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人数不断增加,勤工俭学的内容也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学生不止局限在校园内,更多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勤工俭学;大学生
作者简介:王琳,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亚欧语言学院,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1
勤工俭学,是指大学生在以学为主的前提下,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劳动并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的活动形式。我国大学生勤工俭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而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勤工俭学早于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老一辈的革命家在外求学均进行勤工俭学。现如今,大学生勤工俭学已被普遍认同,相关的文件也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其中。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
1.勤工俭学的途径
通过对我校某专业学生发放问卷可以看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招聘广告或者互联网。大学校园内经常会有张贴的招聘兼职人员的信息,学生通过此种渠道勤工俭学的占29%。通过在网上搜索兼职信息,自主勤工俭学的同学占4%。
(2)通过学校勤工助学中心或者辅导员老师的介绍获得勤工俭学的机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是统一组织、管理、协调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组织机构,每年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贫困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但由于名额的限制,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勤工助学的同学只占3%。
(3)通过中介机构勤工俭学。随着勤工俭学大学生不断增多,许多中介机构应运而生。大学生通过给中介一定的费用,来获得勤工助学的岗位17%。
(4)通过家人或者朋友介绍的占21%。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推荐,据调查,有的同寝室几名同学一起在一家单位做兼职,都是由同学介绍的。
(5)其他方式或自己寻找的占26%。很多同学去餐饮店、超市、麦当劳等需要招小时工的场所自己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
2、勤工俭学的方式
供大学生选择的勤工俭学的方式比较单调,调查显示,主要集中在家教、兼职、小时工等几种类型:
(1)家教。家教是当代大学生最受欢迎的勤工俭学方式,家教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属于知识型的工作,它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便于沟通和交流。另外可以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相比较而言,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从事家教的同学多于非师范类的。
(2)兼职。许多大学生选择兼职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工作比较固定,有相对较高的报酬;二是寻找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以后到公司谋职作准备。
(3)小时工。小时工主要有发传單、去肯德基或麦当劳做服务员等等,这类工作流动性和自由性比较大,报酬不多,属于体力上的劳动,与自己的专业不想关。
3.勤工俭学的目的
同样以发放问卷的方式得出,当今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为了减轻压力,通过自己的能力赚取一定的生活费(占43% )。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勤工俭学已成为主要的缓解方式。为了填补自己经济赤字的学生,依靠勤工俭学不仅使自身得到了锻炼而且达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效果。
(2)为使自己得到锻炼,早点接触社会,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 锻炼自己的意志(占31%)。勤工俭学使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3)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做铺垫(占26%)。近年来,本科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竞争压力不断增大,许多同学通过在校期间的锻炼,提前接触社会,以便能从容面对就业带来的压力。
4.勤工俭学中产生的问题
(1) 勤工俭学时间易受到课程设置的限制,导致“勤工俭学”现象的出现。由于学生课业的原因, 勤工俭学的同学与用人单位在时间上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以致很多同学产生了功利的心理,从“勤工俭学”变为“勤工俭学”,这样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得不偿失。
(2)勤工俭学的体制不完善。各高校的勤工俭学中心,一般为设在学生处或团委的下属职能部门,并制订有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但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多是由团委或学生处的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而当前社会面向高校学生的需求量小,希望通过勤工俭学方式的同学比较多,供给远远小于需求,有效的管理成为当务之急。这种因体制的不健全和不规范,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均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俭学发展缓慢。
(3)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的良莠不齐。有些中介机构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单纯的心理,收取一定的中介费,却迟迟未给学生介绍工作,或者介绍些投入多回报少的工作。还有些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学生的工资。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对策
1.对勤工俭学体制进行完善。大学生勤工俭学是高等教育中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和教育方法,其管理和机构设置应融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应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制度,让有经验的专门教师来负责此项工作。
2.多方合作,使勤工俭学的内容多样化。学校应在校内进行协调,在提供更多类似于图书馆、食堂的勤工俭学岗位,同时加强和社会的沟通、联系,扩大勤工俭学选择的空间,丰富勤工俭学活动的内容,创造更多渠道,搭建更宽广的平台,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得到发展。
3.引导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勤工俭学岗位。大学生选择勤工俭学岗位具有盲目性,学校应该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培训,选择自己相关专业与自己就业方向相关的岗位,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获得一定的报酬,也能为毕业后踏入社会做铺垫。
综上所述,大学生勤工俭学有自己的特点,并伴随着一些问题。各高等院校应为勤工俭学铺好路,使该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菊莲.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思考[ J]. 大众科技, 2005, ( 9).
[2]余东芳,论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发展的新思路,中国论文[J],2005,第一期 [3]张晓红. 关于组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与思考[ 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 3) .
[4] 崔恒源.贫困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探索和研究[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