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营养师谈孕期的膳食营养

2014-07-05 13:06
科学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营养素叶酸摄入量

采访嘉宾

曹芸,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现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任主管营养师。从事临床营养工作20余年,在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健康人群及特殊人群的膳食营养指导、食物营养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业主攻方向包括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及孕产妇的膳食营养指导等,为《中国医学论坛报》、《糖尿病之友》、《生命时报》等多家报刊杂志撰写营养相关文章多篇。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科学生活》:孕期营养对于孕妈妈和腹中胎儿来说都非常重要,那么怀孕以后,身体有哪些变化呢?

曹医生: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营养,当一个受精卵孕育成3kg左右的新生儿时,准妈妈的生理状态及机体代谢同样发生着较大的适应性改变,以满足母体子宫、乳腺等生殖器官的再次发育及不同孕期胎儿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并为产后泌乳进行一定的营养储备。因此孕期营养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母亲和胎儿的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整个孕期,孕妇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根据胎儿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同,适量添加营养素补充剂。

《科学生活》:孕育生命是神圣而又辛苦的,所以准妈妈们在怀孕之前就应该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请您为准备怀孕的人群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曹医生:根据妊娠的生理过程及对营养需要量的不同,我们把整个孕期分为孕前期(孕前3~6月)、孕早期(孕1~3月)、孕中期(孕4~6月)和孕末期(孕7月~分娩)。孕前期的营养尤为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足够的营养储备都是成功妊娠的生理条件和物质基础。此期在平衡膳食、均衡营养的前提下,应特别注意对叶酸、碘、铁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首先谈谈叶酸。对于胎儿来说,充足的叶酸可有效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险;对于孕妇,可防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减少先兆子痫等发生率。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育龄妇女仍存在叶酸的缺乏状况,目前我国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为2.74‰。另一方面,胎儿神经管发育的关键期是在受精后2~4周,而当孕妇意识到怀孕,一般已是孕6周左右,错过了补充叶酸的最佳时间。有研究显示,服用叶酸4周后体内缺乏叶酸的状态方可明显改善,故育龄妇女至少应在怀孕前1个月,最好在孕前3个月就注意叶酸的补充。2000年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整个孕期叶酸摄入量为600μg/d(微克/天),由于食物来源的叶酸在体内消化吸收率远低于叶酸片剂,因此建议400μg/d来自叶酸制剂,200μg/d来自食物。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建议孕期每天补充叶酸制剂400μg。含叶酸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肾、黄绿色蔬菜、酵母、肉类、蛋、豆类、麦胚、谷类及水果,准备怀孕的人群应经常食用。

同时,在孕前期铁的补充也非常重要。我们知道铁主要参与血红蛋白合成,妊娠后体内血红蛋白增加20%,同时母体还需为胎儿出生后1~4月对铁的利用作储备,所以铁需要量增加,如若摄入量不足,极易造成孕妇生理性稀释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最终导致早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及孕期母体体重增长不足的可能,甚至影响新生儿智力的发育。

我国目前育龄妇女贫血的发生率为26.2%。2000年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孕前、孕早期铁的适宜摄入量为20mg/d(毫克/天),孕中、晚期分别为25 mg/d、35 mg/d。有专家认为,若膳食铁摄入达15mg/d,同时服用铁补充剂30mg/d,则可满足整个孕期及哺乳期母儿的需要。膳食中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蛋黄、黑木耳、菠菜等虽然铁含量也较为丰富,但利用率不高。另外,铁易在酸性环境中被吸收,故补铁的同时应摄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铁在体内可循环利用,大量摄入铁剂,会引起铁中毒,因此切忌不能有“多多益善”的想法。

再有就是进行碘的补充。因为碘是甲状腺素合成的主要原料,若摄入不足或缺乏,可能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尤其影响蛋白质合成,从而引起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为特征的克汀病的发生。不同孕期,因碘缺乏而引起的神经学损害不同,孕早期更为严重。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孕妇碘参考摄入量为200μg/d。碘主要来源于食用加碘盐及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建议孕妇除使用加碘盐外,每周进食1~2次海产品。

《科学生活》:在怀孕的早期,特别是怀孕3个月左右的时候,有些孕妈妈反应特别大,会经常恶心、呕吐,根本没有胃口,有的孕妈妈还吃什么吐什么。如果营养供应不上,势必会影响胎儿的发育,那么这个阶段,孕妈妈的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曹医生:在孕早期时胎儿生长发育速度相对缓慢,因此膳食营养与孕前期相似,但由于孕妇体内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极易使孕妇发生消化道功能的改变,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早孕反应的发生。故孕妇应选择清淡、易消化、适合各自口味的食物以增进食欲,同时要保证摄入充足的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谷类、薯类、水果等,防止脂肪大量分解产生的酮体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特别是大脑发育。

《科学生活》:在怀孕的中后期,是胎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但如今出生的宝宝们是个头越来越大,体重也越来越重,这给日后的生产以及宝宝今后的健康都埋下了隐患。那么这段时期该如何做到科学地摄入营养?

曹医生:在怀孕的中、末期,胎儿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应增加,首先要保证能量的摄入。能量来源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产能营养素。合理的能量摄取能满足母儿有足够的营养素储备及机体额外代谢消耗的需要,从而保证孕期母儿体重的合理增长。过多的能量摄入,对孕妇可导致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引起妊娠期血糖异常甚至妊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妊娠不良症状的发生;过多的能量摄入还可能会导致巨大儿、难产等发生。因此,2000年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孕妇在孕中后期能量摄入量应在非孕期能量需要基础上增加200kcal/d(千卡路里/天)。endprint

其次,还要保证蛋白质供应的充足。胎儿生长发育的加速,尤其是孕16周,胎儿大脑细胞开始发育,而大脑细胞的35%是由蛋白质构成,加之孕妇子宫、乳房、胎盘发育的需要,因此,蛋白质需要量增加。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孕期膳食蛋白质增加在孕早、中、晚期分别为5g/d、15g/d、20g/d,且蛋白质供给总量的1/3以上应来源于动物蛋白及豆类蛋白。

同时,脂肪的摄入也不可小觑。膳食脂肪中磷脂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胎儿脑及视网膜的发育起重要作用。孕20周开始,随着胎儿大脑细胞分裂的加速,磷脂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DHA、AA是脑磷脂合成的原料,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主要来自植物油、坚果及鱼、鱼油等海产品中。关于DHA的推荐值,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提出适宜摄入量为300mg/d。

《科学生活》:在怀孕的中晚期,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很多孕妈妈们都有过频繁腿抽筋的经历,即孕期缺钙现象很常见,那么孕妈妈该如何补充钙质呢?

曹医生: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使钙的吸收率比非孕时增加一倍,若低钙饮食则钙的吸收率更高,从而使产后母体骨密度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2000年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孕中期钙1000mg/d,孕晚期1200mg/d。2013年WHO建议孕20周后,钙推荐量1500~2000 mg/d,其中食物提供的钙1200mg/d,300~600 mg/d从钙补充剂获得。奶类及奶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其次是豆类、豆制品,芝麻、虾皮、海带等海产品也是钙的良好来源。过多钙的摄入可能导致孕妇便秘,也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科学生活》:随着媒体的宣传,母乳喂养的方式越来越深入人心。因而哺乳期妈妈的营养至关重要,请您给些这方面的建议。

曹医生:产后6个月内,宝宝的体重比刚出生时增加了一倍,而他营养的唯一来源就是母乳,因此,母乳的营养状况决定宝宝的生长。通常每分泌1000ml乳汁,需消耗母体能量900kcal,需额外增加含优质蛋白的食物15~17g/d。故2000年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乳母能量供给在正常成年女性基础上增加500kcal/d(其中100kcal来自蛋白质),蛋白质则增加20g/d。

最后总结一下,不同孕期胎儿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同,营养素的需要量会相应改变,但切记一定是在各孕期所需的均衡营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大部分营养素通过食物即能满足孕期需要,摄入不足或增加过多对母儿均会产生不良结果。因此,希望未来的母亲们应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合理饮食,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母儿的健康。endprint

猜你喜欢
营养素叶酸摄入量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因人而异合理补充营养素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北京地区居民镉摄入量评估
人一天到底该吃多少
用猕猴桃补叶酸?未必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