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感的养成策略研究

2014-07-07 22:26:57袁中琼
科教导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语感读书小学语文

袁中琼

摘 要 所谓语感,就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本文从五个层面阐述了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感 读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rategies to Develop Sense of Language for Pupils

YUAN Zhongqiong

(Gong'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Jingzhou, Hubei 434300)

Abstract The so-called sense of language, perception is the ability to quickly compare the language directly. Student's sense of language has a direct impact on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use of accumulation;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language skills. This paper describes primary sense of language training strategy from five levels.

Key words primary Chinese; sense of language; reading

1 在创设情境中触发语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的情感就藏在语言文字中,引导学生读文就需要通过语言文字体味作者的情感。根据文章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助于触发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如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描绘的情境。为让孩子们入情入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孩子们带入了这样的情境:空中飘着晶莹的雪花,地上铺满皑皑白雪,到处粉妆玉砌,一片洁白。小鸭小狗小马等动物跑到雪地上嬉戏玩耍,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空中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学生看着这样的画面,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兴奋着、愉悦着,觉得小动物们真像“画家”一样,在地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图画。有了这样的感受,再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读课文,学生因情入境,语感表达随着学生的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在品词析句中训练语感

2.1 换词比较

如《荷花》一课中的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句中“冒”字用得生动传神,不仅写出了荷叶数量多,又写出了荷花生长快,生命力旺盛。我引导学生换词比较。学生换成“长”、“钻”、“窜”,分别与用“冒”对比朗读,都认为没有“冒”字好。在这种比较中品析,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语感自然增强。

2.2 添词比较

在《杏儿熟了》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啊,好杏儿呀!”写行人夸树上杏子长得好。我添加了“又大又黄”,使句子变成“啊,又大又黄,好杏儿呀!”让学生反复诵读比较,学生一致认为,后者虽完整具体,却不如原句简洁传神,不足以表现出路人见了黄澄澄的杏儿后由衷地赞叹。原句中一个“好”字就已包含杏子大,杏子黄,结得多,甚至路人由此想象杏儿一定很甜等多種意思。添词后的句子反倒多此一举,有画蛇添足之嫌了。学生也从添词比较这种方式中,感知了一个“好”字的字面信息,发掘了“好”字背后的潜藏信息,得到了语言的锤炼,促使了语感的进一步形成。

2.3 删减比较

《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有一句“小壁虎爬呀爬”。教学时,我出示句子,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里用了两个爬字,是不是很啰嗦啊?咱们去掉一个 ‘爬字,是否会更精炼?”学生很快就读出两个爬字更能体现壁虎爬得慢,爬的时间长,爬得辛苦。删减比较中,学生能迅速发现问题,找到语言规律,获得语言感受,读起来也更到位了。

3 在读背训练中汲取语感

朗读是一种再创造过程,也是锻炼敏锐语感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注重以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来锻炼学生的语感。

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六个句子。引导学生抓住“静” 、“清” 、“绿” 、“奇” 、“秀” 、“险”读,体现桂林山水的特点;而在体会作者的情感时则应该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这样一指导,学生便知道不同的读法传递出的情感不同,也知道这段文字该怎么读,并能有意识地进行理解表达了。

再如,在《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少年闰土知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特点,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闰土的“知识丰富”。(1)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一点,重其所重,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丰富”,避免了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2)在理解“知识丰富”时,从知道得“多”到知道得“详细”,再体会“三个不知道”,从内容到写法,由易到难,剥笋式地层层展开,并有机地结合重点词句的品味,学生学得扎实;(3)通过学生反复的读、仔细的找,认真的思,热烈的议,教师穿针引线,只作适当点拨,使课堂结构动静交替,张弛有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上,还常采用范读引路,分角色读,模仿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的训练与评价过程中自主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表现与发展,在个性的张扬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受到语感熏陶。

4 在多元探读中激发语感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学生的探究朗读能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如《大自然的声音》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孩子们理性地去分析“大自然中有哪些美妙声音,怎样美妙?”把声音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感受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每一片叶子不同的声音,微风的轻柔,狂风的雄壮……把这些放在一起来用心倾听,细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会直击心房,让人流连,让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 在言传身教中成就语感

夏丐尊先生曾说:“传染语感于学生,这是国文老师的任务。”这里的“传染语感于学生”笔者认为除了在教学时让学生去感受文本良好的书面语感外,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必须规范。作为语文教师,言语应该流畅,出口成章。无论即兴描述还是过渡总结,都应是示范性的语段。因此在教学中,语言的表述或是课文的范读,都力求语言精准,富有感染力,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欧焕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新课程学习(上),2011(5).

[2] 王崧舟.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2:40.

猜你喜欢
语感读书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