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专业建设与实践探索

2014-07-04 16:11于鸿彬
中外企业文化 2014年8期
关键词:三全基地素质

【文章摘要】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指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之间联系的组织化、有序化将产生新的动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成本之和小于部分之和”。专业系统由多个要素构成,包括建设规划、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考核体系、管理制度等,各要素、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综合发挥作用。在开办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时,就注重从系统的角度开展专业建设,要通过专业建设去创新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模式。

【关键词】

三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实践

1 构建“三全”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系统论研究”子课题——《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系统化建设》及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商贸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系统论研究》研究;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三全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全过程贯穿校企合作、全方位实施工作任务导向、全面普及工学交替,并进行试点,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2 设计“三系统融合”课程项目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中,我们以物流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制定专业标准,建立了专业评估与管理标准、课程标准、基地建设标准、教师标准、毕业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

构建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服务专业教学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程体系;形成学生良好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职业基本素质、创业意识等德育体系;设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职业拓展体系。实现理念上由教程向学程转变;价值取向上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素质、能力本位转变;方式上由“教师、课堂、书本”老三中心向“学习者、职场环境、教育资源系统”新三中心转变。

(1)通过“三步法”分析职业素质的四个方面,得出每一种素质对应的内涵、课程和实践项目,构成职业素质项目体系;(2)通过“七步法”构建专业项目教学模块。以活动项目为主线,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向导,以岗位任务、工作流程为核心,按照职业能力目标化、工作任务课程化、课程开发多元化的思路,设置8个方向、47个教学项目,通过项目活动创新教学内容,建设优质课程资源系统;(3)体系设计时,以文化基础学习服务专业、贴近生活、提升能力为原则,突出基础,达到实用、够用。教学方法上深入淺出,联系生活、专业实际,挖掘职业化内容,提升学生基本文化素养,专注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德育以公民教育、提升学生素养为核心,采取“人人、时时、事事、处处”德育模式,设置习惯养成、安全健康、人文素质、沟通合作等系列德育活动,构建德育与专业教学相容的系统。拓展项目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设置,供学生跨系、跨专业选择,项目包括:专业相关知识、艺术修养、生存发展、就业、创业意识、职场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系列讲座,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和生活,满足不断发展中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 搭建“四创新”的教学平台

3.1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专业教学内涵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信息化教学

专业教师自主研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将自主研发的物流教学信息化资源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来辅助教学。

(2)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组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制订出实践教学计划并配备相应的实训大纲。同时,积极建立课外实习基地,制定比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教学文件和过程管理表格(手册)。

(3)模拟情景教学法

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基本技能养成——专项核心技能形成——职业环境下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以校企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为原则,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将虚拟、模拟仿真与真实环境、真实工艺、真实生产相结合,建成具有真实性生产环境和生产要素,集“教育教学、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三大功能为一体、管理规范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3.2创新型实训基地,提升专业实训效果

与企业联合建设 “校内连锁超市”主动引进企业,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由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任务,实现工作场所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3创新校企合作,拓展专业教学基地

通过设立企业冠名班、建立专家工作室、聘请能工巧匠任教、互邀挂职等方式将行业、企业专家请进校园,进行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技能竞赛、知识技术讲座、科研项目研究。

3.4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依托实训基地,进行项目教学的模式下,我校物流专业大胆创新,摒弃了卷面考核形式,引进了多元化量化等级考核模式,采用学生成长学分制,更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及专业技能的考核。

每年根据项目制定《技能比武方案》《技能比武实施细则》,按照企业标准制定专业技能标准,每学期开展30余项技能比武,并评选出技能能手;每年开列职业资格培训菜单,可供学生跨系、跨专业选择,开展职业资格认证;采用《学生发展纪实》、《足迹》、电子相册等形式记录学生德育活动、教学活动的发展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细节,注重过程性评价;要求学生根据项目特点撰写调研报告;同时通过作品设计、方案设计、信息化应用、企业评价、实习总结等多种考核形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系统量化考核和综合性评价,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探索与实践后的收获

专业是中职学校立校之本,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内涵建设的核心,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做大做强做优学校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中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本质要求。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让我们收获了一些成绩:

4.1注重提升教师素质,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

以校企合作为桥梁,营造开放的资源环境,强化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协力合作,实施“双师”、名师培养、企业专家引进、师德建设等四大工程,打造了一支教育、教学、教研并进,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素质结构并举、学术与技能共进、结构优化的专业教师团队。

4.2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企业实践环境

至今为止我校已在当地建立12家就业实习基地,将与已进行合作的单位开展实质性合作,定期输送大批优秀学生和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两年实现建立5~8个教学基地,全面满足教学实训需要。每个教学基地包括1~3家工商企业,建立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习基地。

4.3立足国家技能竞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从2010年至今,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坚持以大赛为抓手,带动专业教学。组建竞赛技能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训练。从2010年的1银,到2011年的3银2铜,再到2012年的2金1银2铜,受益于校企合作的成长、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提升、行业的引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4.4校园勤学苦练,工作岗位建功

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双丰收。学生在进入实习后,经过不断的努力均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也在企业的各项技能比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级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半年后,在第二届上海通用北盛鏟拖车技能大赛中获得供应商组叉车比赛第一名。2007、2008级、2009级、2010级的部分学生开始在企业中从事基础管理人员工作,将得到企业提供的进一步的提升培训,打开广阔的事业之路。

我们将继续以系统论的观点,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使互相关联的子系统、互相影响的各种因素在整体协调操作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整合和优化。继续探索、深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实训资源建设的现代化,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适用性、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鸿彬.《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系统化建设实践与研究》.沈阳出版社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法资源建设协作组.《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于鸿彬,女 ,1971年出生,就职于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三全基地素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我的基地我的连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质量管理研究
坚持“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