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靖华
摘 要: 本文对故事教学法的特点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了简要分析,阐明了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故事教学法 教学方法 教学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部分就是兴趣。各年龄段的学生都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同时蕴含一定的语言知识。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还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故事,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故事教学法有什么特点?故事教学法在教学中有哪些运用?又怎样实施“故事教学法”呢?本文对此进行介绍。
1.故事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1.1故事教学法的定义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故事教学法是把英语的字、词、句放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习,在听故事的同时听英语,在讲故事的同时学说英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調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1.2故事教学法的特点
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发展儿童的语言、丰富儿童的情感和想象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枯燥单调的,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产生兴趣时,会好奇地、有目的地听,听懂了就会有满足感,还会转述给别人听,从而很好地解决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故事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故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1故事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在词汇教学方面,呈现每个单元的新单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让新词汇在一个个美丽新奇的故事里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词汇,掌握词义。我看过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一上课,教师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时,教室里有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紧跟着,教师拿出了一张画着棕色猴子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说它便是故事的主人公——monkey,a brown monkey。出于对故事的好奇,学生很快就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教师继续讲故事:“The brown monkey is a fruit seller.Do you know what he sells?”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争着抢着要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一边肯定学生的回答:“Yes,he sells apples,bananas and watermelons.”一边拿出了苹果、香蕉和西瓜的图片贴在了黑板上,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yellow banana,green watermelon”。这样,学生学起red,green,yellow这三种颜色格外地轻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被故事吸引,记住了其中出现的七个事物,以及它们颜色的英语表达法,使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七个颜色单词具体清晰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故事教学法在会话教学中的运用
在会话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读和表演对话,则难以创设真实情境,学生也容易疲劳。如果让学生听故事,或者用相关的语言编故事,学生会乐此不疲,并踊跃投入到语言学习活动中。比如,要练习以下句型:“Whos that man? Hes my father.Whos that woman? Shes my mother.”我们可以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创编这样一个故事:Two tadpoles are looking for mummy and daddy.They see a duck.One tadpole asks:“Whos that man?”The other one says:“Hes our father.” So they ask:“Hello,are you our dad?” The duck says:“No,no,no.” Then,they see a tortoise.One asks:“Whos that woman?” The other one says:“Shes our mother.” So they ask:“Hello,are you our mummy?” But the tortoise says:“No,no,no.”如此重复,直到tadpoles找到爸爸和妈妈为止。学生在故事中不仅能习得语言,还能学会如何真实地运用这些语言。
2.3故事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可介绍语言点。随着故事的一次次重复,语言点也一次次地在有意义的上下文中得以再现,学生有意无意间就能掌握语法。这比单纯地讲解语法要有效得多。比如,编写对话的操练,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完成:让学生扮演他们所熟悉的动物故事中的角色,然后对该角色提问,并将问答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这就构成了一段有关该动物的对话。以此类推,提问几种不同的动物,就得到几则消息,将它们汇集起来,甚至可以办成一份《丛林新闻报》。学生通过提问,就能主动地获取更多信息,课堂气氛也能随之活跃起来。
3.故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3.1创设故事教学环境
故事教学与单词教学、对话教学、歌曲教学相比,对教学的准备要求更高些。故事教学需要精心创设环境、恰当使用教具,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3.2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整体式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应在“自然”、“真实”、“完整”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让学生感知整个语篇的“意义”。学生在感知语篇意义的过程中,形成外语语感。
3.3再次熟悉故事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印象,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教师可安排老师做学生说的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做排序活动,等等。
3.4复述故事
故事复述,是一种先听后说的活动,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记忆、思维和创新能力。
3.5角色扮演
表演故事为小学生使用英语提供了包含丰富意义的情景,赋予了语言以生命力。学生在对故事情节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以后,就可以进行角色表演了。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说英语。
3.6评价
这里的评价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评故事,故事总是给人以启迪。我们在学习一则英语故事时,通过故事不仅要达到学英语的目的,还要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评学生。当一组学生表演完以后,其好坏可由教师点评,也可让学生自评及学生互评得出。
4.运用故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故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选择那些逻辑清晰、内容有趣的故事。第二,教师要注意讲故事前的必要准备,如必要的图片、道具和音乐,甚至课桌椅的摆放也要注意,最好呈U形,让学生围坐成一两圈,或干脆围绕教师席地而坐。
5.结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故事教学法,可充分采用和整合视、听、说、写等各种学习手段,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由被动或消极接受转变成自发和主动参与,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故事教学法有利于充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能体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交际性等特点,还能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语言能力。故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