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
【摘要】为了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电工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必要开展研究型课程教学。
【关键词】人才素质研究型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239-02
就业环境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当下技校电工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尤其是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其它教学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当前电工教学的思考
当前,在电工创新教育的实践上,存在着许多困惑或误区,有一些问题令人深思和反省。就笔者对多所学校所做的调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创新教育误以为非考试性教育,把创新教育仅局限于课外活动上,还有人认为多上实习课,减少理论课,改革考试评价方法等就是“创新教育”;二是课题教学多数是“创新教育的形式、传统教育的实质”,“教师讲,学生学”,学生的学习过程仍然是“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由于受课时计划、课时内容等因素的限制,课堂教学的任务首先是完成教学内容、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思维,教师的认识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内容局限在应试教育这个层面上,“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内容系列化,答案要点规范化”成了普遍推广的经验;三是中学阶段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旧的考试、分配制度使学生把升入大学作为唯一奋斗目标,使应试教育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随着高校的扩招、分配制度的改革,升学的压力虽然变小,但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录用不光看品牌,还要看创新动手能力。这就为技校的电工教学指出了新思路,着重提高学生创新动手能力。而中学阶段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大扼杀了电工教学的勃勃生机。日本学者认为:在一个变革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科学技能,而我们的技校,电工教学恰好能完成此任务,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比其他教学方法更为有效。
二、在课堂教学中开设研究型课程的探讨
课堂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拟定研究方案, 实施步骤,在课堂时间内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探讨、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活动现象,探索活动规律,是以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在于立体参与下的研究性,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就一个课题在两个班做了教学对比实验,下面是两个课题分别用传统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和研究课程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的流程图。
传统教学模式
课题: 练习使用多用表
教师:(课时1)→伏特表,安培表使用
↓
→示数用多用表的结构功能
↓
→用多用表测电流、电压和电阻
↓
→总结使用规则
↓
学生: →练习使用多用表
图1
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其结果有明显差异:从课堂中学生的反应看,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学生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是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从课后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用传统方法教学的那个班反应平静,课后忙于消化教师给予的模式知识,几乎提不出问题,而用研究型方法教学的另一个班学生,课后思维活跃,不仅能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还能对由此辐射的知识点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研究。例如有的学生探索了电子调光灯的原理与结构、多用表结构原理等问题,学生的研究已超出了课本的教学范围。研究型课程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群体的互补性,使学生在相互研讨、争论的环境中,批判性地思考与接受,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研究方法,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它长期效应远高于学时的主观效应,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 (课时2)练习使用多用表
学生 观察 →第一步,先由教师做技能演示示范,示范的内容要求从学生过去已掌握的技能下手,逐步过渡到要讲授的新知识。第二步:明确要求学生重点观察有哪些环节、哪些操作方法和哪个步骤,并要求学生及时提出问题,使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第三步:教师可以通過创设学习情景,设置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想了解,想思考的学习状态。
↓
师生重点观察 →投影放大多用表头,深入观察表头结构,重点是档位,读数,调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点带面,传授如何提高学习方法和技巧,明确告诉学生该项的各实际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
学生实验研究→练习使用多用表测电压、电流、电阻、探索正确的使用方法。
↓
师生交流总结→重点总结测电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技能比赛→给出不同阻值的电阻,让学生测量看哪一组的准确。习题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习题情况,让学生谈论习题中得与失,对共性问题与重点环节着重进行讲评,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学生再次给予个别指导,以防止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在总结反馈阶段,教师应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尽量使学生参与总结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
教师布置课外调试→多用表的使用让学生在实习现场通过操作使用,调试来了解其结构功能与作用,提高实践能力。
图2
三、开设研究型课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用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问题是教学的主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应围绕着问题开展。课题的选择和设置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准备,反复斟酌,精心选题和恰当地设置课题所辖的问题,为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所选课题应源于教材,不脱离学生的知识水平,抓住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关键来设置问题,具有可研究性;其次,所选问题应具有实用性,把电工知识与生活应用相结合,使研究的过程能延伸到课外;同时,选题还应该具有趣味性,设置问题应生动直观,富于启发,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
2.关注研究的过程而非结果。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创造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技校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创造能力。学生研究的课题,或许不是电工知识的主干,或许已有定论,或许既有技术应用又涉及社会问题,一时难有定论等等,我们不能期望技校生作出惊天动地的创造发明,也不必去追求研究的结果或结果的正确性,我们应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把握好研究型课程的设置和设置时机。研究型课程准备工作量大,涉及的知识量多,占用时间比较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另外,学生的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也要多种课堂模式来进行。因此,要根据客观实际,适时、合理的设置研究型课程。
参考文献:
[1]《电工与电子基础》 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 主编唐益龄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年4月
[2]《电工工艺学》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四版)主编唐德杲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年4月
[3]《电工学》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第五版) 主编:邵展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