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探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

2014-06-30 13:36杨倩
教育界·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第二课堂

杨倩

【摘 要】大学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思维的教育,更是促使学生成长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必行之路,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文化素质 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体系

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质,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仅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还应该包括其他综合素质,如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表达、流畅的文字、感知并且适应社会、广博的知识与传播、积极的心理素质、组织和协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借以在学校中的学习与互动,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第二课堂在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堂融学生的思想修养、知识训练、学术探讨、文化娱乐等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课堂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自由的选题内容、以小组或团队为核心的学习小组,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有效激发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课堂活动适应大学生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活跃好动等特点,比任何行政命令、纪律约束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力。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构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新体系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启发心智、涵养人格的教育,这就要求大学除智力、科学方法教育外,还需要培养他们的伦理修养、人生智慧、文化能力、健康健全的心理与人格、敏捷的思路、严密的逻辑及人文关怀。在这样的思想、理论引导下,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呈“2+6+2”的态势。即20%的学生为精英学生。他们进入大学后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并能够出色的完成大学学业。另外20%则是学习能力稍有欠缺或者是始终对学生活动没有兴趣。那么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中间60%的大群体,他们需要机会学习、需要平台锻炼、成长。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他们能够蜕变成菁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从大学生关爱成长心理援助计划、层次性学习指导计划、全方位能力拓展计划以及引导成才职业规划几个方面出发,形成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三、当前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现状与不足

(一)第二课堂活动呈现出无序的状态

目前,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组织者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总体上都呈现出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的状态。与此同时,就每一具体学生而言,由于参加某一活动的不连贯,其所受到的教育与影响也就十分的有限。

(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第二课堂,学生参与的兴趣性充分,但系统性不强,自主性不足。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往往是一种纯粹的个人情绪体验,认识也常常停留于感性阶段,应参加哪一项第二课堂活动,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没有一个检查衡量的标尺。

四、加强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管理,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一)改变第二课堂的无序状况,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效

在坚持第二课堂活动已有的灵活性、多样性的优势基础之上,引入课程的理念,对其活动的开展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系统性的设计。 将每一活动细分为具体的活动课程单元,明晰每一具体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通过活动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对学生的系统的训练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其某一具体素质的目的。

当然,实践中必须坚持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完全自主、自发参与,以具体实践体验为特征,以课余校内外组合时空为特征,还应大量利用网络时空来实施。

(二)建立和完善评价及监督体系,强化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

第二课堂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反映大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系,同时强化社会认同。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都是建立在大学生诚信的基础上,以写实为主,认定为辅。评价体系也应由学生自评开始,学生互评、班团组织内公示和评价后由院系认定。这种评价和认定过程是一次很好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过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从而增强其在全面素质发展方面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学分认定工作能够随时接受院系主管部门及广大学生的监督,如为学分认定小组成员、学分认定委员会成员建立诚信档案等。

(三)改变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脱节的状态,整体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大系统的两个子系统。第一课堂已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体系。而作为具有第一课堂补充功能的第二课堂,如何实现与第一课堂的对接,更好地发挥补充的作用。在此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则相对较少且不系统。因此,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调整、设计和整合,不仅能促进第二课堂子系统实现局部优化,使第一课堂的教学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达到有效的延伸和补充,而且通过实现第一课堂子系统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能促进育人系统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杨斌. 第二课堂活动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2]陈恩. 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

[3]熊红斌. 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指导方法探究[J]. 教学与管理,2012,5(2).

[4]刘国存. 对经管类学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地位及作用的思考[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第二课堂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