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道德加分”有必要

2014-07-03 01:28郑根岭
民生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孝廉事迹思想品德

郑根岭

对于高考“道德加分”,一些人表示质疑,更多的则是担心由此打开权力寻租、关系和金钱勾兑的门缝,损害高考的社会公平。

有担心怀疑可以理解,但切不可因噎废食,反对乃至废止了这项规定,毕竟高考“道德加分”的设计初衷良善,落实推广之后假以时日,也定会对改良社会风气、促人向善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尤其是近年来不少人忧虑“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并且对业已长大成人、正在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独生子女自私自利啧有怨言,可以说“道德加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祛邪扶正。

社会是个共同体,像个大家庭,作为社会成员,无论男女老幼贵贱贫富,都有必要遵循起码的社会道德,否则这社会就会失序混乱,因此,对符合社会主流道德模范,尤其是做出了公众认可、交口称赞好事的人,社会理应通过一定的公共资源予以奖励,所谓精神鼓励、利益驱动,高考“道德加分”就不失为一种辅助手段,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其实,高考“道德加分”虽然最近才成为沸沸扬扬的热门话题,但却不是全然陌生的新生事物,我国汉代在选拔人才当中就实行过“察孝廉”(孝悌、清廉)、“举贤良”(贤良方正)的制度,到了明清两代“孝廉”更是演变成了对举人的称呼。揆诸当今时代,早在1987年原国家教委就提出,对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分数录取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2004年教育部又具体规定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可获高考加分(不超过20分)。如今全国十多个省份不约而同实行高考“道德加分”,正好说明在眼下社会发展大环境中确有必要。

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在学校学习知识很重要,同时社会化的道德教育也不可缺少。我国多年来的教育方针都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后又扩充为“德智体美劳”,还有“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德育为先,这些教育理念都把道德放在了首位。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道德缺失现象,屡屡引发关于道德式微的讨论,这也从反面证明了“道德加分”的必要性。

当然,“道德加分”首先要经得起道德的考验,应该透明公开公正公平进行。相反,如果沦为小圈子内的暗箱操作,势必会酿成“加分腐败”,成为权钱交易、关系后门的温床。可以说,一些人之所以对高考“道德加分”心存顾虑,也主要基于这种担心。尽管这项政策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主观上不是为了权力寻租或弄虚作假、自编自演甚至无中生有等消极现象,可毕竟容易与这些弊端如影随形,稍不注意便会大行其道、甚嚣尘上,因而不能不防,而有效的防范之道,自然就是公开透明,借助于“阳光”这种防腐剂。

既不能因为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负面现象而先入为主否定高考“道德加分”这项新政,更应该加强细节设计和操作规范作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始料未及的新情况随时加以完善和调整,从而保证不跑偏,发挥好其作为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孝廉事迹思想品德
唐代“孝廉”名实考论
——兼论《孟子》升经问题
人物与事迹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浅谈儒家思想对东汉立碑之风的影响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析汉代察举制度
揭傒斯事迹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