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雪,张晓旭
压力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压力,通常指的是心理压力。所谓心理压力,通常是指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提高个人生活的质量,学习、工作的效率,但过度的心理压力则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过强且长期的压力会使人储备的能量消耗殆尽而产生衰竭,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甚至使人死亡[1]。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压力是现代人不可避免的困扰,对一般人而言,心理压力所激起的个人情绪几乎都是负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往往也需要借助压力来激起斗志和激发内在潜能。因此,心理压力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心理压力的来源十分广泛,Carrett等人将压力源分为灾难性事件、生活变化或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心理压力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恶化相关[2]。何莹以《大学生压力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为调查工具对大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是学习压力和就业前景压力;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生活等日常琐事是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突发性重大事件并非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压力和心理健康影响显著[3]。刘芳芳等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和肖计划修订的《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福州大学城3所高校5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压力源主要为就业压力、考研压力、学习压力、自我压力和家庭压力。[1]蔡喆,莫雷对大学生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对大学生来说,心理压力的程度是不同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有八种共性的心理压力,并排序为:1.学校及学业压力;2.就业压力;3.人际或社会交往压力;4.经济压力;5.恋爱或情感压力;6.家庭压力;7.身体和健康压力;8.独立生活或自理能力压力[4]。
综上,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来自: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恋爱压力、就业前景压力、家庭压力。
近年来我国研一学生招生人数也是逐年增加,尤其是2009年国家为了缓和就业压力等原因研一学生招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作为精英教育的研一学生教育地位也在发生着改变。有关压力的研究很多,但针对研一学生压力的研究却很少,特别是相应的调查报告更少。陈江波用自编问卷调查来自重庆市3所高校的210名硕士研一学生,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研一学生压力由8个因子构成,即专业发展、论文要求、担忧未来、经济和相貌、人际孤单、环境和心境糟糕、身体健康、学习任务等[5]。总的说来,研一学生心理压力可以概括为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身体健康压力等几个主要方面,研一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总体来说还是几乎一致的。如今,随着形势的改变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及研一学生的压力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较一下今时今日的情况与先前研究是否又出现新的变化。为排解大学生及研一学生压力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讨大学生和研一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寻找当前阶段高校中学生的群体心理压力特征,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基础。
本研究采取整体分层随机取样,在某大学选取300名被试,收回有效问卷261份,有效率87%,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研一学生56人,占21.1%,本科学生205人,占78.9% ,具体为大一问卷66份,占32.2%;大二问卷59份,占28.8%;大三问卷31份,占15.1%;大四问卷49份,占 23.9%;从性别来看,男性 110 名,占42.1%;女性151名,占57.9%。从专业来分,理科学生占43.7%,文科学生占31.4% ,工科学生占23.4%;从来源地来看,来自于城市的学生占42.9%,,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占57.1%。
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采用浙江师范大学徐长江教授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该问卷是国内比较新的专门用于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和压力感的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a系数均大于0.70,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也在0.86至0.91之间),由两部分组成[6]。第一部分为压力来源问卷,由46个条目组成,包括四个维度的内容:(1)学习压力;(2)社交压力;(3)生活压力;(4)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第二部分是总体压力感问卷,包含一个条目,要求被试回答:“总之,您认为在大学的生活与学习中的心理压力有多大?”以测量大学生的总体压力感状况。以上各项目均采用5点计分方式,即“没有压力”记1分,“有点压力”记2分,“有些压力”记3分,“压力很大”记4分,“压力极大”记5分,被试在问卷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越大。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各维度包含条目及测量内容见表1。
表1 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各维度包含条目及测量内容
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得出不同群体在各个量表下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压力量表测量结果的描述统计
对261名本科生和研一学生进行性别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在学业、生活、发展及择业和整体压力量表中性别差异不显著,而在社交压力方面存在性别差异(t(259)=3.95,p<0.005),而且男生在社交方面面临的压力显著高于女生。
在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中,总体压力量表和各个维度的压力在不同年级中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而且无论是总量表得分还是分量表得分,都是本科生高于研一学生,得出比较一致的趋势,这意味着,从整体上看,在过去的一年里本科学生所承受的总的心理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发展压力和社交压力都显著大于研一学生。大学本科阶段4个年级和研一学生之间的具体比较如下:
1.学业压力
在学习压力分量表上,进行差异检验发现,学习压力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4,256)=9.70,p<0.001)。进一步检验发现,本科各年级与研一学生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经过LSD事后检验,大三和大四压力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它各年级之间得分无显著差异。其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大四、大一、大二、大三和研一学生。
2.生活压力
在生活压力分量表上,进行差异检验发现,生活压力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4,256)=9.73,p<0.001)。进一步检验发现,大一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和研一学生;四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和研一学生;研一学生压力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和大四。生活压力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和研一学生。
3.社交压力
在社交压力分量表上,进行差异检验发现,社交压力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4,256)=15.71,p<0.001)。进一步检验发现,大一和大四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和研一学生,研一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本科各年级。社交压力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是: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和研一学生。
4.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
在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分量表上,进行差异检验发现,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4,256)=7.95,p<0.001)。进一步检验发现,研一学生显著低于本科各年级;大四显著高于大二和研一学生;大一在测验中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大二和研一学生。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得分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是:大四、大一、大三、大二和研一学生。
5.总体压力感
对总体压力进行差异分析发现,总压力量表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4,256)=12.20,p<0.001)。进一步检验发现,大一年级和大四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和研一学生;研一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本科各年级。总体压力得分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是: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和研一学生。
从各专业的量表得分的方差分析情况来看,学业压力存在专业差异(F(3,257)=4.46,p<0.005),说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业压力的感受上存在差异。而在生活、社交、发展及择业和整体情况的压力得分在各专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学业压力上,文科和工科、理科和工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可理科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工科专业的学业压力显著高于文科和理科的。
城乡差异在各量表之间都不存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某大学的男生和女生在学业压力、生活压力、自我发展及择业压力和整体压力上,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社交压力方面,男生所感受到的压力显著大于女生。这可能是师范类院校的特殊情况,我们推测,在师范类院校,女生和男生的比例严重失调,女生人数远远多于男生,造成男生的交际面变窄。由此造成男生在社交方面的压力。另外,应该和男女生的人格特点有关,一般认为,女生和男生相比更擅长社交活动。
从整体上看,本科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显著大于研一学生。这一点和梁宝勇等人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是一致的。[7]这可能同他们的学习、生活经验及阅历等有关。研一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历练,已经比较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再加上生活经验较丰富,就业压力也比本科生小一些,所以感受较本科生小的心理压力是可以理解的。
在大学本科阶段,社交压力和生活压力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大一最大,大四次之,大二年级再次之,大三最小。这一点与梁宝勇等人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是不一致的,梁宝勇等的研究认为大二的生活和学习压力最大这与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7]一般情况下,大一刚进入大学必然存在社交和生活上的压力。而大四同学面临毕业找工作,即将新的开始也会面临新的社交压力和生活压力。在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上,大四面临的压力最大,大一次之,大三再次之,大二最小,这和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大四处于决择期,大一处于迷茫期,就会面临更大的自我发展的压力。
从大学生心理保健的角度看,关于各个年级间不同领域心理压力差异的信息可以为适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思路。例如,本研究发现,大一的生活压力和社交压力最大,大四的自我发展和择业压力最大。据此学校心理卫生工作者可以在大一开设有关生活和社会交往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在大四开设人生规划方面的讲座,以便将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恰当应对这些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专业差异仅仅见于学业压力领域,从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感受到的学业压力来看,工科专业的学业压力显著大于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这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相对于理科和文科的学生来说,工科学生的课程难度更大,而且需要较多的实验设计也增加了课程难度。
从来源地看,本研究没有发现城乡之间大学生的差异。这可能有地域原因。或者样本的原因。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从整体上看,大一和大四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因此他们应当成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向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心理保健知识(特别是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和必要的社会支持,以便将心理压力或应激控制在适当的水平,预防或减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本研究对某大学不同年级261名本科生和研一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研究发现:
(1)男生在社交方面所感受到的压力显著高于女生。在学业、生活、自我发展及择业压力方面性别差异不显著。
(2)本科学生所承受的总的心理压力以及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发展压力和社交压力都显著大于研一学生。本科大一和大四在总的压力、学业压力、社交压力、自我发展及择业压力方面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和研一学生。
(3)各专业的学生所感受到的总的心理压力没有显著差异。但工科专业学生所感受的学业压力显著大于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
(4)在总体压力和学业、生活、社交和自我发展及择业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1] 刘芳芳,白丽英.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压力源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8):857-859.
[2] GARRETTV,BRANTLEY P,JONES G,et al.The relation between daily stress and Crohn s'Disease[J].Jbehav Med,1991,(14):187-196.
[3] 何 莹.大学生压力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3):60-64.
[4] 蔡 喆,莫 雷.大学生压力应对状况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9,(4):104-106.
[5] 陈江波,吴明君.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因子探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3):350-352.
[6] 张 林,车文博,黎 兵.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度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4):47-51.
[7] 梁宝勇,郝志红.大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