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积累写作材料

2014-07-05 21:05郭小平
俪人·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记叙文客人文章

郭小平

优秀的记叙文从写作材料方面来说应包括以下要素:叙事要完整,最好有波折;事情不仅有意思,更要有意义。叙事完整,才可以写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叙事有波折,才会曲折动人;事情有意思,才会让人爱读;事情有意义,才会耐读,给人回味的余韵。这些可视为积累记叙文写作材料的基本原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朱熹曾经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事情组合而成,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些“故事”发生,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更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要善于发现那些可以写进作文的材料,并有意识地将它们储存到自己的材料仓库中。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生活是写作的宝库,生活中有喜怒哀乐,文章只有写出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中学生的生活空间虽然比不上成年人那么丰富,但是也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如果能真实地把发生在自己“世界”的故事写出来,就可以吸引读者的好奇心,使他们在阅读中受到感染,领略到一个别样的“世界”:不同的家庭成员,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信息的不同思考……这些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往往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有了经历,有了积累,才会有灵感,才会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世界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它似一个“万花筒”,里面有政治风云,自然风光,美好的情感,痛苦的经历,执着的追求等等。我们从这“万花筒”中寻觅材料,对这些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求实质,进而用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心灵的呼唤。清人袁枚有首诗写道:“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一景、一物、一画面,如果用独特的目光去审视,就能读出全新的意境,就会有超常的发现,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我们首先应关注那些偶然发生的事件,将它们作为写作的素材积累起来。这些材料往往新颖鲜活,具有生活气息,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些经常发生、司空见惯的事情,只要我们能深入思考、写出新意,同样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对这类材料我们不能弃之不顾,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如有一篇作文写的是她家经常会出现一个奇怪的客人:邋遢、咳嗽,甚至吐浓痰,因此她很厌恶;但这位客人到来时,父母对他却是特别客气和尊重,总是让他上坐,对此她很不解。矛盾最终在她生日宴会上爆发:当日她请了几个同学在家庆祝生日,但那个奇怪的客人又来了,并且又坐在了上位,她觉得很是煞风景;偏偏那个客人一阵咳嗽之后又吐出一口黄痰,她忍无可忍地怒喝一声“滚”,可结果她却被妈妈打了一巴掌。她委屈得不行,伤心而气愤地哭个不停,奶奶揭开谜底: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她掉进了冰窟窿里,是那个客人救了她的命,而那个客人也从此落下了咳嗽的毛病。这篇作文的材料对她而言是熟识的常见的,但我们读后却觉得非常的新鲜,而且情节非常曲折。我们正应该多积累一些这种极具个性化的材料:自己很熟悉,寫起来得心应手;别人觉得很新鲜,读起来兴味盎然。

一般意义上说,阅读过程中发现的材料比较适合作为议论文中的论据,而不大适合写成记叙文,因为写成记叙文很容易流于复述或被认为抄袭。但有两种方法可以将我们阅读书本或观赏影视中获得的材料巧妙地成为记叙文的写作素材。

一个方法是转移嫁接(或叫“仿写”),即将阅读或观赏中获得的材料以另外的形式出现,从而避免抄袭的嫌疑。如有位同学曾读过一篇微型小说,大意是一群作家到某名山游历,其中有一位因心疼抬游客登山的轿夫而不忍心坐轿子,但轿夫对他说您同情我不坐我的轿子我就赚不到钱,我就无法养家。该同学采用转移嫁接的方法写成了一篇作文《坐车》:一群作家变成了一个作家,登山变成了到外地办事,坐轿子变成了坐三轮车,而且还增添了一个矛盾冲突——一个老头三轮车夫和一个妇女三轮车夫为争他这笔生意而发生争吵,而他却为无论是坐老头的三轮车还是坐妇女的三轮车都会感到心中不安,最终干脆就不坐车。读着这篇作文,我们感到的是文章取材于我们身边生活,情节丰富生动,主题思想明确,谁会说是“抄袭”呢?

由此看来,对阅读中曾经触动过自己心灵的而又适合所写话题的那些故事,只要经过一番精心的处理,完全可以用来作为自己文章的核心,构思出属于自己的佳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阅读文章时要深入领会文章的主旨,并大致判断一下文章适合那些话题,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其次,提炼原作情节的精髓,把握原作的华彩部分。这些地方正是我们要模仿、借鉴的地方。再次,设置新的环境,安排新的细节,尽量淡化原作的痕迹,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佳作。另外,除了借鉴原作的故事情节,我们还可借鉴原作的立意和思路,对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比如,学生们都希望老师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我们,“不以成绩论英雄”,然而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老师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应该怎样表达这个主题呢?

大家现在来看下面一组素材。某一期《读者》上有一篇题为“母亲不是圣人”的文章,写一位有点嫌贫爱富的母亲,在过生日的时候,对送礼物多的大女儿特别亲热,对带礼物少的小女儿则有些轻慢。小女儿因此感到困惑和委屈,以后母亲再过生日的时候就不愿意再去祝贺了。后来哥哥的一番话改变了她的看法:“平凡的母亲也会受到名利的影响……你希望妈对你和大姐一样的亲热,可那要不受名利影响的圣人才能做得到……我们的妈妈不是圣人,但她确实是个好母亲……”

读完这个故事,同学们再来表现一下老师的公平与不公平这个题材,会不会有新思路、新立意呢?不难想象,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会对老师的不公平进行抨击批判,在这种情况下,参考了这则素材写出来的表达对老师理解的作文肯定能够脱颖而出,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有了以上的认识,同学们就可以在作文中充分利用自己在从阅读中获得的丰富材料,在选择写作材料这个步骤上既节省了时间,又充分保证了写作材料的典范性、针对性、新颖性,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构思能力和表达能力,写出让阅卷老师赞赏的好文章来。

猜你喜欢
记叙文客人文章
小客人
记叙文阅读专练
做一个好客人
如何写好记叙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被蛇咬的客人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