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敏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147-01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和神经病变而造成的供血不足、感觉障碍并伴有感染的脚。特点是创面愈合缓慢,甚至迟迟无皮肤生长的现象,此病多发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若处理不当即导致截肢致残以致死亡的后果。现将本人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糖尿病足全部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5-81岁,平均68岁。病程<6年2例,>10年10例。其他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8例,糖尿病肾病1例,视网膜病变1例,脑梗塞2例。
1.2 临床表现:双足麻木疼痛者、温度低伴足趾红肿、溢脓、皮肤缺损、软组织破损或骨质破坏或部分足趾或全足趾变黑、坏死。
2 治疗与转归
控制血糖为首要,其中胰岛素治疗8例,口服药物治疗4例。12例均用过抗菌素并辅助中药外敷与内服。经综合治疗2例治愈,8例好转,1例死于肾衰并心衰,1例继发感染家属放弃治疗。
3 讨论
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病机制,本症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缺血、感染三要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使患者痛觉降低,以致完全消失,足部创伤常不易察觉,并导致足部各小肌肉萎缩导致足趾关节慢性屈曲,足部重量负荷转移而发生跖趾的损伤。神经损伤还可使足部出汗明显减少,引起皮肤干裂、足部动脉硬化、缺血和坏死,易发生深部感染。
根据病变性质,糖尿病足坏疽分干性、湿性,但干性常继发感染而形成混合型坏疽。
4 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特点
起病主要原因为持续性高血糖状态。在此情况下,因糖蛋白含量增加,可相继出现下肢血管基底膜增厚,红细胞变形能力减低和糖化血红蛋白质的升高。自发性溃疡、水疱破裂、穿鞋不当摩擦伤、修剪不当致伤、烫伤和足癣为糖尿病足的常见原因。若合并明显的神经病变,患足常无自觉疼痛,这使患者不警觉,不积极就医,致病情发展恶化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足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更重,致使足的感觉严重减退,甚至丧失。也正因为如此,这类患者常因使用热水或理疗烫伤,或因不能感知鞋内异物和鞋内不适而扎伤、磨损等。足损伤后也常不能及时察觉,就医不及时、感染扩散致糖尿病足发生。糖尿病足患者周围血管病变致患足动脉狭窄和闭塞,血供降低,致使小的创伤也难以愈合,同时动脉供血的降低又使皮肤更易受到损伤。
5 治疗
5.1 全身综合治疗:①严格控制高血糖,②及时纠正急性并发症,处理慢性并发症,③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④改善微循环。近年来我们用“胰激肽肠原酶针”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病变、坏疽对改善症状有一定疗效。
5.2 局部治疗:①保持深部创口引流通畅,②坏疽的局部组织分次清创处理,不宜一次性大面积清创,③创面脓性分泌物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胰岛素、654-2、混合液湿敷。总之全身和局部给予中西药综合使用、加强营养,即使壞疽创面较大也有可能使之愈合。
6 预防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嘱患者禁烟酒,因烟酒可促使小血管痉挛,加重肢体缺血、缺氧,影响治疗效果,局部患肢保暖和避免长时间压迫,保持干净和干燥,经常用温水洗脚,要穿柔软宽松的鞋袜,避免烫伤和冻伤、注意修剪指甲,对有鸡眼或胼胝的患者要给予适当治疗。积极处理足部任何微小的感染或损伤,从而避免形成溃疡或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