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林,白晋湘,吴 力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民族传统体育学
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节庆民俗与现代创意发展
——基于湘西德夯“百狮会”的考察
张小林,白晋湘,吴 力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采用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以湘西德夯“百狮会”为例,对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百狮会”节庆民俗与现代创意发展进行了研究。在强大的全球化浪潮意下,“百狮会”的现代转型面临文化认同与草根性尴尬。“百狮会”等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节庆文化现代创意发展需要注意静态美与活态美相结合的文化生态学保护,保持利益博弈中文化主体的尊重与和谐,加强向原生态文化大餐与节日盛会的转型及品牌创意塑造,同时凝练“百狮会”体育素材推动其嵌入影视衍生品创意开发,并推动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村寨文化精神现代创意重塑。
少数民族村寨;百狮会;传统体育节庆
少数民族村寨传统节庆体育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历史环境和民族群体的一种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提炼与反映。湘西德夯“百狮会”等传统体育节庆文化处于原生状态,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而比官方的和正式机构推动的文化发展更鲜活、更生动、更少修饰,并且带有更多的民主性的精华,更能真切地反映老百姓的生活与真实情感。借助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研究方法,笔者自2012年对湘西德夯村寨传统体育节庆文化进行了田野调查,并从此进行跟踪考察。基于典型性与原生态特征,近年春节期间,笔者根据课题计划对湘西德夯“百狮会”进行了针对性考察,并访谈了湘西州体育局群体科、德夯镇文化站相关负责人,与德夯排兄村等村寨舞狮艺人与工匠进行了交流笔录,查阅了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的相关资料,以期为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发展提供启迪。
1.1 “百狮会”:民族文化传播与民族迁徙叙事
苗年原本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不太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近代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已经改在正月。过年是苗族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初一到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各种传统娱乐活动。湘西德夯民族村寨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其中尤以“百狮会”最富盛名与影响力。
“百狮会”旧称“玩年”,是以湘西德夯为核心地区,以周边乡、镇或寨为单位在春节期间举办的以舞狮表演、竞赛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民俗文化活动的总称。苗族百姓将狮子视为吉祥之物,为吉祥兴旺的象征。对于活动中的“抢狮”、登高等娱乐与表演活动,苗寨人们都拍掌叫好“玛汝朗,玛汝朗……”(汉语意为好得很,好得很)[1],整个活动非常热闹和喜庆。“百狮会”的传统在德夯苗寨源远流长,且跟远古的传说和图腾崇拜相关联。据传在远古时期,苗民地区受到各种妖孽侵扰,长期不得安宁,后来有一位苗家后生亚果经过不懈努力与斗争,打败了各种妖魔,为苗寨村民迎来了安宁平和日子。苗民为了迎接英雄的回归欢天喜地、敲锣打鼓。自此以后,苗寨在历年的农历正月初十挑选和组建身穿“狮皮”的狮子队伍,装扮成“百狮”跳跃翻腾,串寨走村进行表演与竞技,庆贺丰年,喜迎新春。“百狮会”也就作为苗家的传统节日,一直沿袭至今。神话是生活折射,原始荒蛮的阳光穿越历史的云层,照射当今。尽管“百狮会”的相关传说细节不一定真实,但的确反映了苗族远古的大迁徒过程中人与自然、不同部族之间的各种艰苦斗争,是苗族人民不屈不挠和生活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苗族历史最早可追溯于炎黄时期的“九黎”和尧舜时期的“三苗”。五千多年前黄河中下游的部落“九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即历史上著名的“涿鹿大战”。战争中九黎首领蚩尤在与黄帝和炎帝的联合战争中被擒杀,其剩余部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三苗”国。在大约四千多年前,“三苗”与北方华夏部落连年战争,最终被夏禹战败。此后其余部进入了如今陕西和甘肃的交界地区,随后又继续往男迁徙进入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和湘西等山区,其中大部分分布于今天的武陵山片区和黔东南地区。苗族民众经过几千年的迁徙,漫漫长路跨过黄河长江、走过洞庭湖,一次次的离开,一次次的被迫害驱敢,流亡逃离自己的家乡,带着一路的哀伤离自己的家乡越来越远,最后走进了荒莽的云贵高原才得以安定下来。当时地理气候与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苗中四时气候与内地迥异。尝有黑雾弥漫,卓午开始稍开朗”[2]。建国以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苗民才过上民族平等、安居乐业的生活。苗寨群众通俗的“苗歌”中也记录着迁移历程,歌谣里充满了对遥远故土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敬和哀悼[3]。而民俗体育文化节会“百狮会”身上就承载了这种沉重的历史,反映了迁移与生产生活过程中与灾害做斗争的英勇与乐观主义精神。同时其也是苗族群众在与各类灾害做斗争的过程中,将生产生活情景进行艺术化加工和娱乐化延伸,进而逐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百狮会”民俗体育文化盛会。因此“百狮会”是苗族文化传播的摇篮,也是反映苗族迁徙的走廊。
1.2 “百狮会”与村寨“年”文化风俗
“百狮会”亦是德夯苗寨重要的“年”文化风俗。每到正月初十左右,各路村寨挑选十几个身强力壮、机智灵活的后生身穿“狮皮”,装扮成“百狮”跳跃翻腾,串寨走村,庆贺新春[4]。在村寨的锣鼓鞭炮声中,各路纹彩斑斓、威风凛凛的“狮子”随着鼓点左闪右挪、腾挪跳跃。尤为精彩的是狮子闹寨,外面的客狮与主狮在活动中不仅要比拼才艺,更是斗智斗勇与趣味幽默的展现。其中狮子还需要闯阵破阵,包括各种乌龙阵、长蛇阵、龙门阵等,现场既紧张又热闹。
相比闹寨比拼,狮子登高最具看点也是整个文化盛会的高潮。在震耳欲聋的铳声和锣鼓中,村寨空旷坪地上叠起高高的八仙桌,一般为21张桌子。各村狮子依照相应顺序进场。进场的狮子首先围绕场地中心的百狮台进行趣味表演,随后在锣鼓声中开始扣人心弦的登高比拼。包括钻桌子、绕圈、倒立、鞠躬等动作惊险而滑稽。尤其当狮子爬到最高处桌子时,狮子勇敢果断地踩住最高处倒立桌子的四脚,进行转圈腾挪的惊险表演和绝技展示。“百狮会”中抢狮子惊险迭出、妙趣横生的表演与争斗场面深深吸引了现场村寨大众,也成为苗寨群众过年期间重要的文艺娱乐与良好祝愿。
1.3 “百狮会”与村寨情感纽带
“百狮会”在抢狮比武之前,有抢狮、借狮、迎狮闹寨和留狮子等多种形式,它们都是苗族村寨与村寨之间相互表达真挚友谊、团结友好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其中借狮就是为了表示主人的热情好客和本村寨丰收富裕的一种形式。农历正月初十以前,各村各寨都要派出一对对“雄狮”,在唢呐锣鼓的伴奏下浩浩荡荡到邻近寨子去“借狮”,并把狮子引到本寨来做客、表演。这时主人要巧设障碍,表示出有点“不热情”。而借狮者则采取各种手段去“抢”或“偷”,或乘对方狮子不备,将其捕获“带”回本村寨。这种方式一般在远邻之间进行。
迎狮闹寨是近邻熟人之间事先约好,客狮进村前要通过主人在村口摆的几道关,如钻火圈、过壕沟、爬桌子,顺利通过者方能入室。顺利过关后,在村寨的鞭跑声和锣鼓声中进入村寨。这时热情好客的主人拿出腊肉、酸菜、糍粑等食物招待客人。闹寨中客狮与主狮共闹其寨并进行表演,其气氛热烈非凡。留狮是主人狮子将技术高超、技巧娴熟的客狮留住再进行比赛。客狮与主狮先是在寨中热闹一番后,便串门上户进行表演。每到一家,好客的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若有未婚的女子在家,还要对苗歌,以增进各村寨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到了正月初十那天,各路雄狮都要聚集到“百狮会”会场,竞相争斗,各显本领。“百狮会”为苗家的新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也成为区域村寨群众交流与增进感情的重要手段,是维系和强化区域民族村寨情感与和谐稳定的重要纽带。
如今的“百狮会”已经成为湘西苗寨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盛会,具有典型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原生态性特征与群众参与的自觉。但在强大的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下,存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改造与征服的问题[5],面对来势迅猛的西方化、民族化、单一化、消费化,“百狮会”等民族文化日益受到明显的侵蚀与削弱。在德夯苗寨地区,近年来苗寨民族服饰及其传统工艺日渐式微;学校教育中民族民间文化内容日益被现代文化内容取代;苗族青年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缺乏必要的认知和必要的感情;部分民俗体育文化传人——民俗体育艺人、绝技大师、舞狮工匠、舞狮传人相继去世;苗寨青年大多通过考学或进城务工而外迁,导致诸多经典文化内容面临难以传承的窘境。“百狮会”等过去经常举行的民俗文体活动及相关仪式与传统程序已经逐渐简化、减少。如今的“百狮会”已有逐步演变为一个逐步简化且固定时间地点的文体竞赛与表演的趋向,并开始夹杂现代商业的诉求和扭曲,其配套的拜年等礼仪与文化内涵明显萎缩。
同时在宏观层面,在德夯苗寨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区域相关部门过于重视自然资源和旅游商业的开发而忽视了文化资源的生态保护,造成保护与开发民族民间文化的资金十分欠缺。尤其是由于“百狮会”的纯自发民间原生态性和草根性,地方政府因为其短期功利的缺乏而忽视对其引导与支持动力,有时甚至因为群体活动安全的责任担忧而对其开展采取冷漠态度。当前随着德夯苗寨旅游开发的推进,地方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在商业利益的视角下开始对其重新审视,但出现了村寨群众利益和生活方式权利的冲突,也出现了夹杂现代商业文化改造的生态破坏现象。
因此,民族村寨及其民俗体育文化代表的是农耕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思维,难以得到今日社会的认同。各级政府急功近利思想和开发商的推波助澜,萌生的各类矛盾开始激化。另外,老百姓急于改变生存现状,出现了大量空心村现象。“百狮会”等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形态的草根性和商业工具化趋势都将为其生态保护与现代传承蒙上阴影。因此以“百狮会”为代表的我国少数民族村寨体育节庆文化在现代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它既需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积极争取自主的生存空间,又要在不断拓展的商业环境中追求独立的艺术品性;既要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背负文化保护的重任,又要在追求现代发展的理念下探寻创新的契机;既要努力抵御现代消费和娱乐主义中的精神迷失,又要树立民族民间文化母题回归与现代普适的自信。
3.1 静态美与活态美相结合的文化生态学保护
20世纪中期美国人类学家Julian Steward在其著名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体系中,尝试从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来研究不同文化的属性、生存模式及规律。尤其是研究了文化生态的不可再生性特征,文化生存空间和环境,包括历史遗产、传统器物与风格、空间环境等发生破坏和损失后,将对人类文明和历史产生不可逆的缺憾,进而会损害到人类自身。因此文化生态的保护是少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即必须基于特定核心文化圈进行研究和保护,从而修复少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遗产与其对应的各类物质文化遗产互依互存的紧密关系。当前文化部在全国设立了1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即是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体现。包括其中立项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今后需在国家政策扶持基础上立足将区域内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活态化”保护,从而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活文化”。
当前关于民族文化“保护”的本质,存在着两种思路:一种是将其理解为对某种文化存在的具体保存和维护。从而引出就地修补、异地转迁、圈隔固守、采集保存等常见措施,造成了诸多破坏性结果。另一种,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的深入把握,将对象视为有生命的活态存在,重视维护和强化其内在生命,增进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保护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要注意挖掘静态美背后的活态美,包括其自身的生活情感和生活仪式,比如传统体育文化仪式、民族情感、思维方式等。民族村寨文化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就是它自己的节日,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及其素材才能使村寨文化真正具有活态美。而“百狮会”正是苗寨节日仪式与文化内核的整合体,承载了村寨文化保护的使命与载体功能。因此既要注意其程序仪式的保护,又要强化其空间及其环境的保护。
3.2 利益博弈中文化主体的尊重与和谐
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最终主体是人,是这一珍贵历史性遗产的传承人和所代表的广大民族群众。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者的保护;同时也特别依赖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6]。同样,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传承,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我国民间体育骨干与艺人大多地位不高,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如在德夯苗寨,文体骨干只是被授予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称号,但政府部门并没有相关的经费投入与支持,仅靠文体骨干的文化自觉进行公益维持。因此不管是从文化机制内在需求还是基层民主完善的诉求,都应该能够有一种善于从村寨民众出发、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以人为本的精神,注意倾听当事者的声音,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尤其是政府、旅游公司、游客、公共文化组织、村寨群众的利益博弈中(图1),应重视作为弱势群体的村寨群众尤其是传承人利益的尊重和保护。另外,还可考虑通过文化专项保护资金、转移支付等多种方式建立村寨文艺传承骨干补偿机制[7],从而提升传统体育文化中“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
图1 利益博弈主体与关系
3.3 原生态文化大餐与节庆盛会转型及品牌创意塑造
当前随着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文化娱乐日益渗入边远民族村寨,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领域也日益变迁。在此背景下“百狮会”等传统体育与文化活动可以向民族村寨原生态文化大餐与节日盛会的方向转型,从而打造属于自己民族与区域的文化娱乐盛会,增加民族自豪感与民族文化认同。尤其是“百狮会”的组织时间都在春节期间,完全可以在百姓团聚与休闲中打造自身的春节庆祝活动和节日文化大餐盛宴与品牌。其活动内容也可以日益丰富,并发展成为以舞狮竞技表演为主题的各类传统体育文化盛会,如包括百狮送福、金狮登高、苗族武术、绝技表演、舞龙、武术、秋千、上刀梯、吹唢呐、苗歌对唱、苗鼓迎宾、苗族鼓舞、苗族传统节目展演、跳歌会等活动。同时配合苗族民间绝技“硬气功、吃炭火 、上刀山、下火海 ”等传统文化活动,形成传统文化与体育的相得益彰。同时在现代文化碰撞中,“百狮会”活动环节可适量接纳部分现代文体活动,增加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现代韵味。整体上,历史馈赠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盛会可以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塑造为大众参与的体育竞技和文艺交流盛会,并通过现代策划与媒体传播打造自身品牌。
3.4 凝练“百狮会”体育素材推动,其嵌入影视衍生品创意开发
影视衍生品是指依托电视、电影、舞台戏曲和动漫等艺术平台,创意设计生产出与影视内容密切相关的产品[8]。随着现代艺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影视及其衍生文化创意产品受到大众广泛追捧。因此在民族体育节庆文化的创新发展中,需考虑将其体育符号和健身元素加以提炼并嵌入影视衍生品,从而推动民族体育节庆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的完美创意结合与良性循环。具体操作中可以充分挖掘“百狮会”核心题材和外围历史、传统乃至传说素材,结合现代影视、歌舞艺术,打造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其中可以挖掘“百狮会”文化中隐含的苗族迁徙、生产生活、年文化、舞龙舞狮、民间绝技、苗族歌舞等,既可以是苗族史诗和个人英雄题材,也可以描绘塑造为苗族悲欢爱情故事;既可以策划为知名导演、明星参与的电影,也可以是德夯、吉首等当地舞台表演活动,甚至可以参考国内知名“铁三角”组合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导演的“印象系列”和少林寺《禅宗·少林》,于当地德夯景区开展旅游景点实景演出。在现代声、光、电的包装和网络的传播推广下,相信民族村寨传统体育盛会“百狮会”中各种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艺术的创意结合将极具视觉效果和民族特色。
3.5 民族文化认同与苗寨文化精神现代创意重塑
所谓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9]。文化与认同常常结合起来形成特定的文化认同,成为个人或集体界定自我、区别他者、加强彼此的同一感以凝聚成拥有共同文化内涵的群体标志。文化认同是维系社会群体、团体或组织的一种天然纽带,是民族认同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石。“百狮会”等传统体育文化既是传统村寨情感强化的产物,又具有天然的民族情感维系功能。通过强化其娱乐交流功能并弱化竞技对抗成分,深入挖掘和拓展民族团结、奋进和真、善、美的精神内涵,可以进而强化其民族自信和认同。同时还可结合区域典型优秀案例(如德夯苗寨盘山公路交警悬崖执勤站岗曾得到中央电视台的系列报道),将传统体育节庆文化精神与其结合,从而实现其文化认同与文化精神的现代重塑。
[1]砂刚.中国湘西苗族风情[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40.
[2](清)严如熤.苗防备览[M].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
[3]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56-72.
[4]李兴平,刘少英,龙佩林.湘西苗族百狮会项目的嬗变及其文化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8(5):47-48.
[5]刘晗,石义彬.文化帝国主义的内涵阐释与价值选择[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5):105-109.
[6]王昌海.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收入农户间分配实证研究——以湘西州苗寨景区德夯村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1,23(8):15 -17.
[7]肖湘愚.湖南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3):40-45.
[8]邵明华.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影视文化消费的趋势与对策[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5):13-16.
[9]陈振勇,姚孔运.回族武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9):52-61.
[10]胡小明.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J].体育学刊,2009,16(12):1-8.
责任编辑:乔艳春
M inority Ethnic Village Traditional Sports Festival Folk Custom and M odern Creative Development:Taking Hundred Lions Games in Xiangxi Dehang as an Examp le
ZHANG Xiaolin,BAIJinxiang,WU Li
(Sports Science College,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Hunan,China)
The authors adopted the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s,taking the Hundred Lions Games in Dehang,Xiangxi,as an example,and studied the traditional sports ofm inority villages Hundred Lions Games development of festival folk custom and themodern creative development.In the strong tide of globalization,the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Hundred Lions Games faces culture identity and grassroots embarrassed.Themodern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m inority ethnic villages sports culture,such as Hundred Lions Games,ismainly embodied in the cultural ecology protection of static beauty and living beauty combination,respect and harmony of benefit in the culturalmain body shape,transition to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feastand festival and brand creativemodeling.Hundred Lions Gamesmaterialw ill build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film and TV derivatives and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andmodern creative remodeling of the ethnic village cultural spirit.
minority ethnic village;Hundred Lions Games;national sports festival
G852.9
:A
:1004-0560(2014)06-0140-05
2014-10-12;
2014-11-0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TY032);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BA257);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课题(2014BZZ211)。
张小林(1978—),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