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4-06-30 01:53黄迎秋
药物与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治疗

摘要:目的:探索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两年收治的进展脑梗死患者7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5)为常规治疗,观察组(n=35)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两组进行为期10天的临床疗效判定,进行疗效评估,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结果:两组均采用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治疗后分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血浆纤维蛋白水平,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早期采用巴曲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效果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61-01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常见病之一[1],由于内皮细胞损失或血管壁的病理改变,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占60%-85%[2],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越来越被重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尤为重要。我院从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治疗患者35例,35例应用在常规方法基础是加入巴曲酶进行治疗,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其各自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患者35例为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齡40-79岁,平均年龄为62岁;60例在传统方法的治疗基础上应用巴曲酶为观察组,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为65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及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资料,年龄病变部位,发病时间,既往史,伴发病及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1.2 病例的排除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脑出血及出血倾向;伴有严重的高血压及心,肾功能不全及多脏器衰竭短期内或正在应用抗凝药物,抗纤溶之际,抗血小板药物④近期有消化性溃疡活动。

1.3 治疗方法:均给予70例患者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相应常规检查。观察组第1d给予巴曲酶10BU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点滴注射。1h内滴完。第3d,第5d各用5BU巴曲酶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点,1h内滴完,第6-10天给予常规药物静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静点治疗10d。两组同时给予相应的降糖,降压以及甘露醇脱水等常规治疗。对70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心动能检查,红细胞比容。

1.4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精神功能缺失评分标准:(1)恶化:转为脑梗死;神经功能丢失评分增加18%,死亡(2)无效:神经功能丢失评分减少18%-45%,CT检查梗塞区未见减少(3)好转:发作次数减少,神经功能丢失评分减少46%-90%头部CT梗塞病灶区减少,临床症状明显好转(4)基本治愈:病残程度0级,神经功能丢失评分减少91%-100%。头部CT基本无异常,临床症状消失。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均采用 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10d时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基总治愈率88.6%,恶化1例,无效3例,好转23例,基本治愈8例,对照组的总治愈率是51.4%,死亡1例,恶化4例,无效12例,好转15例,基本治愈15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两组凝血功能检测: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明显变化。但观察组即巴曲酶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全血粘滞度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巴曲酶可以降低全血粘滞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对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的影响。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全血粘滞度变化比较(x±s)

组别时间血小板计数

(×109/L)纤维蛋白原

(g/L)凝血酶原

时间(s)全血

粘滞度观察组治疗前108±163.8±1.313.26±0.2811.38±1.8治疗后105±182.6±0.614.18±0.218.52±1.6对照组治疗前106±173.9±1.212.96±0.3111.42±1.6治疗后104±193.8±1.614.07±0.298.95±1.53 讨论

有研究表明,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关键是阻止血栓的继续发展或再生成。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或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者手术风险大,致死率高。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恢复血栓阻塞性疾病早期的血流变。巴曲酶是在蝮蛇毒中提取分离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3-4],与纤维蛋白原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充分的降低纤维蛋白原,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治疗急性脑梗死采用巴曲酶可以降解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而发生溶栓。提高治愈率减少风险,未发生出血性副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效果好,安全性高。

4 参考文献

[1]张超旺.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73-74.

[2]张立.巴曲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5):54-55.

[3]于司源.巴曲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2:36(8):590-592.

[4]相波.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2:42(1):23-24.

[5]黄迎秋,女,1978年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治疗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