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血压的预防

2014-06-30 15:20李晓杰
药物与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发病机制预防危害

李晓杰

摘要: 高血压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流行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其影响因素中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较为突出,然而其致残、致死率较高,并伴有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们应该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预防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人群健康管理等环节入手,构筑预防高血压的全面战线,进而降低发病率,有效保护人民健康,降低疾病负担,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危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99-02【背景】:

1、国内研究: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3次(1959年、1979年、1991年)较大规模的成年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3%与11.88%,总体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1980年到1991年的10年间,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长了54%。

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资料相比较,患病率又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仅为30.2%、24.7%及6.1%,农村的相应各率明显低于城市,男性低于女性。

2、国外研究:

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有资料表明,在世界范围内,2000年大约有26.4%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6.6%,女性患病率为26.1%,预计2025年总患病率将达到29.2%。

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別,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美国黑人约为白人的2倍。

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资料显示,人群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60%,服药率为40%,控制率达25%;2000年以上三率分别达70%,59%和34%。 高血压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流行的疾病,鉴于其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治疗达标率均较低,因此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变得尤为重要,若认识到位,措施得当,不但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而且可以减少患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等疾病的风险,从而有效保护人民健康,降低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血压主要决定于心输出量和体循环周围血管阻力,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主要是总外周血管阻力相对或绝对增高。目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集中的有:(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其可使血压身高,参与高血压发病并维持;(3)胰岛素抵抗,指必须以高于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持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减退。约5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近年来认为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但其如何导致血压升高,尚未获得肯定解释,多数认为是胰岛素抵抗造成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后者是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动脉弹性减退,从而血压升高。

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一般认为在比例上,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1)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高血压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近年来关于高血压的基因定位,在全世界进行的20多个高血压全基因组扫描研究中,共有30多个可能有关的染色体区段,分布在除13和20号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上。(2)环境因素:<1>饮食: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有关,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钾摄入量与血压成负相关。饮食中钙摄入对血压的影响尚有争议,多数认为饮食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高蛋白质摄入属于升压因素,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均能升压。饮酒量与血压水平线性相关,尤其与收缩压,每天饮酒量超过50g乙醇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2>精神应激: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3>体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约1/3有不同程度肥胖。血压与BMI呈显著正相关等等诸多外界环境因素。

刘涛等人对吉林市4个社区356例高血压患者问卷调查结果基本证实上述结论,356例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100例,占28.1%,无家族遗传史256例,占71.9%;≥40岁者占94%,<40岁者(20~40岁间)占6%;肥胖者占40%,非肥胖者占60%;盐摄入量均在10g/d以上;有吸烟史者达45%,有酗酒史者达30%;体力劳动者占35%,脑力劳动者占65%;全部高血压患者几乎无一例有正规、规律的体育锻炼。

危害:

1998年,我国脑血管疾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根据WHO调查每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高血压。与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中中风发生率增加2.6~2.8倍,心绞痛发生率增加2~2.2倍,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增加3~4倍。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最近发表的我国40岁以上17万人群8年(1239191人/年)随访结果表明,总死亡人数为20033人,总死亡率为1345.21万人/年。前3位死亡的原因(死亡率/10万人/年)分别为心脏病(296.3)、恶性肿瘤(293.3)、脑血管疾病(276.9)。总死亡的危险因素第一位是高血压(相对危险:RR=1.48),其次是吸烟(RR=1.23)和缺乏体力活动(RR=1.20)。心脏病占总死亡的23.1%,恶性肿瘤占22.3%,脑血管疾病占21.3%,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占总死亡的44.4%。

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负担也是巨大的,据2003年统计我国高血压直接医疗费用为300亿元人民币,脑血管病为263亿元,心脏病为288亿元人民币。据估计我国心脑血管病每年耗费3000(直接医疗费和间接耗费)亿元人民币。

3、预防:

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负担是巨大的,然而国人对其危害、监测、治疗的知识缺乏,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治疗达标率均很低,故高血压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高血压的预防必须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预防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诊断、早治疗和人群健康管理三个环节入手,构筑高血压预防的全面战线,进而降低高血压病发病率,有效保护人民健康,降低疾病负担,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目前世界各国对高血压的防治都有了新的认識:(1)从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一切出发点应以保障健康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控制疾病。(2)从以患者为中心,转向以人群为中心,将工作的中心前移,普遍提高人群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3)从以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综合治理各种危险因素,控制整体危险因素水平。(4)从以专科医生为主,转向医生、护士、检验、公共卫生等人员共同参与的团队管理。(5)从以下大医院为中心,转向以社区为中心,将高血压防治的政策、策略、成果和经验变成社区实践。

具体高血压的预防措施如下:

(1)健康管理与筛查:

<1>基本健康信息收集: 高血压发生的背景因人而异,有的和饮食有关,有的则以肥胖、运动不足为主,因此,查明每个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基本资料收集包括下列内容:a、一般情况调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婚姻状况;b、现在健康状况、既往史、家族史调查;c、血压测量;d、身高、体重、腰围的测量;e、生活习惯调查:吸烟、身体活动状况、饮食习惯及营养调查、饮酒习惯;f、血脂、血糖检查。

<2>资料的分析与评估:a、对生活习惯进行评估,发现主要的问题,开展相应的指导:即从上述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展开,但不同个体,次序各异,重点不一样。b、高血压危险度分层:对于低危险个体,一般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将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以下;对于中危险个体,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展药物干预;对于高危险个体,不仅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而且要经常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及脑血管的状况,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

<3>心脑血管疾病绝对风险预测与评估:结合年龄、性别、BMI,对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结果,进行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评估。(2)健康干预,改善健康相关行为:

<1>限制食盐的摄入:TONE试验研究发现,减盐疗法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效。DASH研究的继续试验也表明,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可出现用量依赖性降压。膳食中约80%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说以应减少烹调用盐,美国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及治疗联合委员会第6次报告(JNC.6)推荐食盐的摄取量每日6g以下;而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建议每日限制在7g以下(作为调味品的添加盐每日4g以下),尽量少吃腌制品。但大幅度改变饮食习惯可能会损及患者的QOL,故应当在不损伤食欲的适度范围内进行食盐限制。

<2>适度增加钾和钙的摄入:有关研究报告指出,高血压患者如果经常食用富钾低钠的食物,则一年可减少75%降压药物的使用并仍能很好的控制血压,且可能减少40%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美国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及治疗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推荐的DASH饮食是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取量、减少总脂肪量和含饱和脂肪酸或脂肪成分较多的乳制品量的饮食。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吃新鲜蔬菜400-500g,喝牛奶500ml,可以补充钾1000mg和钙400mg。

<3>控制体重:据报道,降压与减轻体重的关系为减轻1kg的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可平均下降1.6mmHg/1.3mmHg。另据JNC.V报告,在降压药使用中,患者通过减轻体重,也能提高降压效果,并使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子减少。但体重的减少应该适度,过度降低体重有损健康。TONE试验指出减重4.5Kg可引起有意义的降压。高血压患者可通过限制热量摄取和运动疗法达到减重目的。人们应该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膳食中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

<4>节酒:一般而言,节酒的降压效果出现于开始后的l或2周。JNC.7推荐将饮酒量限制在男性30ml/d以下、女性15ml/d以下;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男性每日饮酒量为20~30ml/d以下、女性在10~20ml/d以下。

<5>戒烟:对患有生活方式病者而言,戒烟在防止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发展方面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6>增加运动:可作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手段之一,也可作为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定期运动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等,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但同时运动会增加循环系统的负担,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时会引起合并症恶化。因此,运动疗法要进行慎重的医学监控,根据个体具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要学会一种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方法:“散步慢跑倒退行,骑车游泳太极拳;形式自便有氧舞,跳绳爬山踢毽。”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人对事都应该乐观、积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

<8>松弛与应急处理训练:通过气功、太极拳、瑜咖功、听音乐、练书法以及绘画等活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应激水平。

<9>定期测量血压:学会家庭内定期自测血压或到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点测量血压。

参考文献

[1] 刘涛.分析外界因素对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1月第5卷第32期.

[2] 韩祖亮,王大会,陈国栋,张惠君.高血压、糖尿病治疗率和治疗达标率的调查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8年4月第15卷第4期.

[3] 王志萍.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外医疗2010年第27期,1674-0742(2010)09(c)-0045-03.

[4] 王争力.高血压病的非药物疗法.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7年7月第29卷第4期.

[5] 赵秀丽,陈捷,崔艳丽,武峰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4月25日第86卷第16期.

[6]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姚崇华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7月第26卷第7期.

[7] Soucek M.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Vnitr Lek.2010 Sep;56(9 Suppl):995-9.

[8] 王培玉,刘爱萍,刘宝花.高血压的健康管理.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年10月第1卷第1期.

[9] 张坚,王春荣,付萍,李艳平等.2002年中国城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状况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1月第41卷第1期.

[10] 李子鳳,向红丁.糖尿病的防治.医师进修杂志2002年11月第25卷第11期,1002-0764(2002)11-0012-03.

[11] 郑少雄.糖尿病研究2007年回眸: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年1月第28卷第1期.

[12] 郑少雄.糖尿病研究2007年回眸:诊断、分型、预防和治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年3月第28卷第2期.

[13] 向红丁,刘蓉.中国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医师进修杂志2001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14] 杨玉麦,班博,孙琳,王微等.2型糖尿病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al Science 9(1),2000.

[1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5月13日第88卷第18期.

[16] 陈彬(综述).Ⅱ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第22卷第3期.

[17] 顾东风,吴锡桂,甘文奇,刘东海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3月第37卷第2期.

[18] 李秀钧.2型糖尿病防治策略的革命—从降糖治疗到全面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4月第41卷第4期.

猜你喜欢
发病机制预防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酗酒的危害
肝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