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体信息时代,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入而广泛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各方面,对青年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观念、交往方式以及价值判断都产生了影响。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和独特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现实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创新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李辰(1982-),男,天津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兼团委书记,助教。(天津 30163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57-02
伴随着信息化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博客、手机报、虚拟网络社区等流媒体和及时通信工具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接受方式、信息覆盖面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也易于接受和选择运用新媒体途径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天下事。新媒体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影响,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快速传播性,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新媒体中出现的一些信息污染、价值文化冲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效果;另一方面,新媒体具有广泛而丰富的信息资源,集合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这些有利条件无疑也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条件和新的机遇,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借助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无屏障性”增加了学生思想教育舆论导向难度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从某种程度上具有从空间、时间到资讯的无屏蔽性的特点,形成了信息传播、发布、使用更加自由化、人性化。高度信息化的新媒体平台是一把“双向剑”,在便捷迅速为大众提供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信息、助推社会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夹杂充斥着一些伪科学、负面的、消极的思潮,并带有黄色、迷信、暴力等有害信息,甚至一些带有反动煽动性、腐朽错误的言论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游荡传播,这些内容无不污染了新媒体环境,冲击着大学生的主流文化。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广泛性、不确定性使大学生很容易被各种负面思想所迷惑,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潮也会较为深刻地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些负面信息的存在加大了学生思想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甚至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效果和功能,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
2.新媒体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维稳难度
新媒体平台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做出过激反应的可能性。一个重要新闻、一个突发事件会瞬间在新媒体平台中传播、发布转发,较短时间内就形成网络舆论。一些学生的从众、求异、追新的心理特性,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等热点问题关注的“英雄情结”很容易受到新媒体平台的舆情舆论吸引以及别有目的人的利用。一旦没有及时妥善地予以引导就容易形成一些过度性的反应,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也增加了校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90后的大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还具有不稳定性。少部分学生往往对社会、学校难以形成正确的认同和中肯的评价,诸如学费、食堂、后勤服务等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时容易引发他们的质疑和消极评价,在新媒体舆论环境下一个学生或一小撮群体就某一个事件问题的言论一旦在新媒体上出现就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的广泛关注,更有甚者产生共鸣,并可能形成“逐级放大”,很容易形成汹涌、扩大化的舆情,如果未能及时引导甚至引发群体性的恶性事件,这些造成了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维稳的难度。
3.新媒体的虚拟性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
新媒体平台具有较为明显的虚拟性以及互动性,在新媒体网络空间,大学生多以个性化署名的方式进行交流,新媒体空间中的言行话语真实性无法保证、无法规范,过度沉迷于新媒体环境会导致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交往中对周围人真实性的怀疑,以及自身真诚性的缺乏,从而也会影响与他人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同时虚拟性的交流也使大学生去除担负任何责任的心理负担,因而可能在新媒体环境中表现得与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大差异,在虚拟人格和现实人格之间频繁转换,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个人的双重人格现象,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负面问题,出现心理危机。
二、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
1.新媒体技术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
新媒体技术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平台从而搭建了龐大的新媒体体系,具有丰富的信息容资源、传输迅速、互动性强、覆盖面广、形式丰富等优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既可以借助新媒体丰富的资源吸纳社会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行传承与创新,也可以使用新媒体大规模地、快速便捷地传播正确的思想、形式与政策等正能量内容,且无须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无论是教育方式、手段还是信息传播和获取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改变,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十分广阔的实践和理论平台。
2.新媒体技术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环境,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手段、方式更加丰富化、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青年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平台以其灵活便捷的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或语音把教育内容快速传递给学生,为学生解疑释惑,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宣传青年正能量,在新媒体平台畅想主旋律,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教育更为直接和深入,也有效提高了教育内容的传播效率。新媒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新的魅力。
3.新媒體技术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媒体技术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真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新媒体平台搭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非面对面的交流平台,这种交流方式也缩小了人与人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心理防范,更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动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新媒体空间只有符号的交往,这种虚拟性可以使大学生将内心深处的苦闷、迷惘、遇到的问题等倾诉出来,教育双方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无所顾忌地进行真心交流,教育者也可以对学生的留言以发表评论、回复、私信等方式将教育内容在短时间内传达给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新媒体教育相对于传统思想教育的说教模式会更能迎合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也会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效果的有效性。
三、新媒体时代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广大教育者普遍认同。面对新媒体环境和新的教育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创新新媒体教育的渠道与空间,积极探索构建富有多样化、有效化的新媒体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方式,把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作为应对新媒体对传统思政教育挑战的一种新手段,开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主动了解网络用语、网络文化,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规律,在主课堂教育、报告会座谈会、主题活动、实践教育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形式、不同需求、不同群体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同时改变居高临下教育灌输为平等的互动交流方式。
2.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平台的正面教育和引导
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好奇、求知欲望强,但他们的人生社会阅历还尚浅,判断能力不是很强,新媒体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信息也容易影响他们三观的形成。因此,作为高校思政教育者要正确引导青年学生科学、理智地使用新媒体,有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鉴别能力,让他们学会从良莠不齐、纷繁复杂的信息内容中有甄别地选择对个人成才成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的信息,让新媒体平台为他们的成长学习、思想提升、健康生活服务,并充分借用新媒体实现自我精神、人格的塑造、心理和情感的提升。
3.构建富有影响力的校园新媒体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新阵地
校园网络媒体是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博客、人人网等通过手机通讯平台为载体的新媒体功能,探索建立校园新媒体工作平台,把教育引导的目标、内容通过新媒体有效渗透、传递给青年学生,在新媒体平台唱响、唱红时代主旋律,坚持校园新媒体平台时时有党组织、团组织的声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同时在校园新媒体平台设置大学生喜爱的文化类、生活类、艺术类、服务类等栏目,使新媒体平台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资讯平台、党团组织的对接平台、催生典型的孵化平台、典型榜样的展示平台、青年交流的沟通平台、答疑解惑的对话平台,使之成为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4.推动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媒体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高校应将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范畴。发挥舆论的道德评价功能,逐步建立学校网络道德规范制度体系,做好学生普法教育,增强学生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中的法制、责任、政治意识,引导学生纠正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中的失范行为,自觉构建抵御不良信息的新媒体网络道德“防火墙”。在工作中要建立一支由网络技术人员、学工队伍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为主的网络信息员队伍,对新媒体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对一些有害的、负面的信息及时进行“化毒”和“清毒”工作,防范新媒体网络空间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有害影响。高校应借助新媒体宣传教育阵地进行主流话语的传播发布,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运用新媒体平台要聆听、尊重学生的想法建议,畅通信息沟通,才能引导学生理性运用话语权,避免学生话语权滥用。
参考文献:
[1]张世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问题与对策[J].探索,
2005,(2).
[2]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教育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刘晓宇.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4,(8).
[4]冯刚.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德育,2009,(3).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