,其中本科院校生师比在12年十分接近18:1,到了最大生师比的边缘。生师比过高,导致教师教学投入性差,缺乏教学质量意识,很难顾全所有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根源在于当前高校教师薪酬制度。

2.2 学生话语权缺失 话语权落实在课堂教学上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表达而不受约束,能真实表达情感而不受压抑,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不用察言观色,不用故意附和。然而现实情况一种是学生有所表达但不为教师所接受,不符合教师的意图,一种是学生没有想自主发言的愿望,不管教师怎样启发也不为所动。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更倾向于被动接受,然而需要反思的是,即使给予学生话语权,让学生能够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情况就会好起来么,答案是很可能不会。因为学生没有行使权力的意识,而究其根源,是因为没有什么能够激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现行的学分制的实施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有的学校把学时折算成学分,学制,专业,教学计划控制的过多,选修课程开设的太少并且大多是影视欣赏这样学生拿来凑学分的课程,还有的说是选修课但是可选择范围有限学生不得不选,其性质就跟必修课一样。因此,现行的学分制基本上没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拓宽视野自主选择的自由。

2.3 教师缺乏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受多年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形成了一套教学思路和教材后,就一劳永逸不求改变了。可是教材在不断更新,有的教师只要原来的教案能用,就不考虑创新,不在教学上下功夫,吃老本。教师目前的学科教材理解范式,是制约课堂教学深度的重要瓶颈[1]。

2.4 重科研轻教学 在教学和科研之间也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二者合一,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实务的人才培育。教学与科研应该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但是实际落实在具体的高校和教师身上,二者之间是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就高校整体而言,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校已不具备洪堡时代大学所具有的的特点:学生少,素质好,师资雄厚,经费充足,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还不是很密切。现代大学学生人数庞大,且质量参差不齐,师资有限,经费紧张。就同一教师而言,时间、精力有限,如果学校过于强调科研,教师就不免顾此失彼,权衡利弊二者取其一。因此,归根结底,目前高校的职称评价机制还有很多问题。主要依赖于一些可以量化的硬性指标,使得“重科研”开始在教师中形成一种风气。高校应该搞科研,但对教师应该因人而异,以教学为主或者以科研为主,由教师自主选择,也可教学、科研轮流进行,使教师不至于两端分化,二者脱节。

3 以制度改革为角度的解决办法

3.1 导师制度与激励制度 对于生师比过高而言,既然短期内不可能大面积缩小招生数量,那么只能从制度建设入手,更好地进行管理。首先,建立导师制可以有效的缓和学生学习上无从下手的状态,导师制的好处在于,导师是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辅导员以外接触较为频繁的对象之一,导师在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上又与学生的专业知识一致,熟悉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这是导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特点。并且导师与学生的比例设置要合理,指导的好坏也要与其教师评价,职称评定,奖励等挂钩,以激发指导教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管理学中激励的原理来自于利益者对超额利益的追求,那么教师也有对超额利益的需求。在这一点上,改革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把教师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直接与其收入和晋升挂钩,注重教学质量,从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2 改良学分制 采取淘汰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压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其得过且过的状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到主动出击;考教分离,把教学和考试分开,任课老师不参与所任课程的期末考试,建立一套包括试题库,自动命题,阅卷,评分成绩管理的考核管理系统,并且实时更新题库,从而杜绝学生在评教上作假或威胁教师;实行真正的选课制,这一点主要是对教师而言,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真正的学分制给学生以充分选择的权力,教师教学的实力在上一级的学生中口口相传,从而为下一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被选择的机会多,教学差的教师没有人选,无疑会给教师增加压力和动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3.3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中教学质量占得比例少原因在高校行政化上,把高校作为完全的行政机关来管理,套用行政管理模式的各种硬性指标体系,忽视了高校作为学术机构的特殊性,其实质是行政权力对学术事物的过度干涉。因此,去行政化就成为了近年十分热门的话题,教授治校被越来越多的提起,这是改革的一个方面。然而不管是行政化管理还是教授治校,更需要改的是评价主体系统,首先应设置第三方评价,仅由校方或学生主体太过单一并且无约束,设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于学校之外,进行监督,更能保证评价的公平。其次是增加学者在评价中的话语权,保证他们的意见在最终评价中的分量。再次还应该完善评价后反馈体系,评价完成后应有相应的调整手段,比如发现某教师评价结果为不适合教授这门课程怎么办,是否可以给予其进修机会,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考核,如有提高则继续教授课程,如果还是不合适,则考虑转岗,所以还应设置教师流动的上下口和合理的培训制度,对于不适合这个位置的教师,是否考虑调去行政,对于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给予进修提高的机会,这对于防止人才流失也是十分有利的方法。

3.4 改革职称评价制度 主要是改革评价制度中科研大于教学的倾向,可以将教师分为科研型和教学型,由教师自己选择,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不同工作重心的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这里可借鉴英国的作法,擅长教学的评高级讲师,擅长科研的评副教授,虽然称号不同,但二者属同一级别。

4 结论

我国的课堂教学中透漏出来的诸如生师比不合理,话语权缺失等问题究其根源都可以在制度中找到原因,要改革课堂教学,就要改革制度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从而顺理成章的将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虽然制度的改革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立竿见影,但假以时日,一定会慢慢显示出其改革的意义,高校教学质量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1]张渝.我国国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困境与策略[J].求索,2012(10).

[2]罗小秋.优化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与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3]胡新华.试论辅导员如何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科级创新导报,2008(6).

猜你喜欢
生师制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变化趋势、区域比较及影响因素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我国高等院校生师比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