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超 王道勇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合的积极探索
——广东省中山市积分制入学入户服务管理情况调查
黄 超 王道勇
国家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去年9月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流动人口达2.36亿,流动人口大多流入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长期以来,这些流动人口一直作为城市的“二等公民”,无法真正融入当地城市,出现了所谓的“半城镇化”“浅层城镇化”,甚至是“伪城镇化”现象,使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大打折扣,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2010年以来,广东省中山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外来务工人员积分服务管理制度(以下简称积分制),通过系统的顶层设计,分别从积分入户和积分入学两个方面着力,建立了外来务工人员有序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通道,有力推动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促进了全社会的和谐善治,为破解“市民—农民工”“本地人—外地人”这一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作了有益探索,较好地体现了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
在全面推行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之前,中山市进行了充分的顶层设计,具体表现在指导思想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
以社会共融理念领引积分制。社会共融的基本特征为共容、共融、共荣。共容,即不同社会群体在同一座城市中能够共同生存下去,“集体排他”现象不再存在;共融,即不同社会群体开始从间隔疏离走向交互融合;共荣,即不同社会群体共同以这个城市为荣。当前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尚未完全走出共容阶段,但近年来,中山市却以社会共融为基本理念,在平等融合和共荣方面率先迈出了一大步。中山市确立了“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以更加宽容、开放的姿态,看待本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系,以“新中山人”来统称所有常住中山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城市实有人口为基础配置资源,谋划未来发展。正是在社会共融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积分制得以顺利推进。
2010年1月11日,中山市全面受理流动人员积分申请,西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成功受理全市第一宗流动人员积分制申请(上)。积分制受理窗口工作人员认真审核申请人资料(下)。
以系统的制度创新支撑积分制。中山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积分服务管理政策,并于2012年11月出台《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暂行规定》《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以制度为保障,使户籍虽然不在中山市,但已经办理《广东省居住证》,并在中山市连续工作1年以上(含1年)的人员,都可以依照个人自愿、分区申请、统一管理、动态调整的模式,参与积分入户入学申请。
以完善的具体程序落实积分制。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管理计分标准由基础分、附加分、扣减分三部分构成。其中基础分指标包括个人素质(如受教育程度、职称等)、参保情况和居住情况三项内容;附加分指标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如年龄、婚姻、计划生育情况等)、急需人才、专利创新、表彰奖励、社会贡献、投资纳税、卫生防疫、儿童随行卡办理、住房公积金缴交、社会教育、基础教育等十一项内容;扣减分指标包括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违法犯罪两项内容。积分累计达到30分,子女可申请进入小学和初中就读 ;积分累计达到60分的流动人员可申请积分入户的排名,并按排名先后和名额情况实现积分入户。
1.文化程度:初中为20分;高中(中技、中职)为40分;大专为60分;本科及以上为80分。
2.参保情况:在中山市内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每个险种每满一年积2分,最高分限100分。
3.专利创新:近5年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者积30分,获得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者积10分。
4.社会贡献:①参加志愿者等工作服务每满50小时积2分;②无偿献血每满200CC积2分。③在中山市成为中华骨髓库捐献志愿者积10分,成功实现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积50分。
详细内容请参阅《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计分标准》
中山市落实社会共融理念的主要标志就是一视同仁,让外来务工人员共享市民福利,使积分制不再是徒具其形的“空壳子”,而是有了让外来务工人员真正心动的“干货”。
共享教育资源,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在入学方面,全市非中山户籍学生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逐年增加(2012年达56.46%),非中山户籍学生入读公办学校的人数逐年增加(2012年达71382人),非中山户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补助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达80380人),在校生义务教育待遇差异逐步缩小。
开放户籍门槛,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入户需求。实施积分入户入学以来,全市共有10765名外来务工人员获得积分入户资格,包括配偶和子女随迁投靠,有3万多名流动人员通过积分制入户中山。2013年中山市对入户的房产限制性要求再次放宽,允许在本市有合法职业连续满3年、无房产的外来务工人员申请积分入户排名。
配套公共资源,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住房保障方面,将住房保障首次纳入积分管理,积分累计达到60分,符合相应条件的,可申请承租属政府所有的(或可由政府支配的)公租房排名;就业保障方面,符合一定条件的异地创业青年可申请创业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公共卫生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享受疫苗免费接种服务,育龄妇女可免费享受孕情、环情检查,符合条件的还可以领取节育奖;社会保障方面,在中山市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与本地城镇企业职工一样实现同缴费、同待遇,非中山户籍的大中专学生还可申请参加中山市医保。
积分制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图为中央电视台记者在火炬开发区流管办进行采访。
积分制是新生事物,政策变化性强,又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中山市政府部门努力以贴心服务保障积分制顺利推进。
注重宣传。直接主管积分制工作的中山市流动人口办公室严格按照“三熟知”要求开展工作。三熟知,即目前在中山就读,今年拟入读小学或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家长熟知积分制政策;每名前来办理居住登记的流动人员熟知积分制政策;厂企的人事工作人员熟知积分制政策。通过面上发动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厂企、学校、出租屋等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据统计,全市共派发宣传资料15万余份,播放“规划人生路,参与积分制”公益广告千余次,开展专场宣传200多场次。
多方便民。优化便民服务举措,完善“一站式受理”工作机制。中山市实行“政策咨询、资料收集、登记审核”一站式受理服务和“一次性告知”工作制度,主动实行错峰、周末上班、电话预约上班。在每年度后期受理高峰阶段实行节假日上班和弹性下班工作制度,确保每名前来办理积分业务的外来务工人员都能顺利办理。对员工达到一定数量的工商企业实行积分制工作专职联络员制度,由专职协管员实施“一对一”的服务。对积分制管理信息系统重新进行开发,大大提高了业务的查询能力,将指标、入围名单公示、通告等实行网上发布,确保了积分制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增强协同。一是建立专业技术职称鉴证代收件工作机制。对于流动人员申请专业技术职称加分开鉴证证明的,由流管窗口统一代收相关资料,交由人社局专技科鉴证。二是建立自助开具证明的工作机制。在积分加分项中,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证明和公积金缴交证明是广大流动人员比较常见的得分项,中山市地税局和公积金管理中心先后主动建设了自助打印证明平台,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在窗口或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获取相关证明。
2013年,中山市共有8721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顺利获得入读公办中小学一年级资格;3600名流动人员获得积分入户资格,包括其配偶和子女,全年有10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通过积分制入户中山市。
我们的调研表明,最近4年来中山市推行的积分制实现了多方共赢,已经成为促进中山市社会和谐稳定和城市各社会群体共生共融的基本渠道。
一方面,积分制为中山市的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留住了人才。据调查,2013年度获得中山市积分入户资格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620人,具有中级工以上技能的695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53人,获得专利创新加分的94人。
另一方面,通过推行积分制,构建起新中山人不断自我提升的良性动态培育机制。据调查,在2012年申请入户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参与志愿服务、无偿献血、捐赠等公益服务的人数同比上升10%,具有初级工以上职业技能人数上升42.6%,获得专利创新成果的人数增加近1倍。在实现外来务工人员个人的人生理想的同时,有力推动了个人发展与城市需要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