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 甘成君
摘 要: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德国、美国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首先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成功。德国人用超过20年的时间,对大量企业进行广泛调查,结果表明,职业和职业的不同不是因为模块不同、案例不同、产品不同、设备不同或者项目不同,主要是因为工作过程不同。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养成综合的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堆积和灌输。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有效之路。
关键词: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是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其中的重点建设专业。以下将以笔者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做些分析和探究。笔者学校数控专业建设的立足点,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学校与玉柴集团等玉林当地企业紧密合作,建设和优化“校企交融,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有赖于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所以笔者学校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是结合玉林当地机加工行业的岗位需求,构建基于数控技术应用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
1.制订计划,开展调研
调研首先从广东、上海等经济教育发达的地区着手,学习和了解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再具体着眼于广西区内玉林当地的企业,了解笔者学校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调研的单位包括院校和企业,调研的方式包括面谈和发放收集调研表。调研为数控专业的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2.重构课程体系
笔者学校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以数控专业指导委员会为牵头,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为骨干力量,展开建设。主要有以下七个工作步骤。
(1)行业分析。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市场要素进行分析,了解泛北部湾经济区及玉林当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得出专业开设的依据。
(2)专业分析。在行业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面向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维修”,服务于生产一线的中等技能型人才。
(3)工作崗位分析。调研结果显示,数控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种很多。通过对具体工作岗位的分析,我们提炼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典型的职业岗位群:数控车床操作、数控铣床操作、数控加工编程、车铣钻磨一线生产操作、质检、CAD/CAM、生产管理等。
(4)工作任务分析。不同的工作岗位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对具体工作岗位上具体工作任务的分析,提炼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比如数控车床操作工工作中需要阅读图样和工艺文件,操控数控机设备和修改程序参数,对零件进行过程和结果检测,对机床进行日常保养,要履行日常工作管理流程等。
(5)行动领域归纳,即提炼典型职业能力。工作任务是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过程来实施和完成的,为了顺利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工作者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对数控技术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就是要提炼出工作过程所涉及的典型职业能力,再把典型的职业能力做综合,形成典型职业行动领域。这一步由笔者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完成。比如,通过分析归纳,得出数控机床操作工要有阅读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能力、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和参数修改的能力、零件检测和设备日常保养的能力,能正常处理人际关系,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工作流程等。
(6)学习领域转换,即典型职业能力转换成学习课程。有了行动领域的归纳,我们以此为依据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重构过程对行动领域进行评价转置,并注入教育目标,最终扩展描述成学习领域,形成具体的数控专业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校内实训课、顶岗实习课等。
(7)学习情境设计,即设计学习单元。根据职业特征及个体发展的需求,把数控专业的学习领域分解为主题学习单元。 每一个学习领域(学习课程),都通过横向的学习情境(学习单元)来完成。横向的每一个学习情境相当于一个学习单元(工作任务),纵向学习课程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这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能把企业的功利性需求与人本的发展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
3.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与特色校本教材
课程体系的重构,只是完成了体系框架的建设,实质内容还得靠具体的课程建设来支撑。笔者学校的数控专业在两年示范校建设期内,共建设《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技术》《电火花机床编程与加工技术》三门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普车技能实训》《普铣技能实训》《钳工技能实训》四门校本教材。建成后能基本满足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正常运行要求。
4.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可“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学校数控专业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建设书目超150种、数量5000本以上的专业教学参考书库;二是参与国示校教学资源共享共建项目,建设课程资源库。目前参与的学校超过200所,共建课程共9门,建设的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案、教学课件、视频和图片等。建成后可在校内和校际形成开放式的网络教学资料。
5.课程教学实施
课程体系的重构不是最终结果,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在教学中实施和应用新课程,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学校数控专业最先在钳工、普车、数车、数铣等四个技能方向推行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时间各占一半,以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导向组织开展教和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习效果提升明显。
三、建设成果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推动了笔者学校数控专业的建设。规范的思路和有效的课程设计,不仅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其中的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收获是双赢的。2012—2013年度笔者学校数控专业建设成果显著,获省级教改一级立项2个,学生参加广西现代加工技术大赛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3人。
四、存在问题和差距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探究和实践,让笔者学校的数控专业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然而,终归还是处于局部摸索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待进一步探究。比如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校企共同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就普遍存在着“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问题,推进相当困难。另外,在推行一体化教学时,具体的任务和项目还需要进行科学理顺及系统化处理。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邓泽民,张扬群.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