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辉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小学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文章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教育观念,积极主动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从小学开始抓起。我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对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根本保障,也是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而且好动,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追求课堂的纪律而压制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生理性格特点,精心设计导入语言,可以达到先声夺人、唤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效果。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小品、多媒体、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只要学生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紧扣课文内容,以情动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在语文导入中,通过言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四年级的《玩出了名堂》,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爱玩是你们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师: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在玩耍中成长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玩出了名堂》。通过这样的导入,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全方位、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于小学生逐步由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在思维还没有形成定势前,应加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想象。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中,不能随意为之,即兴发挥,而应该认真详读课文,注意利用课文中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多元思维的问题进行发挥。例如在《狼和小羊》一课中,我向学生提问:“小羊心甘情愿让狼吃掉吗?假如你是小羊,有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呢?”学生兴高采烈地讨论,思维非常活泼,发挥了想象力,有的说可以把狼引到悬崖边,等狼扑过来时,闪开,狼就掉落悬崖;有的说可以把狼引到主人家里;有的说可以想办法让狼大声唱歌,引起猎人的注意,等等。又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我提出:“‘大娘,请停止你送别的脚步呢?这句话要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有些学生联系志愿军对老妈妈的浓厚感情;有的说志愿军知道老妈妈腿疼,不忍心让她送别;还有的说这样是显得尊重老妈妈……学生给出了许多超乎想象的答案。这些都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抓住“文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最丰富、最细腻和最有人情味的语言。于漪老师曾经这样描述课文的文本:“有的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今人警醒;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立足课文,研读课文,才能尊重文本。选入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各自的“文眼”,我们在教学中以这些“文眼”为切入口,由此展开理解作者的表达意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理解整篇课文,品味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文本的内涵,倾听作者的心声,达到学生与作者的思想交流,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例如在《钓鱼的启示》中,“我”刚满十一岁,“刚”字说明了“我”的年龄;“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说明“我”知道了钓鱼的技巧;“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说明“我”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是因为“我”在这次钓鱼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的成功与父亲的教导息息相关。因此,抓住文章的亮点,有助于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杰斯说:“自由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教学不是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学习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验证、推理和合作交流等。例如《钓鱼的启示》,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谈钓到鱼愿意轻易放了吗?“我”从钓鱼中得到哪些启示?并用具体例子联系学生生活,说说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无定法,通过这些做法,使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得到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由以前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切身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只是一个开端,新课改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与时俱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中,不断充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使课改之花盛开,并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鲁丽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宁夏教育,2003.4.
[2]叶澜.教师角色的转变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