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285-01
推拿手法是指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规范动作,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或穴位进行操作以达到治疗、保健目的之方法。与输液、服药等疗法相比,它具有收效快捷、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痛苦小、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和特点,是一种纯天然绿色疗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如果不按照操作规范来施术,很可能会欲速而不达,甚至会造成手法后软组织疼痛、骨折、脊髓损伤等不良后果。
推拿手法做得好不好,必须以两个标准来衡量:一是是否有效,二是是否舒适、安全、无痛苦。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言,“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笔者曾经在省级三甲教学医院从事推拿手法教学、临床及保健工作多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谨在此对怎样才能提高推拿手法疗效,缩短疗程谈点粗浅体会,供同道们参考借鉴。
1 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如解剖(包括肌肉、神经、骨骼、关节、韧带、椎间盘)、中医基础(阳阳、五行、脏腑、气血、辩证、尤其是经络穴位)。只有对解剖位置、层次等熟悉,操作才能准确、到位,感同身受,“下手如有神”,否则操作起来就比较盲目、茫然、混乱,还有何疗效可言。
只有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了,才能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辨证论治,补虚泻实,才不至于犯虚证误用泻法、实证误用补法即“虚虚实实”的错误。
2 必须具备扎实的推拿手法基本功和娴熟的技巧
2.1 松解类手法必须要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柔和、深透”的综合效果:有力包括力量、功力和技巧力;持久指手法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保持足够时间不变形并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均匀指不可时快时慢、不可忽轻忽重;柔和指要轻柔和缓、轻重相宜,刚柔相济,强调舒适性;深透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仅局限于体表,而要达到深处的骨肉、脏腑,必须保持上述四个方面技术要求的协调统一才能做到这一点。
2.2 整复类手法必须要达到“稳、准、巧、快、轻、小、短”[1]的综合效果:
稳是对安全性的要求,包括排除整复手法的禁忌症及选择安全性相对高的手法;准是对有效性的要求,包括针对性及定位准确;巧指施力方面的要求,要巧妙运用“杠杆、旋转、失稳”等原理;快指发力方面的要求,要快发快收,要用寸劲;轻指手法要轻柔,不要太重太暴力,以免造成瘀血、水肿等不良反应;小指整复的角度越小越安全,不要误以为复位声音越大越好;短指关节移动的距离越短小越安全。
3 每种手法必须要全面掌握它的定义、动作结构、动作要领、注意事项、适用部位、功效、主治、适应症。
只有这些全都学好了,才算是完整、准确地掌握了这项技术。
4 推拿手法技术练习与推拿功法练习必须有机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还要多去做模特体验各种手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操作时感同身受。
如果能配合修炼气功(静坐、站桩、外气发放等),那么对增强自己的体质和强化手法效果都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5 必须全面掌握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定义、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症状体征、各种检查(包括X线、CT、MRI、化验等)、诊断、各种治疗方案及技术、注意事项、禁忌症、预后等。
6 必须具备熟练的触诊技术
包括软组织的劳损点、结节、条索状物,偏歪、错位的棘突、椎体等。这些都需要认真、仔细去触诊、体会。
7 必须具备熟练的治疗技术
尤其是复位要准确、到位,要善于利用寸劲,每个关节的整复术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髂关节、骨盆等起码要有30-50例复位成功的案例才算是初步掌握,对力度、角度、方向、位置等都要了若指掌,熟能生巧。
8 必须处理好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有机统一
行扳法前要明确诊断,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排除骨折、脱位或肿瘤等疾病,以免造成医療事故
治疗步骤:宁可不足,不要过之,中病即止,见好就收.
9 辨证论治
推拿手法的补泻作用并非一成不变,具有相对性、灵活性,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导致同一手法、同一强度、频率、方向,所体现的补泻作用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推拿医师灵活对待(因地、因时、因人治宜)。处理推拿手法补泻具有相对性,要提高推拿疗效,须在补泻“绝对原则”基础上,灵活运用相对原则要根据脏腑、气血、八纲辨证的结果,正确运用推拿补泻(包括轻重、顺逆、迎随等补泻及平补平泻法)、推拿按摩八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等来施术。
总之,按摩的补泻与刺激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手法的方向以及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殊性都有一定关系,操作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0 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和阴阳平衡理论来指导治疗[2]
人体是一个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筋骨、动静、刚柔都阴阳协调统一的整体。它必须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的常域平衡。否则,就会导致亚健康甚至发病。以“上下平衡”来说,就以“兄弟椎现象”来说吧,兄弟椎在临床上的功效是由彼得·李顿(Peter Teighton D。C)所提倡的,主要目的是在告诉大家,脊椎上下两端存在互动的关系,譬如治疗颈椎第一椎时,如能在腰椎第五椎同时矫正,其效果更好。临床上有部分膝关节酸痛乏力、足跟痛是腰骶椎病变引起的,必须上下本标同治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整脊治疗时要兼顾松解肌肉等软组织。整脊与松筋各占一半的时间、精力与功劳,不可偏废。
11 整脊手法配合使用各种疗法,如点穴、经筋疗法、原始点、神经阻滞疗法、针灸、中药、理疗、刮痧拔罐、药物熏蒸疗法、心理治疗等,还要配合相应的脊柱及肌肉功能锻炼操,这样才能大大的提高疗效,减轻并发症、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参考文献
[1]王之虹.推拿手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9-11
[2]韦贵康主编,兰小春等副主编. 北京:《姿势决定健康》.北京科技出版社.2009: 2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