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军
摘要: 目的:对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出血量等方面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较好。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很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小切口;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90-01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新兴又成熟的技术,置换术的原理是将部分髓腔骨质和部分的颈、髋臼、和股骨头去除。相比较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而言,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具有伤口愈合快,伤口恢复良好,创口面积小的优点[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60例股骨颈骨折病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人。全部股骨颈骨折病人中有3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32±3.66)岁,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53±2.69)岁,男性患者体重指数为25.63~36.96kg/m2,女性患者体重指数为14.56~30.25kg/m2。两组在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身高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实验组的30例病人使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切口长度约为(9.85±0.36)cm;对对照组的30例病人进行标准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切口长度约为(21.36±1.22)cm。治疗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估。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研究分析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对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与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估。具体结果见表一。
表一 实验组与对照组评估结果
评估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手术时间(min) 46.52±2.36 58.55±1.22切口长度(cm) 7.68±3.23 20.36±4.66住院时间(d) 15.65±3.69 30.25±5.89 出血量(ml) 138.56±5.69 220.36±5.99引流量(ml) 63.55±8.96 123.63±4.63术后疼痛程度 13.63±4.56 36.54±2.56术后假肢脱位(例) 2 2深静脉血栓形成(%) 46.6 46.73 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平均少12分钟,实验组的切口长度平均少13cm,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平均少15天,实验组的失血量比对照组平均少82ml,引流量平均少60ml,实验组的术后疼痛程度比对照组低。两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和术后疼痛程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术后假肢脱位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伴隨有臀部和臀股沟的疼痛,此病以女性和老年人发病居多。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率为10%到20%,坏死率为20%到40%,情况不容乐观。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常规标准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施行出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于标准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很多的优点,它做到了做九到十厘米的短长度切口线,将皮下皮肤切开做移动视窗,达至臀筋膜和阔筋膜,让视窗有上下两厘米的移动范围。采用电刀沿后沿切开后筋膜,对股骨采用颈截骨,打磨髋臼。将金属杯和髋臼一同安装,安装好人工髋臼后,逐步扩大髓腔,并注意了髓腔壁的完整性。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使股骨头组织暴露过多,切口和创口均较长,组织剥离过多,患者出血多,患者术后较为疼痛,康复较慢,住院时间长,医药费用增加,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都很好的克服了这些缺点,为病情的治疗起了更为有效的作用[2]。
综上所述,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可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程俊,谢直跃,顾祖超等. 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2)9768~9769.
[2] 吴向坤.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9):4067~4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