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妹
摘 要: 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訓工作,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现实需要,对于构建和谐秣陵,促进秣陵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必须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为核心,统筹兼顾,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培训 整合资源 拓宽渠道
一、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尽管许多农民身份已转变成市民,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小农经济、小生产者的意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公德意识、科技文化素质、创业意识等亟待提高。只有通过培训,真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新生活,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行为习惯有待养成。举止行为文明,生活方式科学,是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农民的要求。与城市主流居民相比,农民在生活习俗、行为方式、文明习惯等方面有明显差距,因此,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转变相对落后的思想和生活状态,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必须补上这一课。
(三)工作态度有待转变。随着秣陵街道大量征地拆迁,在拆迁过程中,一些失地农民因为未拆迁前,有房租收入,生活条件不错;拆迁过渡期,有拆迁补偿和各类补助,他们对工作往往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主要表现为“八不干”:苦的累的不干、脏的臭的不干、报酬少的不干、有危险的不干、有夜班的不干、有加班的不干、站着做的不干、没自由的不干,这与外地农民工“低报酬、肯吃苦”的优势形成了鲜明对比。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培训中给予积极引导,切实转变一些人的工作态度,确保他们安心就业。
二、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和谐秣陵、小康秣陵的要求。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标明确,内涵丰富,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社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开展教育培训,让失地农民适应新农村建设,掌握从事非农业就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技能,为个人成功实现就业转移打下基础。
(二)是实现农民非农化和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秣陵街道经济建设的腾飞,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已成为必然趋势。对失地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成人教育一要以人为本,促进农民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二要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富裕的现实需要。只有加强对失地农民技能的培训,提高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技能,才能使农民充分就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工收入的根本途径。社区教育既要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又要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的对策
(一)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社区教育要以转移就业、农民增收为最终目标,全面开展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形成初、中、高级职业技能教育相联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配套的教育培训体系。做到培训与提高文明素质相结合,与转变观念相结合,与实现就业相结合,与劳动力自身意愿相结合。
1.转变农民择业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农民群众自主择业、自我创业的思想观念,重点开展政策法规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民市场择业意识和持证上岗观念。
2.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一是大力开展订单和储备性培训。根据就业订单,结合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以“符合实际,具有实效,可以实用”为标准,采用“面对面、手把手”的方法,因需施教,因工授课。二是根据街道产业发展规划,结合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情况,确定就业岗位,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做到按需培训。三是选拔年轻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示范基地、培训机构实施定向培训,促进农村年轻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四是结合本地特点,创新培训项目。大力开发民俗旅游、观光采摘、生态林维护等方面的培训,以此促进新农村建设。五是鼓励农村劳动力根据个人意愿自主创业,实现转移就业。
(二)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如何成功有效地实现我国从传统型人口产业结构向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的转换,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社区教育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街道应整合农村各类教育资源,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积极与街道劳保所、企服中心、农服中心、文体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中小学及辖区企业等密切合作,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要积极开发社区教育课程,引导和教育社区居民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能、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树立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新意识。
2.拓宽学习渠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多元化教育形式,增加信息来源,为就业者“架桥铺路”。有计划地组织失土农民代表外出参观取经,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树立创造精神,使他们自觉投身到自愿就业的行列之中。
3.加强就业帮扶政策宣传。通过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开展走访失地农民,送就业政策、送职业指导、送培训信息、送就业岗位、送基本生活保障的“一走五送”上门服务活动,深入宣传政策,使失土农民知晓政策。
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土地征收征用不可避免,秣陵街道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大,问题也会越来越多,社区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关注失地农民问题,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为实现秣陵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熊权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探究.绿色科技,2010.08.
[2]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采取的对策.营口·开发区就业信息网,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