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材料作文中的“隐性话题”

2014-07-07 16:18陈波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6期
关键词:点题隐性题意

陈波

新材料作文是在传统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新材料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材料,但不给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过宽”。因此,新材料作文既继承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它们的不足。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材料作文在审题的时候可以“任意妄为”。

综观近年的高考新材料作文,整体上来说难度不大,大多数考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材料的中心含义,但是有部分考生在基本理解了材料中心含义的情况下依然写出了偏离题意的文章,出现了令人惋惜的“审对题,写跑题”的现象。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

首先,新材料作文虽然不是话题作文,但是往往有一个“隐性的话题”。一般来说,在审题立意时尽量围绕这个隐性的话题展开,否则,容易造成偏离题意的现象。所谓“隐性的话题”,是指我们用一个或多个词语来概括一则材料所谈论的中心含义,这个词语有时出现有时不直接出现在材料中,但是它会时刻隐含在材料中,因此可以称之为“隐性的话题”。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科评卷组组长陈少华指出,“这种就具体生活现象引出关注,生成话题,引出自己的述说的作文形式,是应该提倡的。”这里所说的“话题”,我们可以理解为新材料作文中的“隐性话题”。

例如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这则材料谈论的中心是慈善或捐助与受助,如何对待慈善事业。那么,考生在写作时必须要围绕这个“隐性话题”,否则就可能会偏离题意。

从第二个受捐助者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这个人在面对他人的帮助时是有尊严的接受并表示会回报,但是如果考生纯粹地谈论“回报”的话,那就不恰当甚至是偏离题意的了。

例如一考生的作文《回报》(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标杆卷8)片段:

“鲁迅为报国三易其志。开始采矿为生的他,希望实业救国,但发现国人被疾病缠身,便从医,但后来他又发现,国人麻目(木),即使救了身体,但精神上还是腐朽,便决定弃医从文,用笔去报国、救民,唤醒沉睡中的国人。鲁迅以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养育他的祖国,这便是涌泉的回报。当国家陷入危难时,挺身而出,用一己之力回报祖国,成为中华民族的‘背(脊)梁”。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考生写道“富翁给的捐助,我们理应学会回报,受之滴水,涌泉以报”,从这里可以看出该考生还是较好地理解了材料,但是这个论据已经和原材料偏离。这篇文章接下来的两个论据分别谈论柏杨用自己针砭时弊的文章回报社会和东北保安訾立感恩父母和社会,如果说第三个例子与材料尚有一点关系的话,那么第二个例子已经完全偏离了材料中心。因此,该文虽然对材料的某些部分理解准确,但是整体上没有扣住材料的中心,即偏离了所谓的“隐性话题”,出现了“审对题写跑题”的问题,在内容分上只能得到“符合题意”的最低分16分。

同样,从第三个受捐助者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这个人身上“不受嗟来之食”的自尊,然而,考生如果离开隐性话题大谈特谈“自尊”的话,必然是不恰当的甚至是偏离题意的。

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必须把这个“隐性”的话题“显性”地表达出来。除了所写的论据内容要紧扣隐性话题之外,还要尽量使隐性话题能够贯穿全文,即点题。

1.标题点题。在材料的隐性话题的基础上稍加改变,就可以迅速地拟好一个标题。如:201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慈善需行之有道》《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优秀作文《勇气助你成功》、《简单想,勇敢做》,2013年浙江卷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等等。

2.开头点题。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优秀作文《成功三重奏》的开头:“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成功,但正如切开这珍贵的钻石,只拥有经验、技术等某一方面都不足够。我认为,要想成功,就得如切割师所言,具备三点,即经验技术、勇气与抛开杂念。”再如,201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当慈善遭遇傲骨》的开头:“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3.主体点题。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优秀作文《用勇气代替失败的恐惧》,文中在叙述完李彦宏的事例后写道:“是啊,就像那么多拒绝动手的切割师,使他们与这块钻石无缘的不是技术,而是对失败的恐惧,年轻的弟子不去想失败了会怎样,结果他完成了这次看似艰难的工作。”再如201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慈善需行之有道》主体部分各段段首语:“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

4.结尾点题。如2013年浙江卷优秀作文《致我们将逝去的童真》结尾:“我们总是不断地向前奔跑着,如果你的心累了,请停下来吧。如果你的心难受了,请哭出来吧。如果你有情绪,请发泄出来吧。请做一个‘孩子吧。”再如2013年四川卷优秀作文《平衡的生活需要奋斗》结尾:“奋斗的生活,加上健康的陪伴,能够让我们过上平衡的生活。当数十年后,你还是会回忆起2013年那场美丽的奋斗——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平衡自己的内心,平衡着科目时间的分配,平衡着父母、老师的期盼。也许你会问我,这是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平衡的生活。”

通过隐性话题在全文的贯穿,能够很好地达到紧扣中心的目的,从而避免“审对题写跑题”的现象。当然,在隐性话题贯穿全文的同时,内容上的扣题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议论文的论据必须事实上符合观点,不能形式上点题而内容上离题,否则,就会出现套作的问题。

其次,与话题作文不同的是,新材料作文有一个材料的限制,需要围绕材料谈论对该隐性话题的理解,而不是一般话题作文的“无限性”。也就是说,必须把该“隐性话题”限定在材料的范围内写作。材料的具体内容是对隐性话题的具体细化,是对隐性话题的“缩小”。

例如2013年普通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片段: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慈善”是隐性话题,“尊严”是材料的具体内容,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论证的过程中,该考生把“慈善”与“尊严”有效地融合,内容上切合题意。

就审题立意的宽度而言,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关系可以如此表示: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既不必像材料作文那样限制太多,也不能像话题作文那样“无限”扩展。一方面,文章要紧扣隐性话题;另一方面,隐性话题又要围绕材料内容。也就是说,两者既相互结合又相互牵制。所以,可以把新材料作文暂称为“有限性的隐性话题作文”。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又快又准地写出一篇符合题意的考场作文。

(作者单位:韶关市曲江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点题隐性题意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文末点题太直接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