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伴随着知了声,暑假马上就要来了。对于老师们来说,放假前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是给学生反馈期末考试成绩。如何从成绩出发,分析数字背后的含义,从而为下阶段教师教学计划、学生学习规划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期的“热点·观点”我们围绕如何做好期末评价展开。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唐锦兰老师认为,在如何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反馈方面,要把握好反馈类型、反馈时间、反馈量和反馈方式。在首都师范大学赵秦岭老师对终结性评价的理论讲解之后,我们还展示了 “学习档案”这种形成性评价模式在苏州外国语学校的本土化创新使用。
全球知名的语言教学专家、《新概念英语》作者L. G. 亚历山大先生的夫人朱莉娅·亚历山大(Julia Alexander)则向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英语学习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一项各种官能配合的系统性工作,无论是传统的课本设计还是新媒体教学都应当考虑这种系统性。
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培养出融贯中西、文理并蓄的国际化人才?南京外国语学校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他们通过多种措施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合接轨,并构建了独特的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插上了飞向世界的翅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丽燕老师参与了一系列国家和地方的课改工作,也经历了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思考者到引领者等不同角色的成长过程。在本期“名师·明师”栏目中,黄丽燕老师分享了她的感悟。
近期,山东省英语教研室在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也涌现出一些较为典型的做法。本期特开设专题,请高洪德老师、張涛老师和张莉老师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实践。
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夏谷鸣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美国著名英语阅读教学专家尼尔·安德森提出的“ACTIVE”阅读策略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希望能对老师们开展积极的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启发,更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这种积极的探索中。
本期“教学前沿”中,北京中古友谊小学的王红老师分享了她大胆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和心得。这种创新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自主阅读能力都很有价值。
暑假是老师们辛勤工作之后迎来的难得假期。在阅读本刊之余,让我们给身体放个假,给心灵放个假,与疯长的绿树、满眼的鲜花和池塘里不知疲倦的小鱼一起,尽情享受这个夏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