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勤
【摘要】高中的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绘画的潜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表现潜力知识基础表现技能积极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205-01
高中的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绘画的潜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多数高中生美术学习的现状表现为美术技能水平偏低,美术表现能力与初中生、小学生相比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三方面:(1)不敢表现,对自己的美术能力缺乏自信;(2)没时间、没兴趣表现,“男生爱运动、女生爱歌唱、剩下的爱学习”,对“没用”的美术学科少有问津;(3)没法表现,缺乏实践的美术材料,缺少辅助资源。这样的现象在初中生和小学生中当然也存在,但在高中生中却尤为突出。那么高中生的美术表现力,在高中短短的教学时间里是否还有潜力可以挖掘呢?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把握好学生美术技能学习的度,将美术技能和美术表现潜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呢?
一、激活高中生的美术表现潜力
教师首先应该坚信,高中学生是具有美术表现和创造的潜在能力的,由此,我们的教学应围绕激活高中生的美术表现潜力来设计。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一种合理、便捷、有效的方法来唤起学生学习美术生命力。 我在教《绘画》第四课素描时,收集并展示了许多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光影的魅力,素描中光影与调子的神奇效果。激发学生试图用画笔表现这些神奇的自然现象,或是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朦胧感觉。
二、夯实学生的绘画知识基础
绘画基础知识包括形体结构知识、透视知识、构图知识、明暗知识和色彩知识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并转化为学生的绘画技能,才能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创造能力。我是如何夯实学生的绘画创作基础的?
课堂上多练习,多临摹。课堂教学是我们现在的主要授课形式,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因此,我必须抓好这一环节,把学生的绘画技能、技巧训练尽量放在课堂上,注意:多练,多临摹。
多练。绘画基本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所占时间偏长,比较枯燥,后来我采用边讲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美术课的练习多种多样,有变式练习、发散练习、单项练习等。我根据所学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练习。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透视时就选择了变式练习法,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透视规律后,让学生练习画实物,先把实物竖着放,再把实物横着放,然后再把实物斜着放。这样通过不同方向的练习,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透视变化规律,并准确地将其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目的。
多临摹。可以这么说,创作来于临摹,只有在大量临摹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从容自如地进行创作。课堂上我不仅让学生临摹一些好的成功的作品,还要他们临摹一些差的作品,让学生找出该作品的缺点,用自己的修改的方案完成習作。在临摹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对学生的画不能要求过高,防止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讲评时,多选些学生优秀的作品来讲评,这样既可给学生本人鼓励,也可使其他学生意识到绘画的创造能力并不难,从而树立信心。及时正确地指导练习,让他们在练习中,在老师的正确评价下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在进步中巩固与培养创造能力。
三、授之以美术表现的技能
激活了高中生的美术表现潜力,夯实了学生绘画知识的基础之后,在学生产生美术表现的自我需求之际,授之以美术表现的技能,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教材特点。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
1.发散法。由于学生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往往呈现出“自我中心”的倾向,所以在看问题时只能看到片面、局部而不能把握整体。根据这一特点,我指导学生利用发散法来进行创作,就是先确定画面的主体物,这个主体物学生往往画得比较大,然后根据生活内容或者想象,添加人和物,发散开去,就可以成为一幅内容充实的佳作。例如:我在教速写创作《画室一角》时,就指导学生先确定画室人物的主要形象,然后再添加一些画画的工具和背景。有的学生在主体旁添加不同形象的画画伙伴;有的全神贯注地观察写生对象;有的还增添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的情景等等。组成一幅幅主题鲜明、构图合理、内容充实的佳作。运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等。
2.模仿借用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很多艺术作品都是受前人经验的启发或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指导学生模仿前人画的色彩、构图,也是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使之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图画。我在教《绘画》的第五课色彩时,把大量的创作实践与不断地对国内外优秀作品的模仿、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绘画创造力。如莫奈尔、梵高的作品均为印象派画家对色彩的表现,构图、造型对色调的把握都十分成功的,是我们学习色彩的优秀范例。通过模仿,加深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吸收得更快,更好。依照本人学画和教学的体会来看,模仿和写生的有机对话是使学生迅速达到一个相对高水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轻松地作画,尽量抒发自己的感情,不要过多考虑画的好坏成败,对于表现内容贫乏、单调,则千方百计启发他们想象,调动他们的记忆,搜集素材,进一步丰富画面,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创作方法有许多,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去指导。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地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及时指导学生的创作方法,使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满足学生表现欲
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种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所以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去,满足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使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美术欣赏的知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在很多高中都存在寄宿制度,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自己身处的环境进行思考,对周围的人和物多进行观察,积累人和物的形象。在此基础,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思考当中绘画的意义。最后,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索,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比如,我在教学《校园风景写生》课时,让学生写生练习,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深入的观察,通过观察使学生头脑中对树、屋有了丰富的形象,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准确地画出小鸟、人等不同动态,还添加了不同形象的树木、屋、球场等环境,使画面生动自然,色彩丰富。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贴切,学生有话可说,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