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播的转型思考

2014-07-07 22:31柯成韵
中国广播 2014年6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广播转型

柯成韵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传统广播,应该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按照新媒体的思维去寻找广播的出路。

【关键词】移动互联 广播 思维 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挑战,已经让每一个传统媒体从业者压力倍增。就我而言,12年的广播生涯第一次感到危机重重。继微信之后,下一步还会冒出什么来,我不清楚。但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我可以预见的是往后必定“步步惊心”。

2014年的春节,我和同事们都是在“抢红包”的热闹中度过的。关于“抢红包”,诸多讨论已经很充分了,不必多讲。要讲的是,人家天天在创新,我们怎么办?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传统广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节目,又该如何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我将自己的思考做个梳理,并起了个霸气的名字“《天下财经》如何雄霸天下”,与大家探讨。

思考一:变革已经开始,逃避没有出路

自上世纪以来,媒体行业已经经历了多次变革,每次变革都必然带出谁是传统媒体、谁是新媒体的划分。我们无需过多的争论谁是传统媒体,谁又是新媒体。重要的认识是:媒体行业的一场重大变革正在当下上演,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样式参与这场变革并寻求发展?

为了便于问题的讨论,我这里想粗略地把近两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媒体统称为“新媒体”,我们广播,暂且归到传统媒体里去。基于此,我们剖析当下新媒体,透过火爆的表象,脉络立马清晰呈现。

首先,传统媒体的价值正在被颠覆。打开所有的传统媒体,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新浪、搜狐传统网页,报道的内容几乎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这是媒体在有限的新闻资源上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常有人说,我从来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花几分钟在网上或手机上浏览一下什么新闻都知道了。这样的话,传统媒体人听起来很心酸。虽然“全盘否定传统媒体的价值”这样的话有些绝对,但我们传统媒体的价值正在被颠覆是一定的。

身处危机之中,我们传统媒体人该怎么办?退场不可能,比赛还得继续。承受巨大压力、惨烈的竞争、重重的包围,虽然殚精竭虑,苦思谋变,通向最后的可能还是失败的结局。这不能不让我们忧心。改是一定要改的,关键是如何改?

和万事万物一样,变革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危机。这一次,传统媒体遭遇的危机可谓史无前例。有识之士早就看到,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融合新媒体的发展方式,是摆脱危机并求得传统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除了科技的不断创新,更有他们与生俱来的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公众属性,决定了任何人都有可能获得类似的技术手段,但是有了技术,并不一定能脱胎换骨、涅槃重生。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对传统媒体而言,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才是变革的真正开始。就《天下财经》而言,欲雄霸天下,当然只能从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入手谋变。

思考二:思路不改变,出路难发现

就现在的情况看,打着小算盘过点儿小日子,《天下财经》在广播里头还算可以了。想要依靠七八个人、三五条枪,肝脑涂地、拼掉性命,玩点小花活儿、弄点小动静固然可能,但如果管理不创新、制度不创新,想要实现雄霸天下,那几乎是没影儿的事。

客观分析,广播行业曾经的顶峰已经过去。支撑昔日辉煌的传播渠道问题、速度问题、生动问题、形象问题等等,现在都被新技术一一瓦解了。整个广播行业显得陈旧而落后,特别缺乏运转的活力。高端顶尖人才缺乏、广告数据不佳、经营困难等情况已经显现。

这一陡然的变化,是近一两年发生的。如果传统媒体继续实行“三不变”(技术、管理和制度被认为是新媒体崛起的核心竞争力,此“三位一体”是新媒体与生俱来的基因优势。而正是这些基因优势,更能吸引金融资本的追逐和社会资本的依附),未来掉入泥潭必然越陷越深。

新媒体的冲击会让传统媒体面临灭顶之灾,未必是危言耸听。有人认为,广播不会死。这个我也认同,但未来活着的那个广播一定不是现在的这个广播,就像今天的广播不是昨天的广播一样。它应该是与新媒体融合后的新的广播。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背景下,按照新媒体的思维去寻找广播的出路,应该是不二的选择。

我们应该看到,在新媒体条件下,传播活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交流需求更广泛,表达互动更包容。《天下财经》要雄霸天下,必然要采取扁平式管理和分散式经营。

思考三:安德森的长尾巴

我一直在想,那条长长的尾巴该如何织就?

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曾提出“长尾”(The Long Tail)理论,由于资源有限,受版面、时长、人力等的限制,我们常常只能选择那些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新闻来满足大众的需要,而放弃了少数人甚至是个别人的需要。事实上,我们认为很重要的新闻是很少的,而认为不重要的新闻却很多。新媒体时代的突然到来,让版面时长甚至人力资源都变得无限广阔,新闻产品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也变得无限接近可能了。安德森的长尾巴似乎就可以实现。

都说互联网思维有九大特征,包括用户、简约、极致、迭代、流量、社会化、大数据、平台、跨界。都说互联网思维能重塑和颠覆所有的传统行业,那么传统的广播行业也就不例外了。我们看到的是,基于用户思维,QQ、百度、淘宝、微信、小米,无一不是携“屌丝”以成霸业。郭敬明正是有粉丝“护法”,拍个《小时代》轻松捞走7亿票房。而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超出用户的想象,被称为是极致思维。如此等等,案例很多。无论是“雕爷”还是“小米”,都是互联网思维的高手,他们成功的办法都摆在那里。我想,如果将这个九大思维安放在安德森的尾巴上,何愁《天下财经》不横扫天下呢?

回到广播的现实。由新媒体崛起而引发的行业巨变,让广播人站在了晦暗不明的十字路口。当前的形势十分严峻、危机四伏。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对于未来的无从把握甚至是无从想象。就大趋势而言,我以为,未来社会的媒体环境必然是以合作、社会网络、行业专家和技术劳动力为基本特征。

扁平化管理意味着传统的、等级化管理必须终结,进而让合作性权力得以释放。这将从根本上颠覆新闻产品的生产方式,激发传统媒体的运转活力,改变其陈旧落后的被动局面。而分散式经营是基于社会网络化特点应运而生的,分散式经营必将重构传播关系,而旧有的集中式经营也必将走向消亡。此外,行业专家和技术劳动力将弥补传统媒体尖端人才的不足,使得变革后的传统媒体生产尖叫型产品成为可能。

互联网思维为传统广播的变革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未来社会的四大特征为传统广播的转型提供了可以操作的抓手。作为经济之声的一档早间节目,《天下财经》不一定要雄霸天下,但处在危机之中的传统广播必须要立马转型,方能转“危”为“机”,谋得一席安身立命之地。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广播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转型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移动互联应用课程教学现状与探索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