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庶++王梅
记者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看到正在体检的陈阿姨,说起医改,老人竖起大拇指说:“年初,我得了急性胰腺炎,住进了省人民医院,我参加的是城镇居民医保,医院实行先看病后付款,1万多块钱呢,出院时自己花了不到3000块。这几年医疗政策越来越好了,心里踏实多了。”
新医改实施以来,青海坚持把医改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真正使医改红利不断惠及各族群众健康。目前,青海省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口帮扶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和分级诊疗制度等7个方面实现了全覆盖。
多项制度基本建立
在中国人寿青海省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前来咨询报销事宜的王晓芬,王晓芬没有工作,一家四口租住在西宁城东区,丈夫患糖尿病已有10几年,被确诊为肾病,婆婆身体也不好,吃药打针是常有的事,全家仅靠王晓芬和女儿打零工挣的钱,十分贫困。
王晓芬最担心的是丈夫每年两三次的住院费,她说,去年社区发了一本“大病报销”小册子,她按照地址才找了过来。王晓芬了解到,青海省在大病保障方面,采取“基本医保+商业保险+民政救助”的模式,城乡居民住院费用按现行医保政策规定报销,个人自付部分达到起付线5000元的纳入大病医疗保险,个人自付部分按80%再次报销,大病患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民政救助对象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
截至去年年底,青海已为超过3.6万名城乡患者支付大病医保费用2亿多元,收支基本平衡。2013年5月,城镇职工大病保险也正式启动,截至2013年12月底,已为7200名大病患者支付医疗费用2900多万元。
为解决极少数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患者的医疗急救保障问题,青海去年11月出台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避免由于“等钱救命”等原因而导致严重后果。
记者从青海省卫生厅医政处获悉,青海省通过各级财政投入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了全省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基金初始规模为600万元/年。
自出台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后,青海首次拨付救助款的医疗机构为青海省儿童医院和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文元说,医院在接收应急救助患者后,会及时填报身份确认审批表上报同级卫生部门,由卫生部门牵头,会同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进行审核,并上报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审核。卫计委收到应急救助患者医疗费用申请后,会在15个工作日内将核准的医疗费用直接拨付至相关医疗机构。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年都乎乡卫生院,药房里基本药物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卫生院院长韩发云告诉记者,药价降了以后,患者就诊量增加了10%左右。目前,青海已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结合基层临床用药需求,特别是妇女儿童用药、民族药、急救用药、常见病、高原病用药需求,在国家公布的2012年版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增加了省内基本药物增补品种200种,基本药物品种达到720种,基本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
建立药物省级集中招标采购新机制后,基本药物的中标价平均降幅达47.43%,累计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超过15亿元。
公立医院“先住院后结算”
从2012年12月1日起,青海全省70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青海省卫计委主任张进京介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为突破口,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省政府一次性投入3140万元,弥补了70所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经费缺口,所有县级医院的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通过改革,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人次较改革前分别增长24%和12%,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了23%和19%,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建成了以省级三甲医院为枢纽、上联北大人民医院、中国武警总院等,下接32所州县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完成了县级医院骨干人才、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从2012年9月1日起,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在全省的省、州、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省内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与用工单位签订医疗协议的工伤病人、“三无”病人、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紧急救治的患者均可享受这一政策。
目前,这一服务模式已实现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截至2013年12月底,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共有52万人次享受“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
看病就医不出省
2013年10月1日起,青海开始在全国率先探索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以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逐步解决患者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不信任、不愿来”等问题,加快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的目标。
据悉,此项制度实施3个多月以来,全省住院患者流向逐渐改变,据初步调查,全省三级医院住院人次比政策执行前住院人次平均下降18%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人次上升约12%,住院患者已呈现向基层下沉的现象。医保费用支出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支出医保基金占比平均下降约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长约11%,民众就医习惯逐步发生改变。
青海省医改办副主任张守顺说:“分级诊疗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的目标,需要逐步健全完善。”
青海地处偏远,自然、生存条件艰苦,经济落后,贫困面大,医疗服务半径大。目前,青海省90%以上的州县级医院全面建立了与省及省外三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在让病人及时高效地得到国内一流专家诊疗的过程中,青海的医生也得到了国内先进专家的帮助。
青海省力图通过3年帮扶,实现69所受援县级医院整体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水平,90%的病人看病就医不出县域的目标。张进京说:“我们要求支援医院充分发挥中医(民族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农牧区中医(民族医)医院服务水平,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民族医药服务。”
(卫庶为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社长,王梅为分社记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