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李渊妮,姚莉
30贵州省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贵州贵阳550018;2.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传统中医理论视角下的养生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研究
——以贵州养生旅游资源为例
叶春1,李渊妮2,姚莉1
根据传统中医养生理论,把养生旅游资源分为,保养形体养生旅游资源、形神共养养生旅游资源、天人合一养生旅游资源3个主类,并在3主类下面进一步分了6个亚类和17个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以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区的养生旅游资源为例,对其进行了分析评价,为贵州省养生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养生旅游;资源;中医养生;分类;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人们终日在钢筋水泥中穿梭,邻里之间互不相识,环境污染等问题困扰着人们.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普遍的“亚健康”状态,人们对生存环境、食品、健康等问题越来越关注.众多研究机构预测,21世纪,健康产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相应的“健康旅游”、“医疗旅游”、“养生旅游”等新的旅游产品也应运而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具有现代意义的健康养生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墨西哥等地.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身心疲惫,为适应人们追求放松、平衡的生活状态的愿望,涌现了大量以健身运动与医疗护理等项目为特征的旅游活动.2002年海南三亚的保健康复旅游、南宁的中药养生旅游,开启了我国现代意义的健康旅游,随后在山东、四川、黑龙江、安徽等地也迅速发展,现已逐渐演绎成为全国性的时尚旅游热点[1].在国内学术界探讨“健康旅游”、“养生旅游”等相关概念的同时,健康养生旅游实践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较具代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温泉养生旅游、森林养生旅游和中医药养生旅游等方面,并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是对于养生旅游的基础即养生旅游资源的界定和分类评价等工作,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王燕[2]、陈雪婷[3]在其研究中有所涉及,他们均是以传统的旅游学或地理学为指导,对养生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和评价;目前还未见到有学者从传统中医养生文化的角度对养生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价研究.因此笔者结合课题研究,以中国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养生旅游的基础,养生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为养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1.1 养生旅游
关于如何界定养生旅游,众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伯尔尼大学休闲旅游研究中心提出:养生旅游是指以维护健康或促进健康为主要需求动机的空间移动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关系和现象的总和[4].陈雪婷认为养生旅游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避暑、康体、游乐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复健等目的的大众休闲旅游[5].张跃西[6]认为,养生旅游是体现天人合一,融合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方式为一体的一种体验式旅游形式,是养生文化、科学与自然的一体化旅游.养生旅游不重在“看”,而在“养”.综合各家之言,笔者认为养生旅游的核心是养生,是以满足游客修养身心为主要需求动机的特种旅游.
1.2 养生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即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基于对旅游资源和养生旅游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养生旅游资源是指对养生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满足旅游者追求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目的,能激发旅游者养生旅游动机,可为旅游产业利用,可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养生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养生价值是其最核心的价值[7].
旅游资源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认识旅游资源,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服务.但是由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对于旅游资源的分类,各国都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国外旅游资源分类研究多数是基于具体的案例地,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较少涉及旅游资源分类的理论研究,多数是基于旅游者体验并结合资源的特性进行分类评价.在国内,早些时候是地理学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分类研究[8],其后许多园林学家[9]、地质学家等也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10].2003年,国家颁布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使旅游规划走上规范化道路.但是《国标》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11].在旅游规划的实践中很多学者都发现,该标准较适用于观光型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对一些专题类旅游资源不太实用.养生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一大类型,专指对人的身心具有康体、延年益寿功效的资源,为更好地为旅游开发、规划服务.笔者结合具体案例地,在分类的基础上予以评价,为贵州养生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提供参考资料.
2.1 分类依据
《黄帝内经》是传统中医理论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其“形神共养”、“天人合一”等养生观点对后世养生学说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2-14].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天、地、人是个整体,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天地人是相通的,人体的物质、能量、信息无时无刻都与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密切相关的.故而人体身心的健康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身心的高度健康与和谐必然是天、地、人高度和谐的,即需达到“天人合一”的层次.但是作为个体的人的修养,起始阶段很难达到“兼济天下”的境界,使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达到最优状况.所以作为养生的起始阶段可以先“独善其身”.根据《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养生方法可以分为3个层次,即从“保养形体”到“形神共养”再到更高境界的“天人合一”.根据这一理论思想,我们按照“保养形体”、“形神共养”、“天人合一”这三个层次,并参考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将养生旅游资源所具有的,能达到养生功效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分类.
2.2 分类原则
除了根据养生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特征进行划分外.特别提出下面的分类原则:1)处理好整体性与部分关系的原则.中医养生特别强调整体观念,我们在分的过程中时刻不能忘了整体功能,但又要有侧重点.2)充分体现养生旅游资源的养生价值.③满足养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实际需要.
2.3 分类方案
综合考虑了养生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我们根据传统中医养生理论制定出相应的分类原则,对养生旅游资源的类别进行了划分,包括3个主类、6个亚类、17个基本类型,详见表1.
2.3.1 保养形体养生旅游资源
形体的保养是养生的初级层次,又可以分为“内养正气以强身”、“外避虚邪以防病”两个方面[13].
2.3.1.1内养正气以强身
《内经·素问》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12].这段文字以对比的方法,说明了养生需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13].所谓“法于阴阳”指需遵循亿万年来人类进化而来的人体小宇宙的规律,亿万年来人类是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的动物,而不是“昼伏夜出”的蝙蝠.人类演化、进化的经络运行规律显示,早上是脾胃经气血充盈的时段,需摄取营养,活动起来,白昼养阳.夜晚是肝胆经气血充盈的时段,这时肝胆肾经要代谢、排解体内的毒素,骨髓要造血,这时需卧床休息,夜晚养阴.这样人体就会比较健康.如果逆自然规律而为,夜晚莺歌燕舞,胡吃海喝,就会加重肠胃负担,肝胆经也气血不足,无法完成代谢、排解体内的毒素,骨髓要造血的任务,长此以往,身体垃圾毒素越来越多,气血越来越不足,身体自然越来越差.
内养正气养生旅游资源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起居、饮食、药物、运动、温泉养生旅游资源(见表1).养生需“起居有常”,起居养生旅游资源可以是那些能吸引游客乐于住下来,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地方,如静谧的乡村、远郊的度假村、养生旅游地产、养老公寓等.养生还需“食饮有节”,饮食养生旅游资源可以是那些能吸引游客去采摘有机绿色食材,或亲自播种、培育、采摘绿色食材的地方,如乡村、农家、公司化经营的农庄(配套不易储存食材的绿色加工作坊)、养生旅游餐馆、可采蘑菇的山林等,可开发亲子游,全家乐等旅游产品.
表1 贵州省养生旅游资源分类方案Tab.1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wellness tourism resources
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中草药博物馆、药膳餐馆等可做为药物养生旅游资源.一般药物的偏性是大于食物的,中医认为所谓“疾病”即阴阳不平衡,人体五行的平衡被打破了,可以利用药物的偏性,“以偏纠偏”恢复人体系统“如环无端”的“圆运动”.《内经》提倡“上医治未病”,但有些游客身体的“不平衡”较严重,可以辅以药食同源的上品药物,给予游客调整其身体的“不平衡”.
《内经》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现代都市白领普遍处于“久视、久坐”的状态,游客可以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山林、湖滨、峡谷开展导引、吐纳、打太极、练“五禽戏“、徒步、登山、自行车越野、攀岩、漂流等健身活动,有助于养“阳气”.这一类我们可统称为运动养生旅游资源.
温泉养生旅游资源可单列一类.温泉热水的物理作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帮助人体加速新陈代谢,排泄体内垃圾.使人体身心放松,具有较好的养生功效.温泉热水里的某些元素也有一些特殊的理疗作用,如氡泉等,可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 2.3.1.2外避虚邪以防病
《内经·素问》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指出正确的养生应该做到规避虚邪贼风[12].虚邪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13].身体虚弱,不强壮的人,由于正气不足容易受到外来致病因子的影响.所以同样是寒潮来袭,有人感冒,有人就没事.每一次的生病都会消耗人体的正气和能量,所以善于养生者都要规避“风寒暑湿燥火”.要做到冬季防寒、春季防风、夏季防暑、秋季防燥,要避免到空气、水体污浊的地方居住.
《内经》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则先天,阴胜则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4,12].上面这段文字,是关于地理环境对人的寿命有直接影响的经文.现代研究也表明海拔1000~2000m的亚高原气候更有益于人体健康.所以风景优美的高山高原环境、森林草场、江河湖泊瀑布、田野花香、洞穴环境等都可以作为养生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高山高原环境养生旅游资源.现代研究表明海拔1000~2000m的亚高原气候更有益于人体健康.山地的气压较低,可使呼吸加深、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可显著提高血氧含量.山地空气洁净,透过性好,阳光直射强度大,有利于钙磷代谢.
森林草场环境养生旅游资源.森林草场的绿色能消除眼睛的疲劳,森林草场负氧离子含量高,空气清新.森林草场多种多样的植物散发的芬芳,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这样的环境有益于开展养生活动.
江河湖海环境养生旅游资源.江河湖海周边气候具有空气湿润、空气清新、含有大量负离子等特点.中医认为这种环境有润津液、安神、调和营卫的作用,如黄果树瀑布、十丈洞瀑布、红枫湖、乌江十里画廊等都适合开展养生旅游.
田野花香环境养生旅游资源.中医认为五行配五色(青、赤、白、黑、黄),功效各不同.花香花色携带的正能量,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如贵州金海雪山、油菜花节、百里杜鹃、安龙招提等.
洞穴环境养生旅游资源.自古道家就有到洞穴修行养生的传统,唐代医家孙思邈长年上山采药,久居岩洞以修医术.自此“洞穴养生法”得到很多人的效仿.现代研究也显示,洞穴环境冬暖夏凉,有大量空气负离子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的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如龙宫、织金洞、九龙洞等.
2.3.2 形神共养
《内经·素问》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只有内心宁静祥和了,人体的气血才不会乱,人体免疫力才会发挥最大的效用,人体才有更多的能量去抵御外来致病因子,有更多的物质、能量去修复受损的细胞,才能“病安从来”.所以正确的养生,除了保养形体,还要做到形神共养,修炼自己的内心,使他向大海一样博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胸狭窄的人,一点小事就会让其气血大乱,会大量消耗其正能量,长此以往,身体就会越来越差.
民俗风情养生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可以物化的向游客展现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开拓游客的视野,促使游客的心灵被触动,反思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的幸福,使游客在丰富体验中神思养生.贵州多民族原生态的民族村寨可作为很好的民俗风情养生旅游资源.如郎德上寨、西江苗寨、肇兴侗寨等.
摄影养生旅游资源.美能陶冶游客的情操,有了相机,犹如多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端起相机、宁心静气、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游客的身心物我两忘,得到极大的升华.贵州号称公园省,美景无限,具有丰富的摄影养生旅游资源.如荔波小七孔、乌江百里画廊、镇远舞阳河等.
音乐养生旅游资源.音乐的繁体字“樂”字和繁体字“藥”是同源的,古人在实践中早发现音乐可以疗心治病,可以调理人体的不平衡.音乐的韵律(频率)本身就是能量,可以和身体的细胞发生共振,共振的力量是很大的,可以让高楼、大桥倒塌,也可以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使身心达到更好的状态,使气血更加流畅,把营养和氧气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故而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谚语说“饭养身、歌养心”,具有很好的疗养作用.贵州众多世居少数民族,在大山隔绝的自然环境中,在与天地自然互动的过程中,孕育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谣、旋律.如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都享誉世界.
文化养生旅游资源.各种历史文化遗迹、历史故事、名人故居、名人思想都可以开阔游客的视野,提高游客的修养,使其心胸开阔,拥有大海一样的胸襟.贵州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养生旅游资源.如修文阳明洞、贵阳阳明祠、贵阳棋院、甲秀楼、四渡赤水、遵义会议等文化遗址可供开发.
宗教养生旅游资源.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认为,宗教仪式是为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减缓生活压力,提供积极的生活态度以面对生死考验.对宗教文化的学习可以使人超脱“小我”,更多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有静心的养生作用.贵州黔灵山弘福寺、遵义香山寺、镇远青龙洞等是很好的宗教养生旅游资源.
2.3.3 天人合一
《内经》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不刻意追求养生的方法和技术,所谓“道亦有道,法无定法”.而要把人融入到环境之中,做到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能够和谐相处[13].养生要求“道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自己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能力盲目自信,导致生养我们的土地、大气、水体都受到污染,众多物种也遭受灭顶之灾.更高境界的养生显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以独善其身,天、地、人是一个整体.更高境界的养生倡导游客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养生旅游.更高境界的养生倡导游客参与到社会、人文环境的改善与管理,倡导扶贫、扶智、献爱心的养生旅游.
生态养生旅游资源.引导游客参与护林爱草志愿者活动、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建立供游客参与管理的度假山庄,组织游客参与徒步考察、科研等活动.有实力的游客可以“认养”某部分自然保护区,提供资金支持或参与管理,可以其名字命名该自然保护区.贵州众多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可以开展各种生态养生旅游活动.如玉舍亚高原林场、斗篷山保护区等.
扶贫扶智献爱心养生旅游资源.贵州山清水秀的大山里,民风朴实,可以引导游客参与支教等形式的养生旅游.在支教中,与孩子们信息的交流中感受人与人之间至善至美的情谊,体验“大爱”之美,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升华,可提供简朴、干净、健康绿色食宿条件.支教时间可以是一周、一月、一年不等(注:不发工资,要收游客费用的).游客也可以带着项目来做一个“村长”参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定期、不定期的来参与管理.开展真正的深度养生旅游.这类养生旅游要求养生旅游产品开发者与当地政府、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等协调好,搭建一个综合的平台.
3.1 评价方法
在分析了养生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传统中医养生理论和相关旅游资源评价理论的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别为资源养生价值、资源影响力和资源开发条件等3个;评价因子为保养形体价值、知名度和影响力等12个.同时根据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总分为100分.具体分值和评价标准见图1、表2.
3.2 计分与等级划分
图1 养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Fig.1Evaluation system of wellness tourism resources
A=∑ni=1Bi=∑mj=1Ci,其中n=3,m=12.
依据GB/T18972-2003标准,将养生旅游资源价值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30~44分;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级养生旅游资源”,以保护为主,慎重开发;四级、三级旅游资源通称为“优良级养生旅游资源”,可以开发为以养生旅游为主的负责任旅游;二级、一级旅游资源通称为“普通级养生旅游资源”,可以结合当地其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3.3 评价结果
以贵州省拟重点打造的100个重点旅游区的养生旅游资源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分类评价,评价结果见表3.
表2 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标准[15-20]Tab.2Evaluation standard of wellness tourism resources
通过个人近几年对中医养生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深感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明白了“大道至简”的道理.相较于西方分析、分解式的思维,中国文化更多的是内省、内验式的.西方医学更多的是通过解剖来研究人体,这时候的人体已经是静止的了.而中医的源头是道医,道家通过“打坐”通过“入静”,去体验人体内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规律,去体验人体与自然的关系.养生旅游的提出既满足了人们希望在旅游中修养身心的需求,又有利于弘扬中华养生文化、远离健康误区.使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文章结合传统中医养生理论,把养生旅游资源分为:保养形体养生旅游资源、形神共养养生旅游资源、天人合一养生旅游资源3个主类,并在3主类下面进一步分了6个亚类和17个基本类型.建立分类体系的基础上,采用AHP法,构建了养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以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区的养生旅游资源为例,对其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随着养生旅游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养生旅游资源的范围还会不断扩展,所以本研究还需不断地调整和补充,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养生旅游规划工作.
表3 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区养生旅游资源评价Tab.3Evaluation of wellness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key tourist areas
[1]王周波,方微.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论坛,2012,5 (1):40-45.
[2]王燕.国内外养生旅游基础理论的比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3):109-114.
[3]陈雪婷,徐梅,由明远.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养生旅游[J].北方经贸,2008,2(2):117-119.
[4]翁美英.《内经》养生理论为指导开展台湾养生旅游的探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5]郑伟俊.武义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6]张跃西.产业生态旅游理论及养生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6-9.
[7]胥兴安,李柏文,杨懿.养生旅游理论探析[J].旅游研究, 2011,3(1):40-46.
[8]杨振之.论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J].旅游学刊, 2005,20(6):30-34.
[9]傅文伟.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9-62.
[10]郭来喜,吴必虎,刘锋,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地理学报,2000,55(3):294-301.
[11]刘益.从旅游规划角度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实践意义[J].旅游学刊,2006,21(1):61-65.
[12]孙志波,田伟.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 3-8.
[13]马作峰,姜瑞雪,王平.《黄帝内经》养生方法的层次观[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6(6):28-31.
[14]申咏秋.《黄帝内经》医学人文精神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15]蔡碧凡.竹类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J].竹子研究汇刊,2011,30(3):36-40.
[16]朱婷.养生旅游度假区规划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17]苏晓冬.城市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18]马玲.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与分析——以甘肃省正宁县为例[J].发展,2009,223(5):27-35.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漩局.旅游规划通则[EB/OL]. [2010-06-26].(2014-10-20)http://www.xntour.gov.cn/ article/200706/139.htm
[20]耿媛.旅游资源限制性评价模型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黄澜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Wellness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E Chun1,LI Yuanni2,YAO Li1
(1.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18,China;2.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7,China)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wellness tourism resources was established,which includes three main categories,6 sub-categories and 17 basic types;Then,by using AHP method, the wellness tourism resources of 100 key tourist areas in Guizhou Province were evaluated.This research may provide a cer⁃tain basis for the strength and scale development of wellness tourism resources in Guizhou Province.
wellness tourism;resources;classification;evaluation
F 592.99
A
1674-4942(2014)04-0449-08
2014-09-06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GH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