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构建低段数学教学模式

2014-07-03 08:06刘延芝黎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低段教学模式构建

刘延芝+黎丽

摘 要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活跃和好动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催化剂,老师要让学生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多“观察”、多“表现”,教师少“包办”,使每位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的锻炼,也使学生的数学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构建 低段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046-02

一、让学生多“动手”

所谓多“动手”,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例如: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7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再经过师生共同的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地概括出7的分解与合成。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形和数之间的关系。

二、让学生多“表达”

多“表达”是指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才能逐步摆脱动作和表象的束缚,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说的内容和说的形式,如采用听后学着说、个别说、集体说、同桌说、邻座小议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通过这种交流,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让学生多“思考”

多“思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索,提高探究能力。比如:我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妈妈生日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叔叔来帮忙想办法,叔叔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在教学过程中,教服务于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去“发现”规律,研究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很必要的。

四、让学生多“观察”

所谓让学生多“观察”,并不是让学生当观众,看老师如何表演,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主动地构建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教学中多提供观察的机会,教给学生一些观察方法,让他们通过观察找出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以及规律性的东西,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表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横着观察,竖着观察,你发现什么?”通过观察和思考,有的学生伸出十个手指头来帮助自己记住10以内减法的规律。这样学生不仅能发现表中蕴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比老师硬“灌”进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五、让学生多“表现”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特别在意来自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活泼爱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让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小小售货员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习的自信心,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成就感。如在教学14—8时,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一石激起干层浪,学生自己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还用学生的姓名命名口算方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六、教师少“包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并不是“包办”。我们应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只有这样才不会抑制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多“观察”、多“表现”,教师少“包办”中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和愉快的体验。在适当重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段教学模式构建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