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两类极端性格“乖”学生的心理问题

2014-06-30 12:15刘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女强人寝室室友

刘伟

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坏”学生,自然会受到学生辅导员的重视。但是,沉默寡言、逆来顺受的“乖乖女”,八面玲珑、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性格一个极内向,一个极外向,这两种极端性格的学生,给家长和老师的感觉往往是“乖巧”,做事放心,从而忽视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然而,这“一内一外”两类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备受关注,容易被孤立,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就学生思想辅导实践工作中出现的两类案例,笔者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极端性格的“乖学生”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希望能引起学生辅导员和家长的重视。

一、“女强人”走向“堕落”后回归

案例一:某女,某学院2006级××专业学生。入学成绩优良,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参与竞选班干,表现突出,被选为班级团支部书记,一直到大二上学期,她都是班级的骨干,与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一等奖学金,并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多次在长跑比赛中获奖。

然而,到了大二下半学期,情况骤变,同学反映,她的生活习惯与常人不一样,平时节俭,偶尔吃零食,便暴饮暴食,吃到呕吐为止。此外,她所在的寝室还经常丢失小件物品,饭卡被盗用,等等。因此,她便成为同学们的怀疑对象,昔日“女强人”,今成“眼中钉”,她随即遭到3名室友的排挤,同学关系出现危机。

案例过程:辅导员经过多方了解后得知,同学们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也有许多不合情理之处,令人费解。

其一,同寝室的3名同学一齐指认,饭卡盗用系该同学所为,并有同学看见她拿饭卡在超市购物,随后,她主动承认曾拿同学的饭卡去超市购物,但饭卡用完后不慎丢失。辅导员与之谈话,提起此事,她就哭,并称有时管不住自己,希望得到室友的原谅。

其二,有同学反映,该生平时生活异常节约,常在食堂用免费汤泡饭吃,因此,怀疑寝室里丢失的几十元现金和小物品系她所为,但她一再矢口否认。而调查得知,该同学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用不着偷窃别人的零用钱维持生活,也用不着如此节约。

其三,她在节约同时,却又时常暴饮暴食,买大量的零食回寝室拼命吃,吃完后再去洗手间吐掉,同学怀疑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肥。

经与该同学深入交谈后发现,由于她各项表现都很突出,引来了不少嫉妒和猜疑,同学们在无形中孤立了她,而她又由此生“恨”,走向了极端,选择对同学采取报复式的“惩戒”。

后与家长沟通后发现,她儿时曾是“乖乖女”,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从小学到高中年年拿奖状,后因减肥一事与家长闹翻,随后出现心理问题,出现叛逆。进入大学后,新的环境让她重新找回自信,但随后的同学关系紧张,再次引发她的心理问题。

为避免事态扩大,一方面,辅导员为她调换了寝室,应了其他三名成员的要求,也希望新的环境对她有所帮助。另一方面,与家长共同制定辅导对策,家长决定假期空闲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平时在学校,辅导员既主动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又以朋友相待,每周一次谈话。家长也是每周都与她保持电话联系,久而久之,她便不再自我封闭,主动和家长谈起学校生活,与老师谈学习心得,有人关心,让她又一次找回自信,回归“女强人”,慢慢改掉了不良习惯。

案例结果:通过一个暑假的家长开导、辅导员老师持续鼓励,新学年开学,该生一切恢复正常。原寝室的三位同学也表示,能够原谅她的以往过错,并且替她保密。一年后,她与新寝室的同学,关系融洽,在不打扰室友休息情况下,保持早起锻炼身体,跑步减肥。学习成绩也正常化,排专业前五名,大二,因心理的压力导致一门功课补考而与奖学金无缘,但在大学三年级时又获得二等奖学金。

二、“乖乖女”走出心理误区不再孤立

案例二:某女生,新疆籍,为人老实,家长人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听话,是个典型的“乖乖女”,从不让家长烦心。由于饮食习惯和文化的差异,自2006年入学以来,该生一直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她平时言语不多,也不愿与人交流,连与同室友说话也很少,很难融入人际关系网,整天满脸忧郁。一年下来,学习成绩“亮红灯”,6门功课不及格。后经过辅导员、家长、同学,三方共同开导,才逐渐走出心理误区,不再孤立自己,成绩提高了,生活乐观了。

案例过程:辅导员发现这一情况后,对她加倍关心,也嘱咐她同寝室同学从生活和学习关心她,主动与她交流,但收效甚微。辅导员找到该同学亲自开导,但她一言不发,老师问一句,她哼着答一句。依旧不愿敞开心扉。

为让她开口说话,辅导员先是与家长进行了交流,了解她的平时喜好,做到知己知彼。从生活上关心她,提供一切便利,为其适应新的饮食习惯,让室友去食堂吃饭时带上她,大家边吃饭边聊天,在快乐中改变生活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情况有所改观。在学习上,让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室友,专门带着她一起自习,手把手地传授学习方法。第三学期,她的学习成绩有所好转,不及格科目也有所降低,但到了第四学期,她又有多门功课不及格。

辅导员进一步了解原因后发现,该生与同寝室的两名同学关系不和,在寝室搬迁调整中被排挤出来,于是她觉得委屈,学习从而懈怠。于是辅导员慢慢开导,定期与其谈心,使其改变抱怨心理,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

案例结果: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与同学关系相处不错,同学们还给她起了一个可爱的昵称。学习进步很快,大学三年级,她的成绩有所提高,只有一门功课不及格。大四上学期,该生通过补考或重修的方式拿下积欠的几十个学分。

三、极端性格的“乖学生”也会出现心理问题

案例反思

(1)性格内向的“乖学生”,从不触犯校纪校规,给人的感觉是,守规矩,不会有事的,同样,性格外向的“女强人”,在班级事务中,总是起带头作用,给老师的印象是,做事很放心。因此,辅导员在开展思想工作时,往往将重心放在调皮捣蛋的学生身上,而这两类极端性格的“乖学生”却被忽视,对他们的关心往往不够,他们出现心理问题,也很难被发觉。

(2)极端性格的“乖学生”心理也会出现问题。性格极其内向的“乖学生”,由于长期自我封闭,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后,也不主动向同学和家长倾吐心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障碍。性格外向的“女强人”,也同样如此,各项工作,她总是走在前列,深受各方关注,心理承受的压力,往往比其他人更大,一旦从高位下滑,心理落差太大,物极必反,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出现“愤世嫉俗”的心理问题,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分裂。这两类人群的学生,应该引起学生辅导员的足够重视。

(3)“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性格内向的学生,来到新环境立刻产生了自我封闭、压抑的心态,对其人际关系影响极大,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解决这类问题,不能简单的推向心理医生,而必须借助同学和家长的帮助,辅导员从心理上真正关心他们,否则,很难走出个人心理误区。

案例总结

(1)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充分关心学生们的衣食住行,发现群体中存在的个体差异,而不是在办公室负责处理些日常事务,多与学生在非正式场合面对面交流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新情况做好应急处理方案。

(2)以上两個案例的处理过程中,都涉及心理治疗方法的具体应用。因此,大学生辅导员除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敬业精神的培养外,还要多学习和探究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达到全方位服务学生。

(3)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化的思想和心理,辅导员不能孤立地开展工作,必须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学校、家长、同学多方面努力共创美好和谐的校园。

猜你喜欢
女强人寝室室友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猪一样的室友
寝室闹鬼记
还有梦
小山村走出的女强人
我就吃一点
考前紧张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破译女强人的百变造型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