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2014-07-04 05:43戴培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

戴培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是本文探究的重点。作者认为要从三点着手来进行阅读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阅读激情 感悟积累 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式,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个性化创造潜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完善人格,张扬个性,塑造人文精神。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只有真正把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语文课堂才能成为激活学生创造潜能的场所,阅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升。

一.调动阅读激情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活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和观念的过程。新课标“注重情感体验”,追求“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阅读激情,以情感为导向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成为充满热情的、会思考的读者。

调动学生阅读激情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设置情境,也可以用画面、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如研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以让学生不断朗读作者深思的语段,通过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走近作者,与作者交流情感;还可以展示画面,展现地坛的古老、斑驳和沉静,展现作者的年轻、颓丧和落魄,在强烈的色彩映照中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学生将会在强烈的情绪活动中受到教育,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去深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主动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生与死、短暂与永恒、苍老与新生等,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重视感悟积累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力求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感悟积累的前提是充分发挥“读”的作用,以读为本。以读为本,读要落在笔端,悟才能得到提升。在诵读过程中要圈画出重要信息:作者的生活情思、文本所展示的社会背景、文本中的知识、文章的结构技法、作品中的语言特色等,再细细品味,积累吸收。以读为本,还要保证阅读的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厚积”。阅读总量有了积累,学生就容易养成开卷有益、手不释卷的习惯,从而为阅读能力的“厚积薄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思维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在指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领悟、把握文章作者思路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思考、讨论,进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也可以培养、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探索活动,进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教版语文教材采用评点批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编者指出:“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在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编者以“对话栏”的形式在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留下了多处评点;在第二板块中以“对话栏”的形式留下大量的空白地方,要求学生自由进行评点,并注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评点批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关键是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读重点段落之前,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等,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对文本进行评点批注,为课堂学习、讨论作好准备;在讲读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交流、讨论学生写下的批注,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思想,产生思维碰撞;文章学完后,还可以拓展文本,再写批注,进一步延伸、拓展知识。一节课下来,学生将会写下无数充满个性的旁批夹注,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如研读《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对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和林黛玉“先见其人,后闻其声”的出场方式进行评点批注;也可以启发学生关注黛玉到来后,贾府人物的“哭”和“笑”,通过比较人物不同的“哭”和“笑”来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哭”和“笑”背后的内容。譬如林黛玉,初进贾府一下子就经历了6次哭,见到的又是“外姓亲友”,唯独不见亲生的父母,可见她的一生是真的不能好了——后来情节发展果真如此;从这个细节来看,黛玉的“哭”不仅塑造了人物的性格,而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口岸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让孩子更聪明的游戏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精讲巧练”
例谈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