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乡土情,浓浓紫砂颂

2014-06-30 15:09陈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紫砂陶宜兴本课

一、引言,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当地文化历史背景

地方美术与当地课堂教育的汇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兴陶器烧制的历史久远,就紫砂器而言,历史文献中存有的线索却需从北宋说起,宋人梅尧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的诗文中写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表明在北宋时期就有紫砂烧制的可能性。但更确切的记载可以从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得以考证:“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依此,宜兴紫砂至少在明代中后期,就渐为世人所知。

宜兴有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里出生的人从小就耳濡目染紫砂陶。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但将审美因子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因子,让他们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仅能冶美,更能修德,让他们在欣赏紫砂的造型美、水色美之中更能领略“提壶铭志”的风骨美,从而在完善审美心里结构的同时,更加完善他们热爱家乡、祖国、人类文明的高尚情操。

二、自述案例

自古以来,宜兴紫砂陶因为独特的人文地理条件,在世界陶瓷中独树一帜。历代陶工和文人一起钻研紫砂陶的泥料、造型、装饰才把紫砂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本课着重于紫砂陶表面装饰,向学生介绍“大拇指堆花”的装饰手法,由“紫玉金砂”、“文人梦境”、“代代传承”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文人梦境”为本课重点,着重介绍民间艺人与历代文人的联袂创作,才使紫砂陶成为艺术品。“代代传承”是本课的难点,重点介绍了紫砂陶表面装饰的手法“大拇指堆花”,并且组织学生动手创作,感受泥性,提高艺术表现力,得到情感的升华。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美术造型表现和赏析能力。并且,在宜兴丁蜀镇很多学生家中就有人从事紫砂工作,所以学生对课程比较熟悉,所以在此基础上,实地考察、翻阅文献、拜访民间紫砂艺人,从而把赏析、表现、设计、探索相结合才是本课的重点试验,也体验出作为陶都学生得天独厚的天时与地利。

1.创设人文情境

如课堂的导入:“师生配合讲述富贵土的传说:教师点击大屏幕上的图案,学生描述画面,共同完成故事介绍:中国的江南宜兴,一直以来是天下文人学者的梦中情境。太湖的水流趟到这里,如一阕柔软绵长的滩簧古唱,婉约柔韧,这里的山不高,却天生一派妩媚,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古阳羡(宜兴最早名为‘阳羡)说起:远古时代,古代阳羡来了一位形貌怪异的云游僧人,边走边喊,卖富贵土,卖富贵土!村上人好奇,纷纷驻足观望。僧人见人们踌躇不前,又高喊到,贵不欲买,买富如何?人们更加不知究竟,这个仿佛从天而降的破烂癫狂的和尚到底想要干什么,那异僧却越走越快,村上几位长者觉得奇怪,便跟随其后,一路来到了青龙山、黄龙山方向而去,异僧突然不见了,天边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老人们四下张望,见坡前有个土坑,里面全是五颜六色的泥土,成块层层排列,老人们把这些泥土带回村里,捣炼烧制,竟出现与从前迥然不同的色彩效果,于是后人纷纷效仿,从此一种世界独有独特的紫砂陶雄踞一方,享誉九州。”如梦如幻的神话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访地利情境

实地考察一些黄龙山紫砂泥矿层,让学生在矿层中找出哪些是紫砂泥?接着介绍紫砂泥的特性:紫砂泥,贵在有“砂”,那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粘土,和石英、云母类似,由于“砂”的作用,经过窑烧高温后胚体的外观会呈现出比一般陶泥黏土胚体丰富很多的肌理效果和色泽。接着在丁蜀镇紫砂博物馆参观“五朵金花”馆,实地感受紫砂泥在历代以来的卓著优品以及烧成后美轮美奂的色彩效果:“有的如葡萄般的绀紫;有的似橘柚一样的黄郁;有的像新桐抽出了嫩绿;有的如宝石滴翠;有的如带露向阳之葵,漂浮着玉粟的暗香;有的如泥沙上撒金屑,像美味的梨子使人垂涎欲滴;有的胎骨青且坚实,如黔黑的包浆发着幽明之光。”(展示各类紫砂器皿)同时告诉学生,经过长期的泡养和把玩,紫砂陶吸收了茶水的色泽更显沉稳,“火气”渐消,水色如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天时、地利、人和有力结合,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紫砂艺术与世界接轨,“鸟巢壶”、“水立方壶”、“国外友人学做紫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志,让学生自豪无比,教师适当引导,如果说,神奇的五色土传说只是把人们朴素的心愿附丽于想象的翅膀,那么,紫砂陶的发现和由此焕发出的巨大魅力,却让世界记住了宜兴。同时对学生提出期望,紫砂艺术的传承任重道远,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实地的练习,取得很好的艺术反馈。

三、教学反思

在网络、电视等多元传媒的视觉冲击之下,很多人对当地的文化资源采取了漠视的态度,让很多有些的文化遗产没有得到重视和继承,例如我们宜兴的紫砂文化,在艺术领域被很多地方赶超,在商品领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的青少年,常常对娱乐性、刺激性的大众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我们本土的紫砂文化很无知甚至很淡漠、鄙视,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对自己的家乡、祖国的情感会逐渐淡薄,由此看来对宜兴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十分的必要、可行的。

这节课的探索和研究也让教师本人对宜兴的紫砂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参观博物馆,寻找文化遗址,拜访紫砂艺人,由最初的无所谓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寻访,主动去思考、发现、实践,这种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的考察比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百遍的效果要强千倍。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调动起来,他们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就自然出来了。

四、教学延伸

结合当地艺术特色,传承本土美术文化对教师、学生都有着很大的要求。美术教师以往的学习经验与教学经验,主要来源于教材于参考书,而与本地美术文化的结合,需要教师有很好的开发能力,她首先要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课程,充分挖掘这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意蕴,因此教师的自身发展与主动学习是刻不容缓的。

宜兴自古人杰地灵,可以开发的民间美术文化有很多,例如竹海根雕艺术(手工艺品)、竹文化艺术(手工艺品)、善卷的梁祝文化(线描人物)、“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秀美的江南水乡水墨画(水墨写意),汣滨公园任肪钓鱼的“任公钓台”是南朝时期,全国十大钓台之一(建筑艺术),老式建筑各家门前摆放的石磨(建筑雕塑),灶台上的灶神(版画艺术)等等,他们包含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展示这宜兴独有的风土人情,对于他们的探索和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更加促进了宜兴当地美术文化的浓郁发展。这也是作为艺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也是任重道远。

五、对于本课的自我评价

《宜兴紫砂风雅颂》一课,属于“综合 探索”领域,也就是一堂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课,结合宜兴本地优越的地理人文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综合解决了美术学习领域的问题:

(1)把造型表现(大拇指堆花)和设计应用(学生自主创作)和欣赏评述(参观紫砂博物馆、紫砂名人艺术馆)融为一体。

(2)与其他学科相综合(黄龙山的寻找紫砂岩矿就与地理学科紧密相连,“提壶铭志”与语文学科尤其是古代诗词有很深的联系)。

(3)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现在游走蜀山老街,寻找龙窑,与紫砂艺人的交流等等。

以上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寻找到了美术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的连接点,更加让课程丰富多彩,加强学生探索与综合运用的能力。

參考文献:

[1]徐风《一壶乾坤》

作者简介:

陈敏(1978.5~),女,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美术教师,职称:中学一级。

猜你喜欢
紫砂陶宜兴本课
中国政治制度探索演变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