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境素质调查与环境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2014-06-30 11:29郑文武邓运员刘晓燕钟顺青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课程改革大学生

郑文武 邓运员 刘晓燕 钟顺青

摘要: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环境素质以及如何开展大学生环境教育成为当前环境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对大学生环境素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知识水平和环境保护自觉性,大学环境教育也确实提高了大学生环境素质,但也存在明显的缺位现象,导致大学生环境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并没有得到系统的环境教育。根据调查结果,分别从课程体系建设、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环境教育;课程改革;环境素质;大学生

作者简介:郑文武(1978-),男,湖南常德人,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副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网格技术的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衡阳师范学院启动项目(项目编号:12B43)、湖南省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k123)、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02-02

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在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我国环境问题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环境教育是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活动,也是提升公民环境素质的必要途径。环境教育体系由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次组成,其中学校环境教育发挥基础和连接作用。学校环境教育是贯穿于小学、中学和大学各个教育阶段的系统工程,各阶段教育内容和方式应互有差异,循序渐进。其中大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环境素质以及如何开展大学生环境教育成为当前环境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一、大学生环境素质调查

为了摸清我国大学生环境素质,采用了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并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1.调查问卷设计

采用文献分析和访谈方式,初步明确大学生环境素质的特征,并初步设计了调查问卷,拟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环境知识水平与环境教育知识获取途径、对环境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要求、对已开展的环境教育的满意度等4个方面。问卷设计的重点是了解大学生所具备的环境素质、环境教育的开展情况以及对环境教育的需求。

为了扩大调查范围,采用了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问卷网和问卷星网站投放问卷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在湖南省高校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为了体现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校大学生环境素质差异和环境教育满意度特征,选择了湖南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进行实地问卷调查。

2.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共收回问卷1231份,其中网络问卷673份,实地调查问卷558份。实地调查问卷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率为93%。回收问卷中24份存在数据不够完整被剔除,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207份,占回收问卷总量的98%。样本分布情况为:男生45%,女生55%;中共党员24%,非中共党员76%;理工专业62%,文史专业38%;大一32%,大二29%,大三25%,大四14%;一本学校46%,二本学校42%,三本学校12%。

二、大学生环境教育现状分析

1.环境知识水平整体较高,并且具备一定的环保行为自觉性

环境素质包括环境知识水平和环保行为自觉性两个方面。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整体环境知识水平整体较高,并且具备一定的环保行为自觉性。

調查问卷中选择有关世界环境日和世界地球日的问题,用以调查大学生对环境常识的了解情况。考虑到网络受调查者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借助于一些搜索工具,导致调查结果失真,在分析大学生环境知识水平时,剔除了来自于网络的调查样本。实地调查样本有关环境知识水平的结果见表1。知道或听说过世界环境日的占了94%,其中26%的样本能够准确回答具体日期。从性别差异来看,女生答案的正确率为33%,男生的为18%,说明女生环境知识水平明显高于男生,文史类专业学生正确率略高于理工类;从不同学校层次来看,一本、二本高校学生差异不大,而三本最差,说明三本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从年级结构来看,大一学生环境知识水平最低,而更高年级的学生环境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说明大学环境教育和学校有关环境保护社团的活动明显推动了环境知识水平的提高。

调查问卷通过大学生外出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率反应环境保护自觉性。统计结果显示,愿意自备购物袋的占91%,但实际使用环保购物袋的却不到10%,这表明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环境保护自觉性。但由于大学生购物行为主要发生在学校内部的小型商店,一般提供了免费的塑料购物袋,导致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贪图方便并没有使用环保购物袋。因此,有必要更深入地开展小型购物商店的环境保护宣传,并强化监督和制度化管理,构建良好的环保实践环境。

2.环境知识来源途径多样,但主要来自于网络,缺乏环境知识的系统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环境知识获取的途径主要来源于电视媒体、网络、环保活动、课堂,其中94%的受调查者的环境知识来源于网络,78%的来源于电视媒体,来源于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的占21%,来源于环境教育课堂的受调查者仅占15%。由此可见,大学环境教育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主要是由于很多大学里并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83%的受调查者在大学阶段没有接受到环境教育,虽然有些学校开展了环境保护活动,但形式死板,内容陈旧,难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载体,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由于资源丰富且可以线上交流,更能够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因此,需要加强和拓展大学环境教育课程建设,并利用网络上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大学生环境教育体系,使环境教育课堂真正地发挥作用。

3.大学环境教育课堂形式陈旧,学生满意度差

调查发现,64%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在大学开展环境教育,其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增强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在进入大学以前,大学生们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知识;二是当前大学教育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这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大学阶段的环境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中学低层次阶段,要求不仅注重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人-地”系统的认识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环境意识、环境伦理道德、环境行为和环境素养的培养。当前陈旧乏味又缺乏深度的环境教育课堂必然导致了大学生对环境教育的满意度较低,在大学阶段接受过环境教育的受访者有69%的不满意。

三、大学环境教育课程改革建议

1.结合专业实际,打造跨学科环境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环境教育普及率低,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的专业差异,因此,高校应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环境教育课程,在传达环境常识的同时,结合专业实际,在专业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打造具备专业特色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如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消除光污染、噪声污染的内容,计算机科学专业应结合信息技术,学习网络环境下环境知识宣传知识,美术专业学生应学习环境教育漫画和创意作品的设计,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生态学分析生态平衡规律和问题。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实现环境教育知识和专业理论实践的合理对接,加强环境教育知识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和联系,以专业前沿拓展环境科学前沿,开拓环境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程结构上,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包括选修课、必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其中选修课可以开设诸如环境学导论、可持续发展概论等;可以设置一些与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如对于化学专业,可以开设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物处理等;实践课使学生具备在不同的专业工作岗位上,进行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对于处于大学基础环境素质培养的选修课可以安排在大一或大二年级,与专业紧密关联的环境教育必修课安排在大二或大三年级,而作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能力拓展的实践课可以安排在大三或大四年级。

2.加强大学生环境科学领域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从实地发现问题并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环境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能够完成环境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环境道德和价值观,但环境教育仅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的社会实践,环境教育课程应该包含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学生能够发现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不同的专业与环境科学的交叉能够产生一系列新的研究方向,依托专业理论和技能,积极开展环境科学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环境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可以组织建立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和研究社团,从环境科学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开展工作,既能推动专业知识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又能激发大学生研究兴趣。

3.加强大学环境教育师资培养

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影响环境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环境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必须重视大学环境教育师资的培养。由于大学生的专业差异,大学环境教育的师资不能僅限于环境教育专业,而应该是具有环境科学和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符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是很难得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教育研讨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宋晓芳.电力高校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8,(9):53-54.

[2]申秀英,刘沛林.加强农村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与途径[J].教育评论,2009,(4):45-48.

[3]胡海燕.环境教育基地建设运行的实践与探索——上海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环境教育基地案例分析[J].环境教育,2011,(8):49-50.

[4]张磊,吉鹏亮,曹祺文.高校环境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77-78.

(责任编辑:王意琴)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课程改革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