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
【摘要】传统城市规划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技术上过于狭窄与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再加上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也对城市规划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通过以下三点可以有效创新城市规划教育中人才培养观念:培养复合型人才、强调跨学科教育,以能力锻炼为主要培养目标,建立开放式教育体系与综合评估机制。
【关键词】城市规划教育人才培养观念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21-01
当今社会,城市规划专业不仅仅局限在对物质环境的构造和对工程技术的层次要求上,在城市规划发展方面更多地是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的社会经济问题。在高校的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观念中,人才培养观念是最关键和重要的一环。城市规划人才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需求与学校声誉,如何进行城市规划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观念改革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以下三点措施:培养复合型人才,强调跨学科教育;以能力锻炼为主要培养目标;建立开放式教育体系与综合评估机制。只有通过这三点措施,才能克服传统城市规划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局限性。
一、传统城市规划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局限性
(一)技术上过于狭窄
传统的城市规划教育注重精和专,侧重于知识的单纯传授,专业与专业之间往往不注重整合与重组。教师只是对于本专业的知识讲授完了了事,对于其他相近专业的知识一字不提,导致学生在技术上往往很精,但是范围过于狭窄,只是专研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长久下来就会造成思想观念狭隘,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城市规划的现实问题中就会陷入瓶颈。比如城市规划专业的同学只是接触城市规划知识,对于建筑方面的知识一点也不了解。
(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自从素质教育以来,我国的素质教育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工程教育专业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以应试教育的成绩为最终评定目标,以知识的掌握为最终人才标准。综合素质包括的不仅是文化素质、科学工程素质,最重要的还需要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样的观念显然还没有进入广大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内心。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仍然很低。
二、城市规划教育中人才培养观念改革措施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强调跨学科教育
针对传统城市规划教育模式的弊端,笔者首先提出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强调跨学科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推行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知识的学习只是教育的其中一方面,而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够适应学生毕业之后的各种挑战,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质,使学生完整地得到各项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要求城市规划教育要注重对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对于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知识要融会贯通,不能只单单了解一个专业的知识,而是要巩固拓宽基础,重新建立知识体系,编写相关教材,使技术狭窄的弊端得到彻底地解决;强调跨学科教育,就是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人文、政治、经济、法律等等非智力因素、非技术、非专业的相关知识。如今城市规划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不懂得管理与经济方面的知识,不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和法律常识,造成了一些本不该发生的悲剧事件,这都是没有受到良好教育下引发的恶果。
(二)以能力锻炼为主要培养目标
城市规划教育中的能力主要是指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而这两项能力是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所不可能产生的。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主体、生活经验、体验过程和合作探究,就是要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创新思维能力的改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测验反馈、第二课堂、课程设置等等模式来进行,所以这些模式要始终贯彻一条主线,就是以能力锻炼为主要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形成教学方式的一体化,使工程设计者能够保持思维活跃的状态,才容易设计出个性新颖的作品。工程实践能力是另一种学生需要锻炼的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时,对于科技的应用能力。这一项能力不是通过单纯的书本学习和应试教育的考核制度就可以锻炼出来的,而是要靠不断的思考与实践才能练就的。所以对于能力的锻炼是城市规划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三)建立开放式教育体系与综合评估机制
在这三项改革措施中,前两项措施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体系和机制,这就形成了第三点,即要建立开放式教育体系和综合评估机制。开放式教育体系就是要着眼于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未来,在学习阶段要考虑终身学习的教育计划,看重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复合型人才,强调跨学科教育,为学生们负责,体现在课堂模式、课后评估、考试模式、教学方法上,成体系地改革,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现实境况,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部改变;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瓶颈,不要以成绩为评判学生的一切标准,在题目的设置上要侧重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多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少一些客观题,对于人文、体育、音乐、美术等素质学科也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制度,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
通过以上三项改革措施,会提高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解决传统城市规划教育中人才培养方面技術上过于狭窄、素质偏低的弊端,使学生更加具备自学能力和兴趣,使人才培养观念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符合当今社会的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新海.人才培养观念更新与城市规划教育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1999(2).
[2]郭彦弘,程介明,陈金永.城市规划教育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研究,1984(2).
[3]孙施文.关于城市规划教育改革与思索[J].城市规划汇刊,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