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燕 郭燕茹 汤秋燕
【中图分类号】
Q49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292-02
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改革,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大大的增加,部分基层医疗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映,不仅严重损害基层医疗工作者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工作效率和家庭的和睦稳定。现笔者就目前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的心理状态、特征,产生的原因与应对的方法作些粗浅探讨,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心理现状评估
心理健康是指智力、情绪、性格等精神方面的健康。本人认为目前我们的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其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在肯定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心理基本健康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中的确还存在一些心理异常现象。而据笔者的调查观察,目前比较突出的是“心理疲劳”问题 “心理疲劳”,是指由于长期的精神负重,在工作、事业开创、人际关系和家庭角色的扮演,以及对事业和家庭的不断权衡方面,总是处于一种思考、焦虑、烦闷、抑郁的压力之中,使心理出现“疲劳”的一种状态。基层医疗工作者,尤其是中年基层医疗工作者,心理疲劳问题尤为突出。笔者观察基层医疗工作者“心理疲劳”一般有三个方面的症状
一是反映在生理上的症状
常发现部分基层医疗工作者唉声叹气,说自己全身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又无生理疾病,但就是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失眠早醒、记忆减退等现象,中年基层医疗工作者更甚。
二是反映在工作上的症状
首先是对职业的厌恶和抱怨,其次是工作缺乏激情,总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再次是对人对事缺乏应有的热情,缺乏应对问题的勇气和化解矛盾的办法。
三是反映在思想情绪上的症状
1、长吁短叹,经常把“累死了”“烦死了”挂在嘴边;2、情绪不稳,易感情用事,言行中理智成分减少,常因小事暴怒;3、思维迟缓、注意力难集中,对身边的事反应冷淡;4、心情烦闷、固执己见,动不动发“无名之火”,就是开心不起来,怀疑是不是患抑郁症了。”等现象。心理疲劳往往被人误认为是单纯的身体疲劳,一味强调思想教育与思想帮助,很少涉及心理层面,因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成效性。
2 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心理疲劳原因分析
引发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心理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分析主要在三个方面
2.1 不良环境:
一是不良的工作环境我们长时间工作在接触病人的环境中,在长期的细菌病毒滋长的环境下,会逐渐失去代偿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引发身心功能减退。二是不良的社区服务环境。不容否认,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对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正当服务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消极抵制
2.2 过度压力: 一是服务形象的压力由于卫生基层医疗机构的“窗口之中的窗口”,稍不注意言行举止,可能会被“曝光”,无形中给基层医疗工作者施加了压力。第二是服务要求高的压力。近年来,社区居民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既要能帮社区居民看病配药、又要对社区居民的慢性病进行统一管理,做好社区居民的解释工作,再者单位的各项考核制度越来越完善,这也给基层医疗工作者增加了压力。第三是群众满意的压力。关注健康、热情服务,既要严管重罚,又要达到群众满意和“零投诉”,对此我们基层医疗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实际是“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无奈难以挥去,强迫忍耐导致“心理疲劳”。第四是工作量过大的压力。做基层医疗工作者意味着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一个接一个的加班,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身体的极度疲劳导致心理疲劳。第五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基层医疗工作者由于上班早、下班晚、加班多,造成了“四少”现象。加重了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心理创傷。第六是竞争的压力。由于基层医疗工作者系统级别低,无形中压力加大。以上困扰基层医疗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六大压力相加,超出了个别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承受极限,导致“心理疲劳”。
2.3 自我调适不够:
经了解,目前大多数基层医疗工作者欠缺心理保健知识,不能客观准确地知觉现实和接受现实,人生没有长远的、正确的目标和计划,面对艰苦而又单一的工作找不到新亮点和审美观,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工作标准不作心理调适和学习充电,而产生“审美疲劳”,导致对职业的厌恶和抱怨。
3 维护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心理健康的思路
3.1 要在认识上对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心理健康维护有足够的重视。目前,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尤其是政工干部要带头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带头学习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带头开展对基层医疗工作者心理健康维护问题的专项研究,并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心理健康的预防、调整、训练、干预机制,使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心理健康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2 要从具体措施上营造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一是科学配置使用基层医疗工作者,营造劳逸结合的工作环境。在保证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常运营的基础上,让基层医疗工作者有一个喘息的机会,避免基层医疗工作者身心疲劳,影响工作效能。二是关爱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政治成长,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对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中年基层医疗工作者,应采取定期轮岗,合理交流、择优选拔、适当照顾的办法拓宽使用路子,努力减轻他们在价值观认可上的压力。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娱乐减压环境。要以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心理需求为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文体活动设施,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让基层医疗工作者在轻松的外出参观学习与文体活动中释放心理压力。四是关爱基层医疗工作者,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领导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及时疏导缓解一线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各种心理问题
3.3 学会自我调适和自我修养,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3.3.1 人生要充满自信。良好的心境有益于人体各种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利于调节脑细胞的兴奋和血液循环,能鼓起人们与各种困难、矛盾作斗争的勇气。
3.3.2 人生要找准平衡点。当代心理学家认定:人的心理一旦失衡就可能造成种种功能紊乱的身心疾病。因此,人生要找准心理的平衡点,这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需求。
3.3.3 人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应尽量定时,并持之以恒,也就是说尽可能不要破坏人体的“生物钟”规律。有人形象地提出科学养生十个方略,即:一贯知足、二目远眺、三餐有节、四季不懒、五谷皆食、六欲不张、七分忍让、八方交往、九薄烟断、十分坦荡。上述十点,都是良好的生活规律,我们自觉养成了,就能相得益彰。静心感觉,方知科学,坚持应用,必有收获,身心健康,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翠珍.慢性疲劳综合症发病因素、症候规律及疲劳特征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03)
[2] 张蓉.慢性疲劳综合症流行病学及症状、症候特征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