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商”的未来什么样?

2014-07-07 22:17朱丽
中外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周勇实体店星巴克

朱丽

想象一下,当快递员气喘吁吁地爬上六层楼、静候在门外请你签单的时候,你也许就对网购产生了依赖。而此情此景,在线下传统百货那里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多年来,经营模式的僵化,无视顾客的购物感受,这是‘店商的致命弱点。”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对《中外管理》感叹。

难怪马云近日在凤凰卫视吴小莉的访谈中狠狠地发出警告:“我就要对传统的模式打一打,要让零售业连还击的力气都没有!”而今,面对互联网公司、电商公司如汹涌洪流一般向线下展开冲击和颠覆,曾经坐拥地盘优势的“店商”还能抱守多久?

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已变,“不变革的企业就会死掉,而且会死得很难看!”周勇谈及实体店面临的现实困境时坦言。不过他还认为,即使电商侵吞了传统商业的利益,实体店也依然不会轻易死掉。

要想创新,必先“自宫”。实体店的各类“店商”们,该怎样练就“葵花宝典”,做出颠覆自我的改变呢?

O2O的下一步:“O+O”

当“试衣间”论调甚嚣尘上的时候,作为高端百货的银泰动了互联网思维的念头,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百货店和购物中心全面铺设免费WiFi,通过对获取到的线上线下的数据分析(如电子小票、行走路线、停留区域等信息),来识别顾客的购物喜好、购物频率以及品类搭配的习惯等重要行为,以此改善顾客的购物体验,这被视为其试水O2O的重要一步。

对银泰更有价值的一项O2O实验,是2013年11月15日银泰与支付宝钱包达成的战略合作,这使得顾客在银泰购物时可以用支付宝钱包直接在全国37家银泰实体店实现手机支付,无形中也可以将网上的支付宝用户引流到线下。而为了方便顾客线上购买、线下体验,银泰还在实体店特别设置了触摸屏,为顾客提供网上订单查询、提货和送货服务。

O2O被视为实体店的未来方向之一。因为将线上顾客引流到线下,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实景体验。但目前,这种模式只是被简单粗暴地运用——多数实践者仅仅完成了从线上到线下的单纯导流,有些传统企业甚至因为渠道利益难题而形成了线上线下割裂的局面。

“线上线下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洪涛对《中外管理》说道。

根据普华永道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期待能够通过线上设备选购、支付和预订,又能在最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在线下提取商品;也能通过网络查询店铺库存;希望线上线下具有一致的促销以及方便在线下实体店中对网上购买商品进行退货。

线上线下的界限开始越来越模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意味着O2O要演变成“O+O”。“两线融合的方式有多种,但关键要看:线上买能不能线下退?线下买能不能线上退?A店买能不能B店退?线上买能不能线下试?但实际上,这一切是大部分商家目前做不到的。”周勇对此直言不讳。

线上线下怎么更好地融合?对实体零售研究多年的洪涛说:“所谓融合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为我服务,我为你服务,是一种互为依存的生态关系。”而融合的形式和程度,取决于电商和店商更加深入的业态创新。

“微店”:打造15分钟商圈

当消费者感觉购物不方便或者体验不好的时候,就会越来越远离你,你的存在价值便会越来越小。

多年来的“大店”模式(如大型综合商超)正在因高成本低产出、购物不便利(如停车难)等客观存在的劣势而呈现出衰落的迹象。相反,许多店面较小、商品也不那么大而全的便利店却能够在区域型城市的商圈或者社区遍地开花,且增长势头渐佳。如来自日本的连锁便利店全家,就是因为其能够为顾客提供便利服务的价值体验而崭露头角的。

对于实体零售而言,小而美的“微店”正在成为吸引客流的重要业态。在周勇的定义中,“微店”一是指单店面积缩小,但分布必须广泛,就近便利,类似便利店之类的微商店会越来越有价值。二是指把店铺做成微信、微博等即时互动交流平台的一个枢纽点,从而超越单纯依靠传统的SKU历史数据挖掘分析的老路子,真正做到实时跟踪消费者,并提供切实的服务。

事实是,门店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终端。阿里巴巴COO张勇曾说:“人在多终端之间流动,物在多终端之间展示,线上线下客流是一体的。”在此情况下,如果将小店铺与大数据实现充分结合,“微店”将发挥越来越有价值的作用。

就在最近,这种美好设想已经被国内物流大佬——顺丰快运变现了。2014年5月18日,顺丰首批518家名为“嘿客”的社区便利店在全国多个城市惊艳亮相。与传统便利店大为迥异的是,“嘿客”店里无任何实物商品,而是以二维码墙、商品照片的形式展示商品。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码或者店内网络下单来购买商品,之后可选择门店自提,也可要求送货上门。“嘿客”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接近顾客,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从而提供针对性的购物体验。

由于社区商圈基本是本地化的,所以怎么提供便利服务就是重头戏。“微店”的本意在于满足“15分钟商圈”的消费需求,“也就是你能给消费者提供的便利服务,让他们只需走15分钟就能享受到。”洪涛解释。能够被用户点赞的商业探索,一定是最接地气的。顺丰“嘿客”年底将开出3000家店,意图也许正在于此。

做物流的顺丰其实还不是实体店的代表,却能够做出如此超乎寻常的业态创新,充分说明看似步入下坡路的传统商业并不是没有还击之策——只要你有挖掘商业闪光点的眼界和足够的创新能力。

购物进入“全体验模式”

与电商相比,店商在空间情景、人员服务、商品展示三个方面优势突出,关键是如何通过这些优势来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实现这一点,才能将转移到线上的消费者重新拉回来。

在众多商超、购物中心、专营店为业绩下滑而忧心的时候,来自瑞典的家居巨头宜家却一直保持着客流如潮所带来的持续增长。在宜家购物,优势并不是商品有多么好,而在于轻松、自在的购物氛围,完全可以让人自由地挑选商品,并可进行诸如拉开抽屉、打开柜门、踩一踩地毯、试一试床和沙发是否坚固等亲身体验。“请坐上去,感觉一下它是多么舒服”的鼓励,使得宜家比其他商场那种顾客一进门就开始喋喋不休地介绍产品哪哪好,更让顾客感觉到舒服,并有可能使他们在自主购物的气氛中作出购买决策。

服务永远超出预期。就在2013年,宜家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两家商场门口安装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并称对所有人均开放。这个举措不仅方便了电动汽车车主的充电需求,毫无疑问也可以为商场带来一定客流量,可谓一举两得。

这是一个体验经济盛行的时代。实体店如果在原有商品售卖点的基础上,增加体验区、提货处、服务中心、其他便利服务、甚至充当生活方案解决中心等多重功能,那么这种全体验模式就会对顾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体验的营造必须深入到门店经营的每一个细节中,消费者所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品尝到的,都能够让他们感到舒服。”洪涛这样建议。

所以,“未来实体店的角色,应该成为消费者即兴购买商品与服务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生活百货馆,也即消费解决方案提供者。”周勇总结说。到那个时候,品类将被重新界定,现有的按照商品属性分类的方式被按照消费者生活习惯与购买习惯分类所取代。而消费者亦将以较少的代价就可以获得个性化的服务。

真正成为“第四空间”

消费者体验,在今天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形式和内容。

多年前,星巴克倡导的“第三空间”(即在生活中除了家、公司以外最常去的第三个地方)占据了许多消费者的心智:消费者在星巴克,要的不是喝一杯咖啡,而是体验和享受咖啡的轻松时刻——在这个第三空间里,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味,温馨悠闲的环境,还有那舒缓的音乐,都会让顾客倍感亲切和舒服。

现在,星巴克又迅速地将这种空间概念牵移到了移动互联网上——并升级为“第四空间”。早在两年前,星巴克首席数字官亚当·布洛特曼(Adam Brotman)就开始将该公司的数字项目,即网络、手机、社交媒体、数字营销、Starbucks Card和电子商务、WiFi、星巴克数字网络以及新兴的店内消费技术合并在一起,并将此视为与卖咖啡一样重要。

在中国,星巴克的“第四空间”是通过手机App、微博、微信为主的各类社交媒体和消费者连接的平台,每天与顾客保持实时互动。比如消费者通过扫星巴克的二维码加入其微信官方账号以后,可以发送表情来告诉星巴克他今天的心情,而星巴克则会根据不同的表情来回复给用户不同的歌曲。如果用户发送的表情是郁闷的,那么就会被送上一首激情振奋的歌曲。

显然,星巴克通过虚拟社交平台来传达情绪,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其目的无非就是增强喝咖啡以外的用户体验。

体验形式可以无奇不有。有的企业还通过App,为顾客提供实时导航,并且在顾客靠近折扣商品时会发出提醒,达到了精准营销的效果。“技术不仅使经营者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对消费者实施全程跟踪分析,也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更便利、更舒心的个性化服务。”在周勇眼里,如今面对已经信息化了的消费者,一定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手段,发挥移动终端更大的价值,创新营销方式,给消费者创造全新的社区化体验。

银泰百货总裁陈晓东曾说:“网络购物方便快捷,但缺乏体验,也丢失了娱乐和社交属性。但线下活动就可以怎么好玩怎么来。”所以,传统实体店如能在“虚实融合”上创新,并将消费者体验的功课做到极致,他们自然会重返实体店的阵地。

责任编辑:李靖

猜你喜欢
周勇实体店星巴克
矿石中检测出黑洞能量
矿石中检测出黑洞能量
Magnetoresistance hysteresis in topological Kondo insulator SmB6 nanowire∗
作品五
全球最大星巴克里面到底怎样?
星巴克的成功与其独特企业文化分不开
实体店转基因
实体店与电商,零和还是共赢?
“实体店+”,另一条开拓之路?
实体店的未来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