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波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随机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6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进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再通过随访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将实验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实验组粉碎大结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粉碎小结石时具有优势,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和复发率相差不大。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成功率高,手术风险小,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的特点,是臨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手段,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上段结石
【中图分类号】
R36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242-01
输尿管上段结石又叫做上尿路结石,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尿道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此外还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及55岁。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上尿路结石发病率降低,而其间隙期间以及近四十年来发病率大大上升,这说明上尿路结石发病与经济收入和饮食结构变化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的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方法:大量饮水来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6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0~53岁,入选前经临床和检查证实为输尿管上段结石,试验前一周停用一切治疗尿道疾病的药物,所有患者愿意参加试验。实验组30例,年龄36.2±5.5岁,男18例,女12例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30例,年龄38.4±4.8岁,男20例,女10例,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1.2 方法:术前,督促患者禁止服用一切治疗尿道疾病的药物,并对患者进行常规立位腹部平片、B超定位确定患者结石部位,给与患者心理安慰。术中,在患者全身麻醉的情况下,采用侧卧位,垫高腰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将尿管使用超声刀切开后取出结石,再将切口缝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则是在结石侧部进行逆向插管至结石下端,通过管道注入生理盐水。再将输尿管硬镜伸入寻找内下方的扩张输尿管和结石,使用气压弹道碎石并通过高压脉冲水进行碎石冲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率、手术风险率,损伤度和恢复速度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高达91%,术后并发症率4.8%,手术风险率6.6%,损伤度5%,恢复速度在3至4周左右;对照组则较为不理想,成功率70%,术后并发症率8.7%,手术风险率15.7%,损伤度23%,恢复速度在4至5周左右。其中对照组中出现了5例患者因未能成功碎石转而采用了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成功将结石取出。
3 讨论
饮食中动物的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患者可以通过大量饮水来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可通过补充一定的钙质,与肠道的草酸结合成草酸钙,利于草酸的排出,避免了结石的形成;人体血液呈酸性,酸性环境容易生长结石,因此,人们可多食用一些碱性食物,使血液偏碱性,降低结石的形成,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结石的重要手段,对于结石患而言,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能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根据患者结石的大小,应为患者选择成功率高、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率低的手术治疗措施,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取石术在治疗结石上各有特点,故应以患者的病情情况作为依据,为患者合适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旭,朱庆国,马鑫,等.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26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6):327-329.
[2] 余大敏,张大宏,李恭会,等.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5):305-312.
[3] 李金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7,17:88-91.
[4] 张大宏,余大敏,朱庆国,等.腹腔镜下快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技巧[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5):308-310.
[5] 丁炎,顾雁琴,钱萍萍.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