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树凯
我领着农民拍电影
袁树凯
小时候,村里有个露天电影院,隔三差五就会放上一场电影。爱看电影的我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也能拍一部电影,而这部电影的主角,都是当年和我一起看电影的乡亲们。
2010年,肃宁县在全县探索推行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工作方法。即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民主组织全覆盖、经合组织全覆盖、维稳组织全覆盖。看到这项政策深受百姓拥护,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这项政策宣传好,但对于采取什么方法却一直拿不定主意。有一天,不知谁说了句:“老百姓就喜欢看电影,咱们也拍一部电影吧!”
就是这样一句半开玩笑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我决定以“四个覆盖”实施过程中各村出现的新人、新事、新变化为素材,拍一部新农村轻喜剧数字电影。演员全部为肃宁籍业余文艺爱好者,对白全部为原汁原味的肃宁话, 让群众自己演自己,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组建的剧组被称为史上最业余的剧组:编剧、导演、演员、剧务、摄像、灯光、录音、场记,都是业余的,大家完全凭着想象和热情就干了起来。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为了把政策讲好又不至于太过生硬,我们多次组织座谈会、搜集素材、集思广益,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两万多字的《梨花村的笑声》剧本终于诞生。我们海选的80多位演员,年龄最大的年过古稀,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90%以上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2012年4月11日上午9时,《梨花村的笑声》正式开机。我们边拍边学,身为导演的我蹲在监视器前看演员的表演,一盯就是几个小时,由于一些演员没有表演经验,最多的时候一场戏拍了27遍。梨花的盛花期只有七八天,而剧中与梨花有关的场景很多,所以每天都是紧锣密鼓,早上四五点,剧组就要出发,可收工时间就没准了,也许半夜12点,也许次日黎明。别人收工了,我还要和摄影等人看回放,研究第二天的拍摄方案,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2012年8月12日下午,《梨花村的笑声》在肃宁县文化艺术中心电影放映大厅首映。大厅里人头攒动,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但放映过程中没有人走动,剧场里笑声掌声不断,片尾曲结束后,剧场里很多观众又站起来鼓掌喝彩。在全县各乡村的试映也大获成功,很多村子看完之后还要求再看一场。更有人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演员是“身边人儿”,演的是“身边事儿”,听的是“家乡音儿”,笑出了“精气神儿”。
和农民朋友摸爬滚打的这几个月,让我深深体会到文艺作品一定要接地气,只有了解老百姓喜欢什么,宣传才能事半功倍。“庄稼人赶上了好光景,天地间不白活一回”,这是我为《梨花村的笑声》这部电影写的插曲,它不仅道出了我的心声,也代表着农民朋友的心声,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愿意为我的乡亲们记录下这好光景,让每个人在天地间不白活一回。
作者袁树凯
(作者为河北省肃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本栏责编:刘文昭
E-mail: ssbgzzs@263.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