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时服药疗效佳

2014-07-05 13:07陆基宗
科学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临睡前副作用药理学

陆基宗

生物体本身都有其固有的生物周期,一天之中,各种生理指标都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生物钟”学说与药理学结合,产生了“时辰药理学”,这是药学科学中一门十分时髦的学科。

药理学研究证实,每种病症在一天之中有其明显的“时间性”,而许多药物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也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从而影响到药物的药效、毒性和不良反应。在周期性变化中,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所以人们用药,必须选择合理的给药时间,即择“时”服药疗效佳—这就是“时辰药理学”的基本内涵。

1.抗高血压药:血压在上午9~11点为峰值,随后逐步下降,夜间入睡后则下降到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若夜间继续用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血流相对缓慢,易诱发脑梗死。

2.安眠药:应在临睡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既不能太早,也不应刚吃药就上床睡觉。因此类药物服后15~20分钟开始吸收,约一小时后达到最高血液

浓度。

3.抗类风关药: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肿胀、僵直和握力下降等症状以早晨最为严重,因此时人体的免疫反应最大。故激素药“择时服药”最好在凌晨4~5点钟,如可的松于早晨6~8点血液浓度最高,而午夜零点最低。目前主张“激素顿服疗法”,即把“每日三次”激素的总剂量,改在早晨一顿服用。这样不但疗效更佳,而且使长期服用激素而产生的副作用降到了最低点。

4.强心药:心衰病人对洋地黄、地高辛和西地兰等强心药物以凌晨4点最为敏感,作用比其它时间高10~20倍,若此时仍按常规剂量使用,极易中毒。

5.抗癌药:目前癌症病人普遍使用的免疫增强剂干扰素,若上午用药则易发生发热、寒颤和头痛等严重的副作用,但改成晚上用药,则副作用几乎不发生,而疗效不减。晚期疼痛严重的癌症病人,使用止痛药的时间也极有讲究。人的痛觉以上午最为迟钝,而午夜至凌晨时分最为敏感,这与脑中的天然止痛剂脑啡呔等物质的浓度有关,故止痛药以夜晚临睡前使用效果最佳。

6.平喘药:氨茶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是临床上规定必须进行血液浓度监测的药物。早晨7点应用,效果最好,毒性最低。其它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效佳,因为凌晨0~2点,是哮喘病人对引起支气管痉挛的乙酰胆碱和组织胺反应最为敏感的时间。

7.抗过敏药:常有嗜睡疲倦等副作用,故应于临睡前半小时服用,而不应在白天工作时间服用。对此,驾驶员、高空作业等人员尤应注意,以免发生危险。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睡前副作用药理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艺术药理学
你是“拖拉王”吗
慢性自杀的12个表现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别被副作用吓倒
11个最佳生活习惯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
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