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 李洪洁 杨兆芳
摘要:
本文叙述了医学仪器在临床应用中可能产生的电击危险,着重叙述了仪器的电击防护措施。
关键词:安全;医学仪器;电击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F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322-01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在各种治疗与诊断仪器中,广泛的应用电能、超声能、微波、激光、放射线和核能等物理能量。有控制的使用能量,对某些疾病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能量一旦超过某一阈值时将危及人体安全。在某些情况下,加到人体的能量不是有目的的,从仪器露出的能量,例如漏电流作用于人体,尤其是心脏部位时,将可能产生电击事故。强电击将会使人昏迷、麻木甚至失去知觉或虚脱。电击还可能产生烧伤、器官出血、心脏暂時停搏、神经系统损害等现象。可见,加强医用电子仪器的安全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遭受电击的可能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防止电击的基本着眼点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将病人同所有接地物体和所有电流源绝缘开来;其二是把病人所有够得着的导电表面都保持在同一电位上,但不一定是地电位。目的都是为了使通过病人的电流减到最小。下面具体介绍几种电击防护措施。
1、仪器外壳接地: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安全措施。由于外壳可靠接地,即使火线与外壳发生了短路,短路电流的极大部分也会从外壳地线回流到地,流过人体的电流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同时又因短路电流足够大,可立即熔断线路中的保险丝,从而迅速切断仪器电源,保障人身安全。
2、等电位接地:这是防止电击的又一有力措施。一般情况下,只要保证外壳接地良好、有效、可靠,即使仪器发生故障,外壳漏电,仍可保证病人安全而不会受电击。但在某些特殊场合,例如在危重监护病房特别是对电器敏感的病人同时使用多台仪器时,为防止仪器外壳非等电位接地而引起的电击事故,必须采取等电位接地系统。所谓“等电位接地系统”:是使病人环境中的所有导电表面和插座底线处于相同电位,然后接真正的“地”,以保护电气敏感病人,它也能保护病人免受其它地方地线故障的影响。在医用仪器的环境中,有很多金属物,如自来水管、煤气管、金属电线管、建筑物的钢筋和金属窗框等,将这些金属物和仪器外壳连接后,再接地就成为等电位化方式。
3、双重绝缘:是一种既能防止强电击也能防止微电击的防护措施。当病人和医务人员偶然接触到漏电仪器的外壳时,就会发生电击事故。为确保安全,通常可采用下面两种双重绝缘的方法 。一是用绝缘材料做仪器的外壳;二是用保护绝缘层将易与人体接触的带电导体与仪器的金属壳体隔离(称一次绝缘),而仪器的金属壳体照常与它的电气部分隔离(称二次绝缘)。采用双重绝缘后,即使仪器的外壳漏电,也不会引起电击事故。
4、低电压供电:当人体电阻一定时,加在人体上的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也就越大,产生电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了减少电击危险,在医疗设备中采用低电压供电是一个较佳的方案。低压供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低压电池供电;第二种是采用低压隔离变压器供电。电池供电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遥测中,比如,在ICU、CCU监护系统中,需要对病人的心电、脉搏、呼吸等参数进行不间断的监护。以心率无线遥测为例,通常的做法是将放大器、发射机组装在一个体积尽可能小的盒子里,线路由电池供电,发射信号被远处的接收机接收,采用市电供电的接收机不与人体接触,不会对人体构成危险。故低压电池供电也是避免电击事故的一种防护措施。低压隔离变压器常使用在如眼底镜和内窥镜等仅有一个灯泡耗电量较大的医疗设备中,其输出低压部分与地绝缘。
5、取消人体接地:人体接地是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取消人体接地是最根本的安全用电措施。
多年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去研究和解决医学仪器的电气安全问题,设计了许多保护装置,把意外电击的危险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可以预料,随着现代医学仪器的迅速发展,安全水平也将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同时,也要求各级医护人员,在操作使用医疗仪器前,必须对所使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有所了解,严格按操作规程去操作,同时,要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视病人如亲人,在救治病人的同时不要放松安全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