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熠航
【摘要】在新时期新环境的作用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出现多元化、信息化等特点,基于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机制已刻不容缓。改进和创新高校学生工作使其能够适应新时期高校工作的新要求是学生工作的又一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思想动态人文关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64-01
一、掌握预测高校学生思想动态
高校学生思想是其社会关系、外部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反映。新时期下学生思想动态的易变性、多元化、社会化都给掌握和预测高校学生思想动态增强了难度、增大了挑战。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做好上述工作是全面的管理、服务学生的先决条件。
掌握高校学生思想动态首要的就是需要广大学生工作者多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反馈,可以使用观察调查法、问卷法等方式掌握学生心理特征。青年学生作为现实的人,作为其社会关系的综合,生活在一定的集体环境中,其思想状态是受外部所有条件影响的,不可能完全将自己封闭起来。学生工作者通过收集其在集体生活中的各類信息,对其进行加工,根据其过去和现在的表现,科学的掌握甚至预测其思想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与班级内成员的相处情况,通过分析其他因素,避免在学生工作中出现“瞎子摸鱼、盲人摸象”等错误[1];调查或观察学生在各场合(教室、食堂、宿舍)的表现,掌握学生思想形成的规律,包括其理想信念、人性观、恋爱观、价值观等,为学生工作创新提供可靠基础。当前,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都使学生思想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出现较大改变,甚至走极端;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而忽视学校老师给予的意见和教诲。在学生工作中应特别关注此类问题,应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法使学生从单一的盲从社会信息转变为有理解力、判断力,能够对社会信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优秀大学生。增强学生上网时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他们抵御外部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这一切工作都建立在正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之上。
二、创新改进学生工作内容、方法
在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改进、完善学生工作内容和方法是摆在学生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道难题,这个问题的解决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但无论外部条件发生如何天翻地覆的改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直是从古至今不变的真理,学生工作者应首先从树立学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产生的错误思想。在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服务学生的基础上教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教会他们更多关注社会中的正能量,用和谐的态度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让每个学生都应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二)构建大学校园里的精神家园
大学生的思想更多的被大学校园的整体精神环境所影响,大学精神更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正如每个学校都自己特有的校训一样,每所校园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环境,这种精神是无形的,但却在无时无刻影响着、培育着校园里的每个人;它有着凝聚校园文化的作用,在学生工作中应注重这种精神的作用,更好的利用和发挥。
三、加强学生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一)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
加强学生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应把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入手点,更主动的关心学生发展,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对他的尊重和关心,重视大学生的个人和各种需求。对学生多几分理解、少一点责备、多几分宽容,最大限度的促使学生思想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提高大学是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感情这些精神诉求,引导学生朝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方向发展。
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体系,创造倾诉沟通的平台,对个别心理易走极端的学生更应加强人文方面的关怀,同时应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等其他大学生心理工作平台,避免学生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心理障碍。通过双方精神上、心灵上的交流,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识,从而更好促使双方在思想和认知方面能够得到转化。
(二)重视个性化的教育
个性化的教育前提是应承认和尊重各种学生彼此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文化差异等各种各样的差异,使学生更加充分了解自己,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关爱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决定应当做什么,怎么样去做,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学生中个性化在学生成长生活中的积极向上的作用。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常都是以最先预定好的形式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塑造学生,在这个群体中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使用规范模式去要求每个鲜活的充满独特个性特质并且变化万千的具体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不但属于学生个体本身之间的东西越来越少,根本没有所谓的个性可言,也会使学生个体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阻碍到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2]。在这万千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是特有的个体,因此,辅导员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在一味强调社会适应性,更应是根据高校大学生的自身的个体差异,注重个体所需的多样性。然而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充分重视大学生个体心理上、思想上的差异和特殊性,因材施教,从而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如今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更应当注重从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实际情况出发,更应当针对学生不同的思想意识动态,采用多样的,更加能够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方式、方法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袁宜芝主编《思想道德修养》2003年8月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67页—164页
[2]刘玉殿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2002年版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