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耀东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实施良好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设成功体验使学生树立信心等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使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策略
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某些家长片面重视知识教育,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等。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除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是对学生实施良好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尤其把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在体育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健康发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群体日益扩大,某些社会问题逐步显现,反映到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如唯我独尊,自私,偏执,狂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只能适应顺境,受不得委屈和挫折;遇到困难茫然失措,情绪不稳定;缺乏意志力,害怕失败等心理问题,特别是高三学生,某些学生因难以承受巨大升学压力而患上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经过调查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惑,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我们做了如下归类:
1.学生方面。
“90后”学生绝大多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顺境多,逆境少,抗挫折能力较差,自负、自大、偏执,唯我独尊,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
2.家庭方面。
(1)家长不良教育方式的影响:过于溺爱,影响到孩子的自立能力和顽强意志;缺乏民主的棍棒教育,使学生长期受压抑、心灵封闭,造成心理障碍;唯分是问,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有的学生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2)家庭的不和睦或家长的不良行为,对有的学生的学习直接起到负面影响作用。
3.学校方面。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且长期得不到宣泄。
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形成原因,结合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意志品质等都与学生学习或活动时的情境与气氛密切相关。因此,体育教师要处理好体育项目的竞技性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既要发挥体育项目竞技性强的特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斗志,又要努力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和谐、温暖、交往、合作的教学情境,既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要避免创设过于激烈的、学生容易望而生畏和失败的情境。
另外,教师还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每节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可以让学生轮流领做徒手操和整理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成为课堂的主角和亮点,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封闭、自卑心理和紧张情绪,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通过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游戏不仅是中学体育教学中较好的教材,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游戏因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因此,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这些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表现。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学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这对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克服自私、自大、狂妄或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都有显著的作用。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体育学困生,创设成功体验,为学生扬起自信的帆。
竞技性强是体育活动的一大特点,也是其具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原因所在。学生的体育竞技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身体素质,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不能忽视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体育学困生。教师应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力争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尤其对体育学困生,教师应尽量安排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体育活动,避免他们因身体素质较差,完不成难度较大的任务而反复得到失败体验,自信心受到伤害,甚至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这样,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和快乐,这种积极的情绪会大幅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体育活动,并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久而久之,体育本身所蕴含的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较好地完成各种学习和发展任务,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旭.体育教学中对高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1(14).
[2]王霞.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J].教师,2009(06).
[3]林温苗.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1(02).
[4]郑益国.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2.
[5]赵彬.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