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珠算申遗成功”做“复辟”的文章

2014-07-03 07:37郭文婧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珠算糟粕文化遗产

郭文婧

中国珠算历时5年申遗成功。2013年12月4日晚,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此,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说,珠算成功申遗,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2013年12月5日《新京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10年前被请出小学教材,现在大中专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很少学习珠算了,从2012年开始,一些全国性的会计比赛也取消珠算项目。伴随与此的是,对“推广”和“复活”珠算的呼声时而传来,理由无外乎几点:珠算手脑结合具有开发智力的功能;珠算能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珠算具有直观作用和模型作用;珠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如日本、汤加王国、巴西、墨西哥、加拿大等外国至今仍很重视珠算。这次珠算申遗成功,极可能成为另一个强有力的“理由”。但笔者认为,珠算逐渐退出主流生活,已成必然趋势,没有必要人为强力“复辟”。

不否认珠算具有计算功能之外的很多功能,也不否认珠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毫无疑问应该加以宣传保护。但是,这种宣传保护,应该基于自然状态,不应教条、机械地为了宣传保护而宣传保护,因为我们必须承认文化遗产与现实社会是关联的,社会是必然要向前发展的,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是变化的。如果不考虑现实,仅仅借“珠算申遗成功”而大做“复辟”的文章,甚至回到“从娃娃抓起”,进教材、进课堂,就极可能再次遭到孩子、家长和社会的拒斥,反而更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强调:“评选世界遗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说明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可见,文化遗产的作用主要是精神和心理上的。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珠算作为一种独特的计算工具确实可能消失,但作为文化,中国人将其忘掉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其蕴涵的数理内涵,更会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被吸取和应用。而实际上,作为一种制作工艺和使用技术都不算复杂的文化项目,就如毛笔书法,虽然不可避免地将会逐渐与主流生活告别,但其本身仍具有鲜明的吸引力,不乏追求者,还不至于到濒亡状态。

实际上,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是存在误区的,过度商业化仅仅是其中之一。更多的误区是,似乎只要成功申遗的就是好的,就值得自豪,就应该发扬光大。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些确实是已经被社会发展淘汰了的,有些甚至是反科学的,属于糟粕的范畴。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须要保护和保存。但对那些已经被社会发展淘汰了的、甚至是属于糟粕的,我们也必须承认它们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要去认识它,以便于我们在了解“从哪里来”的基础上,更好地知道“到哪里去”。

对于“珠算申遗成功”,对申遗本身来说,确实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对珠算这一项优秀的古老的传统计算工具,加以研究应用,充分发挥它在启智、教育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的作用,自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我们最乐意看见的结果。但如若不能,我们也得尊重社会历史发展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要因为申遗成功而去刻意“复辟”。

编辑/高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珠算糟粕文化遗产
什么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史籍中的糟粕——天意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与文化遗产相遇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新中国珠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清代珠算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珠算与《数术记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