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4-06-30 11:29曹周红韩时琳肖政黄琼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曹周红 韩时琳 肖政 黄琼

摘要:“港口水工建筑物”是港航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次教学改革有机结合了专业实习、前修课程、本门课程以及后续课程,制订了“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主线,对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安排,同时还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实践表明改革效果良好,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港口水工建筑物;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曹周红(1978-),男,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讲师;韩时琳(1972-),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配套教改课题(课题编号:YT1304)、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CN13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96-02

“港口水工建筑物”是一门介绍国内外港口水工建筑物构造知识、先进技术、设计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并为以后顺利从事港口水工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牢固基础的课程,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该课程一般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工程水文”、“海岸动力学”和“港口规划与布置”等课程为先修课程,而后续课程则有“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同期开设的课程还有“渠化工程学”、“水运工程施工技术”和“船闸工程课程设计”等。作为一门联系专业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本科最后阶段教学环节的课程,其目的是指导学生能灵活运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对港口水工建筑物的经济性、安全性、使用要求和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对计算、整理编写设计书、绘制施工图纸等基本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内容丰富,前后涉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门课程,对学生的理论分析与实践两方面均要求较高,为了在有限学时中能够尽快引导学生入门,笔者从课程内容体系安排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该课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码头、防波堤、护岸、船台、滑道和船坞等建筑物的相关知识,这些建筑物的功能主要是满足水路运输货物装卸、船舶停靠、旅客上下、波浪侵袭、修造船舶等要求,其结构类型多种多样。

实践是本门课程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学生无法对这些建筑物进行直观了解,很难再进行后续的理论分析和讲解,为此本课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师生互动。[1]在原来的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加入港工建筑物的实物绘图和设计环节,即带学生到水工建筑的施工现场或模型实验室,对水工建筑物进行实地测量并按比例绘制图纸,同时启发学生对其进行改进,引导学生根据船舶停靠、货物运输、旅客上下等各种功能要求,对码头等建筑物进行设计。

实施时,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负责一种类型的港口水工建筑物绘图和设计,并让学生进行讲解和说明,同时也让其他组学生参与讨论,老师也以讨论者身份参与其中,并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为主。这种方式改变过去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多以文字、照片和报告为主的成果形式,直接让学生以设计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提升了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们在绘图和设计过程中需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不仅巩固了教学内容,而且对水工建筑物有更深刻的了解,是对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也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进一步梳理和精选课程教学内容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各种建筑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为突出授课重点,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

第一,制订课程主线。课程主线,即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贯穿于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对已学过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本课程以先修的各门“力学”课程在港口水工建筑物中的运用为主线,按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逐步展开,这样也便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第二,梳理教学内容。主线确定后,就需要根据主线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为此,将“防波堤”章节的一些内容提前,即在讲完“重力式码头”后即进行防波堤章节的讲解,因为防波堤在设计原理和方法上与重力式码头存在诸多相同之处。

第三,精选教学内容。本门课程涉及内容较多,考虑到课时限制等客观因素,部分内容为选讲内容,教材上也对这些章节以“*”号标识。为此,需根据课时、学生接受能力等实际教学情况,精选教学内容,达到既扩大学生知识面,又不至显著增加学生负担的目的。

三、教学方式改革

考虑到该门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对学生综合实力要求较高,因此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极为重要。为了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改革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助的教学方式:[2,3]

第一,增强课程学习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门专业课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马上就要进入毕业设计以及毕业阶段,因此可以从检验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工作后马上要面临的一些工程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第二,采用主题教学方法,本着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采取实践为主体的模式,着眼于学生对理论与技术的理解。在老师划定的主题内容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全程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个人着眼于实际的思维模式,并保持以工程师为身份的角色状态。此举就是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全过程。

第三,加强讨论,增强认识。摒弃以往满堂课以老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增强课程教学的讨论性和互动性。例如对学生设计的图纸,以讨论式为主,再如在讲解“防波堤”相关内容时,提出为什么将其提前的问题,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自己去分析和比较重力式码头和防波堤在计算方法和原理等方面的异同点。通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此外,讨论过程也可以看出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的不足,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查漏补缺有指导性作用。

第四,增大学习思考空间。例如,在拓展阅读目标给出之后,为学生留出较为宽松的时间,学生可根据个人能力及兴趣安排内容和进度;多布置开放性的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加学生学习的思维宽度,此举也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视野。另外要求学生自主自学,并根据科技论文的要求及格式研习论文写作,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第五,通过给予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进行尝试的兴趣。待解决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出实际的问题和任务,带学生到港口水工建筑物施工现场身临其境的思考,让学生学会结合实际主动思考。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如此一来,不但可达到施教的基本要求,而且能高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四、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考虑到本课程带有极强的专业性,而且要求学生在平常的操作中注意细节问题的处理,所以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团队教师通过集體讨论、研究,吸收课程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对考核方式、内容、评价方法做出了规定,以求全面反映教学效果。考核由理论、学习态度和出勤考核等部分组成,采取平时成绩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平时出勤、课堂提问和日常考核,特别是学习报告和小论文,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期末考试内容70%为基础题,30%为提高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旨在考查学生基本功。

五、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图纸是否满足水运的功能要求,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有创新等充满了兴趣,学习能动性明显增强,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显著增强,教学效果良好。

作业反馈教学效果:从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不仅巩固了课堂和教材上的内容,还能自己查阅资料,灵活运行其它课程或参考资料中的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创新能力也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时琳.注重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J].中国高教研究,2003,

(4):90-91.

[2]吴疆,张攀峰,常樱.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15(5):74-81.

(责任编辑:王意琴)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