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庆 王先化 马前程 王东
摘要:
目的:探讨耐药肺结核病人的胸部X线影像特点。方法:通过对昌吉州耐药肺结核病人X线影像特点与不耐药的肺结核病人的胸部X线影像特点比较。结果:耐药组病人病灶充分吸收仅2例,部分吸收为48例。不耐药组病人病灶充分吸收66例,10例基本吸收,仅2例部分吸收。结论:耐药组病人多呈纤维条索状,斑片状为主。对照组病人以斑片状模糊阴影为主。耐药肺结核胸部X线表现病情严重,活动灶明显,治疗效果差。
关键词:耐药;肺结核;X线;影像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067-01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且结核病耐药情况十分突出,耐药率高达46 %,随着HIV感染的蔓延及流动人口的增加,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及传播更加广泛。2007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结核病耐药情况严重,从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分离到的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率8.32 %,广泛耐多药率为0.68%,复治患者的耐药性更为严重 (耐多药率25.64%,广泛耐多药率为2.06% )[1]。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株的自然变异频率很低,且多为耐单药菌株,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野生突变株出现的概率仅为10-14。病灶内同时出现耐2种或以上(特别是耐异烟肼和利福平)药物的野生突变株几乎不可能,而且各个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不相连,不会因某位点突变而同时对2种以上药物耐药,MDR-TB的产生主要是由治疗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造成[2,3]。
现对昌吉州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耐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耐药肺结核85例进行临床及X线分析,探讨其特点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昌吉州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耐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耐药肺结核85例耐药病人为男58例,女27例,年龄为29-76岁,初治16例,复治70例。对照组不耐药的肺结核病人79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为30-78岁,初治63例,复治15例。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以面对面调查结合查看肺结核病例等方式,应用个体化问卷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民族、疾病史、遗传史、病程、过敏史、免疫状况、用药史、治疗史等。所有病人均作胸部X线正侧位。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人痰检抗酸杆菌为阳性,所有病人采用多种抗痨药物雷米封、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丁胺卡那、氧氟沙星、卷曲霉素。敏感性测试:其中选择85例对雷米封、利福平等三种一线抗结核药耐药为观察组病人,79例对雷米封、利福平等三种一线抗结核药敏感为对照组病人。
2 结果
病灶的分布耐药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广泛,耐药组病人85例,61例侵犯3个肺叶以上,全部侵犯有22例。对照组病人多侵犯2个肺叶以下,侵犯3个肺叶以上的仅12例。耐药组病人多呈纤维条索状,斑片状为主。对照组病人以斑片状模糊阴影为主。治疗后病灶变化:耐药组病人在采用不同抗痨方案治疗6个月以后检查胸片报告示:耐药組病人病灶充分吸收仅2例,部分吸收为48例。不耐药组病人病灶充分吸收66例,10例基本吸收,仅2例部分吸收。
3 讨论
我国仍普遍存在着把某些重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尤其是异烟肼和利福平作为抗菌素或广谱抗菌素单独使用以及在初治患者中滥用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物的现象,均应引起高度警惕,二线药物耐药将导致更多的MDR-TB患者难以治愈,造成MDR-TB的进一步蔓延[4]。没有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是产生获得性MDR-TB的最主要原因。未经专门培训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可能不理解化疗原则,不按有效化疗方案,任意组合抗结核药物,甚至单用抗结核药物,频繁更换方案;对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不能正确及时处理,盲目停药或换药;在患者治疗效果差时不断加入单一药物。这些做法不但导致获得性耐多药结核的产生,而且加剧了初始耐多药结核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成为导致获得性MDR-TB产生的首要人为因素[5]。
药物的装量、含量和生物利用度不合格,服药方法不正确,均可导致患者得不到足量有效的抗结核药,形成实质上的不合理用药。无法获得全程化疗需要的药物、被迫中断治疗、用药效不可靠的药物、剂量疗程不足等,都会使疗效受影响。同时,新的抗结核药物开发和研制严重滞后,耐药结核病不能得到及时治愈,最终产生XDR-TB[6]。
耐多药肺结核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复杂和最难治疗的一类结核病,通过这两组病人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凡肺结核病人病灶显多叶、纤维条状常伴有空洞形成[7],治疗效果欠佳,应及时作多种抗结核药的药敏试验,了解病人是否耐药,便于我们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主张凡确诊为肺结核的病人应及时做药敏试验,选用最为有效的抗结核药。
参考文献
[1] 钟球,周琳,吴惠忠,蒋莉,李建伟.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及对策研究[J].广东医学,2010,31(15):1908-1910.
[2] 王撷秀.耐多药结核病的预防[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8):511-513.
[3] 王黎霞,成诗明,徐敏等.加强结防机构与医院的合作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试点报告[R].中国防痨杂志,2007,29(6):479-482.
[4] 李飞,程冬梅,梁瞒保.综合医院转诊对提高肺结核病病人发现工作的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9):828-829.
[5] 李建伟,钟球,黄桂清等.医疗系统转诊在肺结核病人发现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防痨杂志,2007,29(4):312-314.
[6] 熊昌富,王小靖,周丽平等.目标考核对提高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效果的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1957-1959.
[7] 谭守勇,伍小英.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J].广东医学.2010,31(15):1913-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