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焰军
用健全的制度保证良好作风
戴焰军
党的作风代表党的形象,反映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又直接关乎党的性质的体现、宗旨和目标的实现,因此,作风建设历来为我们党所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其主要途径一是思想教育,二是制度约束,这两者的具体形式,又由党在不同时期所处的不同环境所决定。当前作风建设所存在的很多新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就是与党的执政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直接相关的。环境变化了,关于作风建设的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本身也需要一个变化和适应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结这些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党的作风建设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新气象。回顾一年多来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及其产生的明显效应,可以看到这中间其实显现着很多规律性的东西。
第一,领导带头,是全党作风建设出现新气象的根本原因。谈到作风建设,首先就会想到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内容非常明确,在全党引起了这些年来少有的巨大反响。其原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央领导都给自己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各级自然不令而行,明白自己该怎么做,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规律,那就是领导带头,中央的这种决心和信心极大鼓舞了广大党员干部。
第二,加强制度约束,是转变作风的重要保证。继“八项规定”以后,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各有关部门又出台“六项禁令”和关于干部政绩考核的相关制度,关于干部工作生活待遇的相关规定,关于清查各种会所消费的要求,关于禁止节日期间铺排浪费寄送贺卡的规定,等等。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工作到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规定,使大家有所遵从,所以过去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消费、大吃大喝、请客送礼的现象有了根本的改观,奢靡之风明显被刹住,老百姓赞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新形势下恢复了。
第三,加大反腐败力度,对各种不正之风起到很大警示作用。反腐败和党的作风建设是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工作。一方面,反腐败对各种不正之风和搞不正之风的人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在各地作风教育中,廉政警示教育成为主要内容,很多领导干部从中受到教育,提高了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加大反腐败力度,创造了更好的作风建设氛围。一些作风问题之所以没有引起重视,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社会氛围,一些人在搞不正之风时存在侥幸心理,导致某些潜规则大肆运行,等等。反腐败力度加大以后,干部更加警觉,群众也有了信心,监督更为有力,对一些不正之风积极举报,也对作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群众路线教育为作风建设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以反“四风”为目标的。从已经接近尾声的第一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部门单位活动结果来看,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积极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纠正不正之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群众路线教育,实际上是作风建设的一个平台,因为党中央对这次活动的内容、方式、任务、目标等各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又在活动过程中直接参与、具体指导,所以,在增进党群关系、改进干部作风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对纠正官僚主义、奢靡之风,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防止出现反复。实际上,这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担心的。现实中党员群众谈到党风问题,一是觉得现在形势很好,二是担心能否一直好下去。如何保证作风建设能够沿着我们目前已经开辟的这样一个大好局面继续发展并持续稳定,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第一,继续健全完善有关作风建设的规定,特别是进一步实现这些规定的体系化。客观来看,这一年多来的作风建设成绩得益于不断出台的各项规定,但从目前的实际来看,这些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例如干部作风方面的要求与干部提拔任用的规定、克服干部工作生活方面的铺排浪费、奢靡之风与相关的财务制度和审计规定、干部联系群众的要求和干部考核评价中的民主参与规定,等等。各种规定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常常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只有使这些方面的相关规定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制度的作用。
第二,继续细化有关作风建设的规定,使其更具有现实中的可操作性。当前,作风建设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关于作风建设的相关规定必须尽可能地把各种复杂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以保证其在实际中能切实得以贯彻。现实中看似相同或相似的现象,有时其原因和结果却很不一样,合法但不合情理的、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合情但不合理的,在这种性质的单位合法但放到另一个性质的单位不合法的,由于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所有制关系的多样性等原因,显得错综复杂,这也要求我们的相关制度规定进一步细化。
第三,体制机制和相关规定配套,保证制度的落实。现实中有些问题的出现细究起来并不是没有相关规定,而是由于体制没有理顺、机制运行不畅无法保证规定的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任务,很重要的就是要求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其实,体制机制本身就是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就有一个从体制上解决好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关系的问题,从机制上解决好如何使监督的运行渠道更为通畅的问题,否则,监督就很难落到实处。
2013年11月19日,“百姓事马上办,办就办好”效能建设宣传周活动在福建省古田县拉开,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受理老百姓的投诉和咨询。图为工作人员向群众介绍如何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