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屬性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我国新会计准则再次引入公允价值之后,引起了会计界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对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特别是以经济学为视角作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十分必要。如何将公允价值理论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有效地指导实践,是公允价值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适用分析
一、问题提出
亚洲开发银行(ADB)2010年3月发布研究报告声称,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世界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造成的损失总计超过50万亿美元。这场金融危机损失惨重,不仅撼动了华尔街金融巨头的生存根基,也在会计界与金融界掀起了一场新的公允价值会计优劣和存废的激烈论战。我国公允价值理论研究深入不下去、得不出明确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在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存在问题。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身属于会计学问题,但是它的应用基础和影响因素却是多方面的。因此,只从会计学的角度来探讨公允价值,不仅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而且会更加迷茫。因此,对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特别是以经济学为视角作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十分必要。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
公允价值的最大特点在于公允性,它是熟悉情况的双方在自愿的公平交易中形成的。熟悉情况,说明不存在信息的不对称;自愿,表明不带有强制性;公平交易,表明交易是在企业持续经营中进行的,排除了在企业清算时或者其他不利条件下进行的情况。即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因此,公允价值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判断。如果认为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作为计量属性比较公允,则公允价值就是历史成本;如果认为采用重置成本能够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则公允价值就是重置成本。因此,公允价值并不是一种确切的计量模式,而是人们对资产真实价值的一种近似估计。
三、对我国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的评价
1.国际间制度趋同的内在要求:我国必须引入公允价值。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最大差别点,突出表现在中国的会计准则未能引入公允价值。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比较可靠和应用广泛的计量属性。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看,还不十分具备应用公允价值的条件。为了缩小制度差别,缩近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制度趋同,我国必须在会计准则中引进公允价值。制度趋同的实质是成本、收益的权衡以及制度效率最大化的体现。因此,从制度趋同的内在要求出发,我们可以很明确、很肯定地作出结论:我国务必引入公允价值。这不仅仅可消除“我国是否应该引入公允价值”无端的争论,也为我国会计界引进公允价值找到理论根据。
2.经济学解释:公允价值在我国不宜大范围应用。
(1)依照制度设计理论的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不适合大范围的应用。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形成有两种途径:人为设计与自发演进。这两条途径中,新制度经济学家更强调前者。我国新发布的会计准则又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可以说这种人为设计是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决定的。但是,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考虑到国际间制度趋同,这种制度的“人为设计”要比“自发演进”更为直接与快速;但同时,这种制度的人为设计也可能会给制度执行和运转带来麻烦及困惑。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在取得和确认上具有主观性的特点,所以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由于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模糊性、使用的随机性、约束的无序性,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制度设计本身又具有不完善性。
(2)依照交易费用理论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不适合大范围的应用。交易费用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交易成本的总和。制度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人格假设或人类行为假设即“经济人”假设。“经济人”是指被抽象为利己主义、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如果“交易费用”小于“交易收益”甚至相差甚远,“经济人”便会毫不犹豫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公允价值能够导致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如果“经济人”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获益的交易成本非常低,则“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在所难免。
(3)依照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不适合大范围应用。纳尔逊和温特认为,若一种行为能成功地应付反复出现的某种环境,就可能被人类理性地固定下来演变成习惯。我国从国外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构成正式制度内容。但是,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由于公允价值“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对其确认和计量只能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估计。然而对于“虚无缥缈”的会计事项作出职业判断,我国会计人员不仅没有这样的经验,更没有这样的习惯。加之我国会计人员受职业水平所限,因此,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作为历史成本的补充。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正式制度只有通过了社会的认可,即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即使国外的正式制度再好,若远离了土生土长的非正式制度,也很难发挥作用。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允价值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越加的成熟。如何将公允价值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并有效指导实践,如何制订出一套适合于中国国情并且行之有效的具体会计准则,属于公允价值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范畴。令人欣喜的是,我国的会计学者在这方面不断地努力,几年来,经过理论界人士的激烈讨论,公允价值得到了会计理论界的普遍重视,实务界也在积极探讨应该如何有效地运用公允价值。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通过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界人士的不断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将日趋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必能得到普遍的推广。相信将来,公允价值一定能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吕雪蓉.基于周期影响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审视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25
[2]赵慧.公允价值服务于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N].中国会计报,2011-11-25
[3]张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16
[4]Ramanna, K., The implications of unverifiable fair-value accounting: Evidence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oodwill accoun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
[5]Poundstone, William The Myth of Fair Value[M]SIMON & SCHUSTER 2011.01
作者简介:王佳琪(1990-),女,山西大同人,研究生在读,会计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