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滢:在主题演讲中,曾光安和张杰两位老总都提到了合作。那么,企业之间的合作,会不会是一种趋势?各位老总在谈企业之间合作的时候,是以我为主,还是以对方为主,还是其他的关系?
张敏:我的理解,如果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应该是各取所需,发挥各自的优势。前十年在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里,我有一点体会,我们其实是通过收购兼并,取得了国外高端企业的股权,然后把高端企业的技术,引入到主流市场。我们提倡跟民营企业合作,因为他们的成本费用比我们低。从前几年开始,我们就把标准型的产品几乎全部转移给民营企业生产。或者合资生产终端产品,让他们发挥低成本的优势,使合作双赢。
金志峰:有一句古语,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它的原动力来自于互补,这种互补当中,根本不用考虑谁为主,谁为次,因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本身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合作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但是一个好的合作,肯定都是优势互补,最终产生出更大的效果。我们以前也做了很多,包括去国外的投资、并购,都是一种合作。合作本身不能简单定义为两个企业,不管技术也好,资金也好,人才也好简单放在一起,因为现在全球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我感觉未来的市场,肯定需要更多的合作,因为我们现在的产品越来越复杂,它所跨的行业也越来越多,跨行业之间的合作,也会越来越普遍。
刘飞香:今后,企业之间合作会是一个趋势。从中国大的环境来说,有三个问题,一个是粮食安全,第二个是政府债务,第三个是产能过剩。对于我们制造企业,因为产能过剩,市场资源要重新配置,就会带来兼并重组。第二,企业本身在大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比如是要做科技密集型企业,还是根据产业特点做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做其他类型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位。我们铁建重工的定位就是哑铃型企业,搞营销、搞研发,我们公司做产品设计的有500人,占了员工总数的20%。但是有一些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本身是劳动密集型的,这个时候,企业在对发展模式做选择的时候,就会带来资源的重组——结盟也好投资也好,这是一种趋势。
于德海:合作是根据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像我们做数控机床的,和高端的产业用户必须是合作关系。我们进入到航空航天,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殊的机械产业里面,就需要通过和用户的合作,把工艺需求搞清楚,然后,把定性的东西变成定量化的东西,用机床控制。春节前在一个高端用户那我们有一个活动,老领导都参加了,还当场题了字:“区域结合,协同创新”,老领导这个题字,也是很好的概括了合作的必要性。
张弭:合作非常简单,也非常广泛。一家企业买也好,卖也好,都好办。但是,同行之间,甚至竞争对手之间,同为中国企业去抢某一个订单,或者和国外企业去抢某一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一个难点,也就是有序竞争中的一种竞合的方式。在这方面来说,我感觉中国的企业,还需要提升智慧和约束力,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
孙滢:谢谢张总,您这个想法非常好,有没有具体的建议或者提议,比如说在某个领域之内,咱们怎么样做,不自己打自己?
张弭:这方面韩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相对而言做的好一些。因为它们本身很抱团,在产业链上形成一定的门槛。比如,研发在他们产业板块的体系内,形成共享。另外,他们比较注重各自的个性,同质化的竞争尽量少,避免同行正面冲突,当有正面冲突的时候,他们之间的默契也比较好。这个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一个订单拿不到不能算失败,你要找更适合自己的市场开发,我们基本上不硬拼,不是你降多少我降多少,拼价格这种手段。要讲市场策略,一种理性的竞争、竞合。
孙滢:谢谢张总。下面我们有一个比较时尚一点的问题,各位老总对互联网思维有什么看法?这个概念不知道成立不成立?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讲,我们需要借鉴或者引入所谓互联网思维吗?
张弭:无论人也好,社会也好,迈向信息化是必然的。从我们设备来说,数字化的控制,智能化的控制等,本身就是信息网络和信息的储存。现在我们很多设备,都有和互联网接入的端口,本身硬件就有这些。企业以及企业的产品,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思维,应该是我们任何一个企业必须要考虑到的。互联网企业也有想进入装备的,他造出来的车,那肯定是信息化、智能化很高的,绝不会去建一个厂。如果我们这些企业,自己没有这种思维,很可能以后给别人打工了。
刘飞香:装备制造企业肯定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已经涉及到系列环节,比如说设计,特别是远程的设计,比如说智能制造,售后服务等。像我们企业都是在地下施工,全国各地只要有地铁施工的地方都有我们的设备,还有铁路施工、公路、煤矿等。通过互联网将上百台设备联网,每台设备干了多少,缺陷在哪,所有的数据一目了然。这有助于装备制造业品质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升。
金志峰: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不管基础工业也好,装备工业也好,不管从设计、制造、加工,到后期的服务,以及零部件的管理等,都已经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都知道互联网的好处,要增强它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互联网的风险与破坏,特别是对安全和信息的泄漏。像我们嘉捷电梯做的是特种设备,对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以及后期产品的使用,特别是关系到人们安全的信息传递,对安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过程中,不考虑安全性的话,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建造信息平台的时候,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在使用过程当中,也投入了同样的人力物力。这一点要提醒我们国内企业,在大量使用互联网技术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张敏:简单说一点,我觉得工业装备制造业,可以在社会服务以及备品备件的销售方面运用互联网技术。举个微观的例子,我们搞了一个尝试,24小时都可以上网,看我的设备是怎么运营的。很多服装厂和箱包制造厂,把我们维修的程序,包括配件信息公布以后,反而使我们销售增长了。原来买了以后不会修,反应也比较慢,现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我们的能力。
于德海:我对互联网的看法是,互联网是高速的通讯的网络,但是它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工业制造向智能化发展,它的基础首先要机械化、自动化,然后是网络化。我们装备制造业,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把基础的工业,一步一步的扎扎实实的做好。作为我们这个产业,一台机床上面有控制系统,硬件,软件,都要扎扎实实的做好,一个电主轴里面有解码器等,这里面每一个部件都要认认真真的按照量化管理的办法做好。当这个产业,所有的基础部件做好以后,这个产业就具备了做强做大的条件。我们大连光洋的发展目标就是,要为客户提供一个智能化的制造解决方案,即,一台智能化的机床,配上成品库,中间加上机器人,加上整个刀具的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这在欧洲、德国、日本已经用的非常多了,中国智能化的制造是一个方向。
(本文是根据2014装备中国企业领袖峰会上的高端对话环节编辑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