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
摘 要:绝大数多数大中小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比较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按照五部委内控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要求,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运行取得成效。对此,笔者谈一下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实务思路。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设计与运行
近年来,企业越来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企业或已经聘请中介机构来协助梳理制度流程,或自行梳理制度流程,编制内控手册实施。
1 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是全盘否定现有的管理制度,是对现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使其更加体系化、流程化。切忌将内部管理制度为内部管理制度简单相加。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各种内部管理制度的集合体,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过程面形成的管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是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基于流程来实现,流程以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据并以流程图描述,控制流程要识别流程关键控制点,对关键控制点采取控制措施,同时控制措施要明确职责权限并能有效实施。
2 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路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和性质方面的差异,针对内部特点、重点及要求进行设计,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合理。
2.1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真正落实权力分立、相互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行、有效制衡,为内部控制创立良好环境。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设实施及日常工作。保证专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工作的独立性。在内部控制的建设实施中通过全员培训、启动会、内部制度流程优化调研或讨论等形式,全面深入宣传学习和发动,实现全员参与实施实现控制目标。
2.2 控制目标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對企业需求的理解,有明确的控制目标。简单来说,设置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解决了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为内部控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中,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定位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应该把握控制目标的动态性、层次性和全面性的特征进行设计。
众所周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由于发展战略各异,其内部控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具有动态性,进行内部控制目标设计应该随企业的发展而变化,实行跟踪控制;还应该针对企业的不同治理结构层次、内容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分解,满足内部控制目标的层次性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分而治之。同时,还要在制度上体现对内部控制多个目标间的协调,使整体控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3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梳理和优化
内部控制流程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控制流程是依次贯穿于某项业务活动始终的基本控制步骤及相应环节,控制流程往往是与业务流程相吻合的。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控制流程的设计应该是与企业控制目标相适应的。重点关注企业主要风险,每个企业、每种业务的主要风险不同,需对每一关键控制点,明确业务目标、业务风险、控制点、控制措施、控制活动负责部门及岗位、不相容岗位、控制点分值、控制频率、控制手段等。确保制度设计的科学合理,在进行流程设计之前应该对企业现有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合和提炼,避免重复设计流程。
另外,在进行控制流程设计时,需要全员培训,通过员工参与梳理制度优化流程。对流程是否完整、是否可再优化、关键控制点是否恰当,是否抓住关键、关健点的控制措施是否到位、可行讨论分析修改,否则将影响其科学性与客观性。
2.4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的改善
良好的住处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住处在企业内部、外部机构部门之间有效沟通,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制度包括企业内部各种形式的信息沟通制度,如:例会、内部文件、报告和内部审计等,以及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相关信息与沟通(三重一大事项、现金流、串通舞弊、内部人控制等)。企业充分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将业务控制流程嵌入企业信息系统,使企业能够多方面及时掌握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实现控制目标。
2.5 控制权限设计
内部控制权限的设计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精髓之一,控制权限是否设置合理,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授权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控制权限进行合理配置。笔者认为,对内部控制权限进行设计要遵循重要性原则、责任明确原则,既要满足控制目标的需要,又要兼顾工作效率。明确内部控制的控制权限应从授权阶段就开始进行控制。管理层在进行授权时,应该统筹考虑授权的范围、层次与责任,将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纳入授权范围,把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列为权限划分的重要依据,防止出现权力重叠或责任真空的现象,做到权责明晰,为各中间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以所授权限开展工作提供依据。管理者通过合理授权以保证经营决策得以有效运行、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实现权力制衡。在设计中实现相互牵制也非常重要,若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包办,则难以实现管理控制的目标,必须要有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进行控制权限设计同样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2.6 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内部控制监督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及内审监察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再
监督活动的总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在我国,很多企业并非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是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不佳,某些参与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出现“对上不对下”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不良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忽视了对内部控制监督的设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因此,要确保企业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并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过程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控制监督设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进行内部控制设计时,应该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要将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列为企业日常工作之一,将内部审计列为重点监督手段,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监督企业经营业务、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纠错的建议的作用。同时,畅通监督信息反馈渠道可以使管理层或其他人员在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时,能及时向上反馈或提供建设性建议,使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得以及时、果断处理。
2.7 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企业建立一整套的相应的内部运行机制是控制目标及控制制度的有效保证,控制运行机制要确保从制定、执行、检查和总结的不断循环、不断提升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就是要规范企业内部各组成成员的行为,这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一项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人自觉执行,也发挥不了作用。而要人去执行,就必须要有明确的规范程序和激励机制。这种规范人行为的程序和相应的激励机制需要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 结语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十全十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与企业文化、全员的重视和认可并具有可操作性相关。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优化、简化控制流程,务必使其简便易行,利于制度的实际操作和运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项动态的全员的长期性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