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读”

2014-07-03 10:28苏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苏教版因数小数

苏丽

摘 要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而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阅读应当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读”出学习兴趣,“读”出数学知识,“读”出数学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阅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083-02

一谈到“读”,大多数人都有个误区,往往想到的是读书、看报等,认为阅读仅仅是语文教学的范畴。其实不然,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语言,数学语言本身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数学概念、符号、术语的精确性,表述的高度抽象性,形式上极强的逻辑性。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课堂也要阅“读”。笔者试着将语文课堂教学中“读读讲讲,讲讲读读”的阅读教学方法融入到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变数学课堂的“重讲轻读”为“重讲也重读”,经过一个段时间的实践与改进,初步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初读——讲解——再读——练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一、初读,读出粗知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数学课本,让学生通过预习性阅读,可以了解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哪些易懂,哪些难懂,做到心中有数,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从而提高效率。

数学概念、定义是数学基础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精确的定义、严谨的推理、良好的逻辑,只有通过学生的阅读,文本背后的本质才能从简单的语言材料中解脱出来,拥有思维的活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概念、定理、图表的含义或产生疑问。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时,拟定了以下阅读提纲:分数怎么产生的?什么是分数?分数由什么组成?你对书中的哪句话不理解?要求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应始终伴随着问题深入地思考,以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二、讲解,讲出重点

先让学生讲一讲初读课本后的心得体会,解题思路、疑惑与不解等等,这样既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教师应根据学生预习性阅读后的反馈信息作出相应的指导性讲解,以启发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中的每句话都有一定的重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词,对这些重点的阅读非常有助于解题与理解题目,以便尽快掌握阅读内容从而找出解题思路。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五年级小数数学“认识小数”一节中,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课题时,先让学生在讨论与归纳的基础上,仔细阅读课本的文字,要求学生标出重点词—— “末尾”,在此处标注的意思是让学生对末尾两字引起重视,而不是首位,从而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句话“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让学生反复阅读,并用心理解,加以比较分析。为什么教材是说“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而不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去掉0”?这样,通过教师对这些重点词句的讲解,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小数的性质了。

三、再读,读出细节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于数学概念的描述体现了逻辑严谨性的特点,因此数学阅读需要逐字逐句地细读、反复推敲。通过讲解后的理解性阅读,加深对概念的领悟。在新课的教学中,给学生留三至五分钟时间,对一些重点概念、字句进行研读,是有必要的。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小数数学“因数和倍数”时,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这句话提出不解,为什么谈“相互依存”?“相互依存”在这里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逐字的阅读,找出因数和倍数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进而加深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类似这样的数学定义、概念,学生在进行细致的分析后,才能真正领悟教材,理解相关的数学语言,吃透其本质属性,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练习,培养读练结合的习惯

解题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倡导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新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时,当学生阅读了画圆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画圆时,有一只脚固定不动,是哪只脚?在纸面上不停移动的是哪只脚?它是怎样移动的?同学们画出来的圆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圆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既要“重讲”也要“重读”,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而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阅读应当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读”出学习兴趣,“读”出数学知识,“读”出数学思维。相信在2011版新课标的引领下,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尝试中,只要我们坚持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阅“读”而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王洁.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1,(11).

[2]张亮.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9).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教版因数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因数是11的巧算
小数的认识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